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碎片——新四大件

阿辉

<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50至80年代让很多人羡慕和遥不可及的“四大件”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以及收音机,被人们称为“三转一响”。可不要小瞧了这“三转一响”,这可是那个时代每个家庭希望拥有的四件家庭物品,是生活追求的目标,是“小康”生活的体现。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物质较为匮乏,大多数家庭没有这样的购买能力,其次这些东西都需要凭票购买,而购物票却与钱一样稀缺,所以弥足珍贵。当时一个家庭如果拥有了这“三转一响”,那肯定代表着这个家庭是家底殷实、日子好过的大户人家。</p> <p class="ql-block">近期收看电视剧《小巷人家》,记忆的思绪把时光拉回到上个世纪80-90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千家万户,凭票供应的时代也宣告终结,单调、冷清的消费市场变得像万花筒般绚丽多彩,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电子产品的兴起,“四大件”的内容也悄然更新升级,而且开始进入越来越多的寻常百姓家。</p> <p class="ql-block">在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定义是这样:夏天,为来访的客人递上一杯冰镇的冷饮;周末,全家人坐在彩色电视机前欣赏节目;星期天,把大堆该洗的衣服委托给洗衣机;做饭时,打开录音机,听听音乐,学会儿外语……这是多么美好惬意的生活啊!</p><p class="ql-block">电视剧《小巷人家》中安厂长问林工程师知道新的“三转一响”吗?定神一想才明白,其实就是新的“四大件”——电视、冰箱、洗衣机以及录音机。新“四大件”极大丰富和改善了老百姓的家居生活,它们使人们在八小时以外有了更为丰富的娱乐方式。</p> <p class="ql-block"> 电视</p><p class="ql-block">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电视机并不是普通家庭能够轻易拥有的奢侈品。即使在1979年,全国电视机数量仍然有限,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视机的生产和销售量迅速增加。电视机的普及不仅反映了当时经济条件的改善,也标志着信息传播方式的重大变革,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p><p class="ql-block">电视剧《小巷人家》中庄筱婷说自己在外公家可以看电视里的新闻联播,宋莹一脸的羡慕说:玲姐你娘家的条件好呢!小栋哲天天去张爷爷家蹭电视,被张爷爷一家人嫌弃,小栋哲气呼呼的说:你们家有电视,好稀奇,我让我妈妈也给我买。听到儿子受委屈的宋莹咬着牙说,每一个月存三十元钱也一定要买电视,结果为了早点买电视天天吃蛇瓜吃到想吐;看到庄叔叔要去批阅高考试卷,小栋哲一脸幽怨的说“庄叔叔去改卷子真好,不用吃蛇瓜”。同样电视剧中,小腾飞从贵州来到苏州,应邀去栋哲家看电视,对着电视里面播放的电视剧一脸好奇和惊讶说:有电视真好,喜欢的电影不用走十几公里去镇上看了,小眼神充满希望的说:等以后赚了钱给一定他妈妈买电视。更令人忍俊不禁是在林栋哲的家里看电视,林工说宋莹阿姨已经睡觉了,小腾飞居然说阿姨打呼噜的声音吵不到他看电视,他就是要看仔细了,回去讲给他妈妈听,因为她妈妈没有看过电视里面的内容。</p><p class="ql-block">像小栋哲和腾飞这种被嫌弃的角色那些年我们好多人都是其中一个……</p><p class="ql-block">第一次看电视好像是专区医院革委会在文幼章故居旁边的院子里安放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当时电视里播放的什么剧都忘记了,但是因为人太多了,好多人爬在那个围墙上几十个人围观电视的那个情景仿佛发生在昨天。</p><p class="ql-block">记得1983年,一部名为《大侠霍元甲》的香港影视剧被广东电视台引进国内,其台首播后,遂引起轰动,随后中央电视台及各个地方电视台,纷纷将这部电视剧搬上了银屏,一经播出,迅速蔓延至国内各个角落,在国内首次引发了万人空巷的收视狂潮。每当夜幕降临,整条街上人们都会抬着小板凳围坐在一台小的黑白电视机前,一起来等着收看《大侠霍元甲》。收视信号不好的时候,人们慌脚忙爪的对室外的天线信号一阵调整,等好不容易电视恢复正常的时候,精彩的镜头已经错过了很多,看电视的人群中传来一片唏嘘和遗憾的声音……</p><p class="ql-block">电视进入普通老百姓家庭的那些年,正是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的高光时刻,她们曾在1981年和1985年世界杯、1982年和1986年世锦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冠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五连冠”,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中国,正是百废待兴,女排以拼搏精神赢得三连冠和五连冠的成绩,中国女排成为了当时中国人的模范和骄傲,更是中国在80年代腾飞的象征。记得那时候坐在家里,女排每得一分,窗外从每一个家庭里传来的欢呼声压过了电视机的声音,当年我也是那个坐在凯歌牌黑白电视机前,等着比赛开始的女排粉丝。</p><p class="ql-block">原来的黑白台式电视早已被彩色液晶电视机取代了,现在的电视节目有几十甚至上百个频道可以选择,但是那种一个大院的几十个人同看一个小电视的热闹场景再也没有了;同样除夕吃了团年饭,期待春晚节目赶快开始播放的心情也渐行渐远了……</p> <p class="ql-block"> 冰箱</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家电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冰箱已经成为家庭的必需品。各种类型的冰箱开始涌现,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p><p class="ql-block">记得我家的第一台冰箱是容声牌单开门的,上面冷冻,下面冷藏,虽然没有好大,但是对于上班一族我们那些年还是方便和解决了很多问题,至少不用担心下了班去菜市场买不到荤菜了,星期天可以多买一点鸡鸭肉冷冻起来。