式微

北方中学321班常凯翔

<p class="ql-block">  《诗经·邶风》中的《式微》一诗,通过分析其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揭示了服役之人对统治者压迫的怨愤与苦痛心情。诗中采用设问等技巧,使情感表达婉转而富有情致,体现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 </p><p class="ql-block"> 此诗是苦于劳役的人发出的怨词。表达了服役之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归的怨愤。全诗采用设问等修辞手法,情感表达婉转而富有情致。重章换字,韵律和谐。用词精巧,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役之人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背弃暴政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式微式微,胡不归?</p><p class="ql-block">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p><p class="ql-block">式微式微,胡不归?</p><p class="ql-block">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p> <p class="ql-block">  《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而是胸中早有定论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婉转而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