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旧年烟火,年味长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岁月长河中,大年三十的记忆,如同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在心底最柔软的角落。每当这一天来临,往昔的场景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将我拉回到那段纯真无邪的童年时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小时候的除夕夜,是一年中最令人期待的时刻。父母早早地便开始忙碌起来,厨房里弥漫着诱人的香气。炖着大杂烩的锅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那是家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杀年猪留下的猪头、筒子骨,还有肥美的鸡鸭,与清甜的萝卜一起在锅里翻滚,浓郁的香味弥漫在整个屋子。我们姊妹几个围坐在火炉边,一边烤火,一边眼巴巴地望着厨房,等着开饭。有时候,实在熬不住困意,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这时,妈妈总会笑着拿出一些好吃的来哄我们,油炸红薯片金黄酥脆,咬上一口,“嘎吱”作响;芝麻茶香甜醇厚,温暖着我们的胃;还有花生、蚕豆,以及那香气四溢的猪头肉,每一口都充满了满足。有了这些美食的诱惑,我们瞬间就没了睡意,精神抖擞地继续守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大年初一的清晨,天还未亮,我们便早早地起床,上山去砍柴。在老家的习俗里,这叫“添财”,寓意着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小小的身影穿梭在山林间,尽管寒风凛冽,但心中却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砍完柴回到家,妈妈已经在厨房准备早饭了。煮饭时,她还会故意在锅里放一些谷粒,吃饭的时候,大家都会齐声念着“好多谷”,祈愿今年有个好收成。那时候,大年初一是不出门的,我们可以尽情地睡懒觉,一直睡到吃中饭,父母叫了才慢悠悠地起床。大人们说,这是在梦里挖金子,睡的时间越长,挖到的金子就越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到了初二,村子里就开始热闹起来。关系好的邻里之间相互走访,新年第一次出门叫做“去穷”,意味着把过去一年的贫穷和晦气都去掉。大家穿着新衣服,脸上洋溢着笑容,互相拜年、问候,分享着新年的喜悦。孩子们则跟在大人身后,手里拿着糖果,满村子地跑着、闹着,欢声笑语回荡在每一个角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初三以后,便是走亲访友的日子。老家有句顺口溜:“初一崽,初二朗,初三初四拜四方,初五初六,恰鱼恰肉,初七初八,洗嗄坛子抹嗄塔。”那时候,生活条件艰苦,物质也不丰富,所以拜年要早早地去,不然就什么好吃的都吃不到了。每次去亲戚家,我们都会带上大包小包的礼物,手都提得发软,但心里却乐开了花。那时候的客气,是实实在在的,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爱。亲戚们也会热情地招待我们,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让我们吃得饱饱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如今,时光流转,岁月变迁,过年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天天都如同过年一般,可年味却似乎越来越淡了。现在过年,走亲访友成了一种应付,拿个红包,简单寒暄几句便匆匆离去。小时候那种热闹、温馨的氛围,已经很难再找到了。有时候,我会不禁感叹,难道是我们长大了,不再容易满足,所以才觉得过年没意思了吗?还是说,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传统的年味真的已经一去不复返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没有对比就没有回味。每当回忆起小时候的年味,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时候的我们,虽然物质匮乏,但精神却无比富足。过年,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刻,是亲朋好友之间相互关怀的美好时光。那些简单而又纯粹的快乐,那些充满仪式感的习俗,都成为了我心中最珍贵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也许,年味并没有消失,它只是藏在了我们的记忆深处。只要我们愿意,随时都可以翻开那本尘封的相册,重温那些美好的时光。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让我们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重拾那份失落的年味。因为,那些关于过年的记忆,将永远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港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