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金龙摆尾穿时光之门而过,灵蛇探头携祥和富贵而来。今年我的迎新贝艺吉祥物是两条小白蛇,一腾跃、一盘踞。前者祝愿大家突飞猛进、再创新高;后者则提醒稳扎稳打、守正创新。共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p> <p class="ql-block"> 搁笔近五十年,今年医院组织的挥春活动中的得意之作。</p> <p class="ql-block">除夕私人贺卡</p> <p class="ql-block">春节私人贺卡</p> <p class="ql-block">去年制作的贝艺龙年吉祥物</p> <p class="ql-block">栩栩如生的贝艺蛇</p> <p class="ql-block"> 贝艺蛇头部为小贝,蛇身则取自这种大海漂浮木中寄生的蠕虫穿行的钙质管道壳。这种蠕虫通俗称呼为船蛆,又称錾船贝,蛀食船木破坏力极强。偶然在沙滩捡获木质己完全腐蚀掉的贝管,多呈团块状,杂乱无章,百里挑一呈现出这种蛇型身段,使得作品微妙微肖、传神逼真(自吹自擂了,哈哈!)</p> <p class="ql-block">蛇年话蛇</p><p class="ql-block"> 远古时期,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有限,面对那些无法解释的现象,便将希望寄托于超自然的力量,图腾崇拜由此诞生。而蛇,凭借其独特的习性和神秘的特质,也成为了众多部落崇拜的对象之一。</p><p class="ql-block"> 传说里,中华先祖是“人面蛇身”,足见炎黄子孙对蛇的崇拜由来己久,在较早的古代文明中,蛇被人们视作智慧的象征。人面蛇身之神不仅有女娲,还有伏羲、烛龙、共工等,其中又以伏羲女娲最是著名。</p><p class="ql-block"> 《白蛇传》家喻户晓,冯梦龙最初本是借助白娘子的故事,劝说世人不要像许仙那样贪色着魔,何曾想到他的妙笔,激发了民众对白娘子的怜悯之心和对爱情的渴望之情。不过,现实中真的有白蛇吗?大自然中纯白色的蛇的确存在,但出现概率很低,它们多是由基因突变引发的色素缺失而形成的白化个体。白蛇可能从外观看较为温顺可爱一些。</p><p class="ql-block"> 民间认为蛇怕雄黄,蛇遇雄黄则会归避,这种说法确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得是新鲜的雄黄!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物(三硫化四砷),有刺激性气味,蛇对气味相对敏感,因而会避开。但并非所有种类的蛇都怕雄黄。至于喝雄黄酒(本身有毒!)可避毒物蛇虫或可使蛇精现形则均属无稽之谈。</p><p class="ql-block"> 蛇有两种,有毒和无毒。小型无毒蛇基本无害,但巨蟒虽无毒,体型足够大时可绞杀和吞食较大体型动物,偶见吞食成年人类(看过一则视频,印尼曾捕获过一巨蟒,从其腹中剖出一成年女性)。被毒蛇咬伤很凶险,需尽快急救。西医的特效药为注射同种蛇毒血清(确定毒蛇类型很重要!)中草药外敷和内服也有一定作用,最为知名的非季德胜蛇药莫属,但用量偏大,并非一、两盒蛇药就能起到急救作用,关健时刻还应及时送医为好。</p> <p class="ql-block">大马皇家雪莱莪(Royal Selangor)锡器蛇年作品</p> <p class="ql-block">大马著名木画品牌“锚(Arch)”</p><p class="ql-block">之蛇年作品</p> <p class="ql-block">大马著名工艺陶艺品牌“天目陶艺”之蛇年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