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母亲最后的尊严

冰郎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朋友圈常夸赞我们姊妹对父母有孝心,因为我们不厌其烦轮班陪护老人已坚持和历经了四个春秋。扪心自问做得到底如何?自觉心有余而力不足也!真的是力不从心了,因为我们自已也是七旬老人、况且还有儿孙一群家务活儿成堆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的作品《百年孤独》里有句话:“幸福晚年的秘诀,不过是与孤独签下不失尊严的协定罢了。”是的,老人生命的最后一程需要体面和尊严,我们从心底热爱父母,从心底尊重老人的生命,为了老人最后的一点体面和尊严,我们姊妹也算倾心尽职献上了各自的一份爱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4年前母亲突患脑梗意识迷糊、失智失能的那年已88岁,她的思维仿佛陷入时光隧道的混沌中,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不解。听到这个消息我很着急便去省人医请教专家,专家看了检查结果两手一摊道,此病无解且不可逆转,实乃世界性难题也!不过,老太太已属高寿如今这样无恼无忧、无虑无痛其实也蛮好,且给她好吃好喝让老人家颐养天年吧!看到我的一脸失望随即又安慰开导:如果换一种思维,于患者而言也许还是幸事呢!且看那佛家、道家以及哲人们修炼一生,追求的不就是这“放下执念随遇而安,以求大彻大悟得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的最高境界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孔子曰:不知生,焉知死。可我曰:不知死,焉知生。母亲的心里也许是都“放下”了,唯独我们却难以“放下”。父亲去世,她没有伤悲,甚至“冷漠地”忘掉了几十年与他相濡以沫的一切恩爱过往,整天睁着空洞无神的眼睛,让她吃就吃、安排她睡她就睡,尽管笑眯眯温顺地十分听话我们却是更加心痛。过去我们回到家喜欢依偎在她的身边,听她讲老年大学里趣事,她也要了解每一个孙子孙女、大重们生长进步的情况,分享我们的喜怒哀乐。如今她连我们是谁也不认识,家里有保姆和我们的陪护仍犯点意想不到的“错误”,诸如裤子尿湿了、大便屙得到处都是等。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意指人长期卧病在床,服侍的子女再有耐心,也会产生厌烦情绪而照顾不周。我们庆幸找了个极能干和有爱心的保姆小张姐,她极负责任、极有爱心地伺候母亲,摸索掌握老人生活规律总是恰到好处地安排好她大小便,避免弄脏衣服,让母亲整天干干净净、舒舒服服地安度晚年。母亲绝对是心里有数,有自己亲人在身边她也很踏实安静,我们姊妹则众志成城地轮班陪护尽心奉献各自的孝心和爱心,且用我们的生命去执着、守护她老人家“体面”和“尊严”地走完这人生的最后一程。我们停掉医生给她开的一大堆药物,这里有防止她生病狂躁的镇静药和因吃了镇静药导致整天昏睡而促使她兴奋的药(这两种药真是个矛盾体)。药停掉一切反而好了,母亲性情大变,格外的通情达理特听话,看出来母亲没有痛苦,二目竟能逐渐凝神有光,面部表情也逐渐生动起来。偶尔也能识数和认字,也能指认我们姊妹表达些很清晰情感,在我们爱心的感召下她的病莫非也发生逆转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去年八月底我回淮接大姐的班,大姐告诉我将有重大变故,就是保姆小张姐要辞工去外地带自己家小孙女了。这话吓了我一跳,且不说去找保姆上岗,就是这培训保姆做家中三餐饭、伺候护理母亲等一套程序我绝对搞不定。大姐让我先别惊慌说会安排好保姆后她才离淮去北京呢!于是我们一起去中介面试、考察保姆,没想到这一切忙了几天连一点头绪也没有,不是看不中人家,就是人家上门一看就打了“退堂鼓”。后来听说我们小区对面就有家养老中心有助老几项服务,去看看谈谈仍是不得要领,商谈中听说他们就有为失能老人服务的项目,说实话并没抱希望地去看看,一看住宿卫生等条件挺好,此时大姐也是急于去北京女儿家“上岗”,与其找一个未知保姆让母亲遭罪,不如去养老院过度看看,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养老中心住一段,如果不行就继续找保姆,待下一任(我妹妹)陪护时再接母亲回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去年8月28日,我和大姐亲手将92岁的母亲送进了养老院。搬家那天门口邻居好奇我们送老人去哪里?我心虚地含混应付道,换个地方住几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不敢说送母亲去养老院,社会上对养老院偏见很厉害,养老院“名声”也不太好,一般老人没有特殊情况决计不肯住养老院,子女送老人去养老院仿佛就是“不孝”的代名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看我们七手八脚忙乱地收拾东西,神志不清地问,儿啊,这是要去哪里?我说,您不是整天念叨想去儿子家吗?咱们现在就去。母亲当即面露喜色连声道好,看到母亲喜悦的神情,我心里竟泛起一阵酸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小张姐背着母亲的一大包换洗衣服张罗着搀扶母亲上车,她因跟母亲很熟稔开玩笑地说,奶奶啊,我们送你去养老院好不好?