看到电视剧《小巷人家》中的玲姐,宋莹的对话让我忍不住哈哈大笑,宋莹说冰箱这么贵的几千块钱,应该让冰箱自己把菜放进去,自己把门关上,玲姐说干脆让冰箱自己去把菜买回来……玲姐请宋莹和张阿妹吃冰糕的情景不由得让我想起了那些年的夏天,我用买的冰糕模具,熬的绿豆汤放点白糖,冷了倒进模具里,再放一根塑料模具棍,等冰冻好了以后,小时候心心念念的豆沙冰糕就做成功了的情景,那个味道现在想起来都要咽口水……</p><p class="ql-block">随着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现代家庭对冰箱的功能和其他方面的要求也更高,节能、环保、智能等特性也逐渐成为冰箱的重要卖点‌。尽管我家当年的容声牌冰箱早就被双开门的大冰箱取代了,而且现在也可以买到各种味道精美的雪糕,但是当初那个自制绿豆冰糕的味道已经深刻在记忆中无法取代。</p> <p class="ql-block"> 洗衣机</p><p class="ql-block">洗衣机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人力到机械化再到自动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洗衣机作为家居电器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p><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台全自动洗衣机于1978年诞生,是小天鹅牌,好多家庭应该都还记忆犹新。不知道是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还是全自动洗衣机还没有进入寻常百姓家,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父母家的第一台洗衣机是单缸的,那个时候是只有洗衣的功能,没有脱水的功能,冬天洗了厚的衣服或者是被子床单,两个人合在一起拧巴半天,被子床单还是湿漯漯的好恼火哦。</p><p class="ql-block">我家的第一台洗衣机是我的邻居在东风电机厂工作的向大哥帮忙买的,是半自动的双缸洗衣机,不愧是乐山的知名企业,洗衣脱水都是杠杠滴,这台洗衣机一用就是十多年,一直用到淘汰了都没有出现过质量问题。</p><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年春节去小姑子家,因为偷懒直接把我换下的毛衣丢进了她的滚筒洗衣机,衣服洗完后,我心仪的毛衣缩水成了肚小衫,让我心痛不已,原来的外穿成了打底衫。</p><p class="ql-block">如今家电的发展日新月异,洗衣机也不例外,全自动洗衣机早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而且衣服根据不同的品质分手洗,机洗,干洗等;遥想那些年曾经好多家庭因为没有自来水管,无论春夏秋冬都要把衣服端到河里面去清洗;或者一张大的水泥台上,几个人同时把需要洗的衣服或者被子床单铺开,一边张家长李家短的摆农门阵,一边用毛刷洗衣服被子床单……这样的情景已经很久远很久远了,但又仿佛不曾远离我们就发生在不久前。</p> <p class="ql-block"> 录音机</p><p class="ql-block">录音机,一种能够记录声音和重放声音的机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双卡式录音机因其价格相对低廉,成为了家庭娱乐的主角,因为磁带成本低、拷贝方便,加上当时流行的港台流行音乐,使得录音机在当时非常受欢迎‌。</p><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那个时候还没有双卡录音机卖,我二妹因为喜欢刘文正,所以买了一台“推屎爬”的录音机,周末在家,她不是听刘文正的歌曲,就是用标注好中文的不标准的日语如痴如醉的唱着日本电视剧《血疑》的主题歌“谢谢我的爱人”——瓦达西路,舍各拉鸥……空闲时间我就蹭她的录音机朗诵电影《简爱》的台词,“如果上帝赋予我美貌和财富,我一定要使你难以离开我,就像现在我难以离开你。”结果美貌和财富到现在也与我无缘……</p><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年轻人外出活动,有条件的都会很拉风的提着双卡录音机,在活动的地方坐围一个圈,录音机里播放着校园歌曲或者港台歌曲,男女青年各自寻找入眼的舞伴,男男女女都是身着喇叭裤,脚踩半高跟鞋(有点搞笑的是那个时候的男生也是穿半跟皮鞋或者半跟布鞋),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就像电视《小巷人家》里苏州第二棉纺厂1984年的先进表彰会结束后的舞会那样,每一个上场的舞者或是像玲姐一样优雅大方;或是像宋莹一样热情奔放;或是像张阿妹一样羞涩怯懦;或是像栋哲和筱婷一样青春自信……在录音机的陪伴下,在三步四步的交谊舞曲声中,那些年一起牵手的男生女生还真的不在少数。</p><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燕舞集团成功研制出燕舞收录机,并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迅速成为全国最大的收录机生产基地,销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我的第一台录音机就是在洗脑广告“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的熏陶感染下买的。</p><p class="ql-block">录音机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达到其市场高峰,但随着CD、VCD等新型家电音响产品的出现和普及,录音机的市场份额后来就逐渐减少了。</p> <p class="ql-block">四大件”的标准在不断更新换代和一次次变迁,它不仅连接着中国的“旧貌”和“新颜”,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越来越美好,同时还折射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一个时代缩影。</p><p class="ql-block">无论是“三转一响”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的旧“四大件”,或者是电视机、洗衣机、冰箱、录音机的“新四大件”,这些离我们并不久远的曾经和现在,不仅有我们青春岁月的记忆,也见证着新中国发展的历史变迁。我把这些记忆的碎片变成文字与你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