母亲听不懂真假答道,你别把我吓死罗!我这是去南京儿子家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坐着轮椅在养老院转转四周打量道,儿啊,你家可真大啊!可哪来的那么多的老人呢?我只得跟她“打哈哈”,都是你们老年大学的同学啊!母亲听了连声道,真好真好,我这回来就不走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真是个“大不孝”的儿子,我这是在欺骗自已的亲娘,此刻连我都鄙视自己了。我亲手将生我养我的“失能、失智”、无行为能力,生病三年多的母亲送去养老院,心肠也真够硬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经深思熟虑作灵魂拷问,我认为在孝心和人道的路上,对于最后生命的质量而言,长短不是衡量的标准,唯有安详和尊严才是。当父母躺在病床上,即将要走完自己人生中最后的路程时,他需要的是什么?而我们又应该如何去满足他们?死亡不可避免!应让生命最后一程走得有尊严,既然人生的最后一步是尊严,母亲生病后从失忆到失能,在生命的最后一程,她有权利选择有尊严、无痛苦地离开人世,那将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更换了 “战场”。根据我们制定的《值班人员工作守则》我每天到养老院按时“上下班”。清晨母亲起床后我就到班,护工大姐忙碌老人的一切,我则陪她聊天同时协助一些护理工作,白天参与到老人活动中,如做集体手工操、唱歌等康复互动等,直至晚饭后母亲洗漱完毕安顿上床休息,我也结束一天的工作下班回家了。尽管有护工大姐的全方位照料,我们陪护人员主要职责就是密切关注母亲的大小便和饮食、睡眠等情况,杜绝发生老人尿湿弄脏了裤子又没及时更换的情况发生,向姊妹群报告母亲的胃口及饮食变化,身体舒适度有无病痛等。这样母亲睁眼就能见到自家亲人,晚上在亲人的祝福中进入梦乡,这对她心理绝对是安定和愉悦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养老院的存在和生命力有百分之八十取决于护工的素质。经过一段时间的陪护我体会尤深,为此我曾跟养老院的领导说,社会老人对养老院有偏见甚至“谈虎色变”,就是因为从养老院传出来的负面新闻太多,我们就是要正面宣传、客观反映养老院护工所从事的职业是最辛苦最崇高的良心工作,他们长年累月和没有生气、缺少活力的老人打交道,有谁考虑过他们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呢?他们工作中的情绪、工作中的差错所造成的后果说不定就是极大的负面新闻甚或是一条人命呢!为此,我们和养老院护工交朋友,尊重和倾听他们对照顾老人的安排和意见,协助和鼓励他们创造性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作为病员家属我们努力做到帮忙不添乱、信任不置疑、共同解难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养老产业也是国家的朝阳产业,它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它存在一些管理和机制上的不完善也属正常,随着‌将来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人的数量和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养老产业必将有一个飞跃发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养老院,母亲享受的是五星级的服务和照料。感谢养老院为我们母子提供了一个共同生活、相互陪伴的空间和平台,让母亲在生命的暮年依然能享受到尊严和幸福、依然感受到亲情的温度,这种亲情情感的维系也是养老院给予我们姊妹最珍贵的礼物。前不久我逗趣母亲,来“儿子家”这么久您是不是也该回“和平”(母亲家的小区)去看看啦?她道,这儿挺好我哪儿也不去。说明她已完全认可和满意养老院的环境生活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时过境迁后的今天我和大姐还常庆幸我们当初的决策,请看今天养老院里的一道风景线:92岁的母亲带着70岁的儿子(女儿们)和一群老人们唱歌欢笑养老,比起那“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可怜无助的老人,母亲的晚年可算是充满尊严和幸福满满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最近听歌手汪峰唱《北京,北京》,当听到“我在这里活着,也在这里死去”时,突然之间热泪盈眶。是啊!养老院不就是一群老人们活着,也在同一个地方死去之处么?我们姊妹所以将养老院视为家,因为母亲在,家就在。这也充分说明家的内涵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物理空间,更在于亲人的陪伴与情感的寄托。我们能暂时陪护母亲,感受到的是每天真幸运、真幸福!亲爱的母亲,你继续安心你的“修行”,岁月能带走了您的年轻,却带不走您的尊严,在世间的烟火中你仍可保持一颗清净之心,我们的任务则努力让你舒适无痛苦地走完人生之路,不离不弃地用心守护您的尊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