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武康大楼被热炒过好几次,许多外地客都涌来打卡,不久前隔壁的“思密达”们来了竟还闹起了豪车游,真是大惊失色!说来也难为情,我生在上海,长在上海,身为老上海,却还没有去过武康大楼,如今被“思密达”们闹了一闹,还真想到实地去看一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5年元月24日,起了个早,换乘三部地铁,从地铁11号线7号口出,向左拐个弯就到淮海中路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武康大楼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武康大楼,曾用名诺曼底公寓,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850号,武康路、兴国路、淮海路、天平路、余庆路五街口交汇处,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始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外形犹如一艘巨型航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9:30还不到,来打卡的人已不少,但年轻人居多,像我这样的老太太极少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里还有一对外国友人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天平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还记得我吗?大家喜爱的武康路冰淇淋 🍦,现在我在这儿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余庆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武康大楼占地面积1580平方米,建筑面积9275平方米,由万国储蓄会出资兴建,由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它共有八层。一、二层是东南亚常有的骑楼样式,三至七层为清水红砖墙,设计有三角形的窗楣,铁栅栏的小阳台,顶层的阳台沿着整个大楼外墙转了一圈。三层和顶层设环通走廊,既可以作为消防通道又替代腰线,起到美化立面的作用。三层立面采用三角形欧式窗楣装饰,四至五层立面部分设挑阳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好不容易来一次,必须留影纪念一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跨过马路,从兴国大厦处看武康大楼,这里不仅游人众多,还有自媒体主播抢占了最佳位置在卖力地现场录像解说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武康大楼所在的武康路与淮海中路之间自然形成了一个30度的锐角,二十世纪20年代邬达克参照了巴黎同类建筑的样式,在总体设计上巧妙地利用两条道路相交地块上的30度街角,因地制宜地将大楼平面设计成三角形,状如“一艘劈波斩浪的大轮船”。为了解决采光和通风,在北面开了两个口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53年,一些文艺界名流入住此楼,赵丹、王人美、秦怡、孙道临、郑君里、王文娟等,不知道哪个窗口是他(她)们的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底层因人行道狭窄,设置骑楼,将底层商店退进,让出通道。拱门形成的长廊可以供行人遮阳避雨,立面是水泥墙面,如同一个莲花的基座,底层外墙为连续拱形券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绕了一圈,到淮海中路横看武康大楼,真像“一艘劈波斩浪的大轮船”,1994年它被入选为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淮海中路1875号街廊。走过路过不要错过附近的一些知名老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杜重远寓所,淮海中路1897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杜重远(1898~1944年),广东顺德人,著名爰国民主人士。“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斗争;1934年在上海创办《新生》周刊,宣传抗日救国;1939年赴新疆,被军阀杀害。二十世纪30年代偕夫人侯御之在此居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优秀历史建筑,淮海中路1897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独立式花园住宅,建于1924年,由邬达克设计。砖木结构,地中海风格,主立面设券柱式敞廊,使用塔司干柱式和十字交叉拱顶,两侧落地窗采用“帕拉第奥母题”。初始业主为兰乐壁洋行大班,1929年改建后曾是南京国民政府海关总税务司梅乐和爵士住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优秀历史建筑,淮海中路1818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花园里弄往宅,建于1923年,砖木结构,由中国建业地产公司设计,中法实业公司承建。院落中部是主弄,两侧行列式布局,共7幢住宅。住宅南立面入口两开间前凸,底层为开敞平台,二层为券柱廊,上部为跌檐式山墙,双坡瓦顶,门、窗楣饰红色弧形砖券,嵌白色券心石,局部墙面有砖雕盾形花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优秀历史建筑,淮海中路1800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独立式花园住宅,建于1936年,砖混结构,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立面对称构图,南立面中部有通高两层的三角形山花门廊,前设大台阶,主入口由二层进入,上方设拱形窗洞,并挑出大阳台,机平瓦坡屋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优秀历史建筑,淮海中路1768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花园里弄住宅,砖木结构,初建于二十世纪30年代,2000年按原貌重建。多层毗连,庭院很大,外观朴实,菱形瓦四坡尾面,脊线舒展流畅,出檐深。弄口的保安相当尽责,不许窥探,不许拍照,我只能跨过马路远远地拍张照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上海宋庆龄故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海宋庆龄故居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始建于二十世纪20年代初期,是座占地面积4333平方米的花园别墅,建筑面积700平方米。2001年6月25日,上海宋庆龄故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平面导览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宋庆龄(1893~1981年),国家名誉主席、孫中山先生的夫人,从1949年春迁居于此,这里是她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她称之为“我可爱的家”,这里也是她进行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故居内保存着大量孫中山、宋庆龄的文稿、信函、照片、生活用品等珍贵文物,不仅见证了她为国为民的丰功伟绩,也记录了她个人生活的许多细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人流量不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22~1923年,宋庆龄协助孫中山处理在沪期间的各地函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孫宋庆龄 琼英”对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13年孫中山赴日本考察铁路建没时,日本神户有志欢迎会赠孫中山的银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33年1月21日鲁迅致宋庆龄、蔡元培的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38年6月,宋庆龄在香港成立保卫中国同盟,呼吁全世界和平民主人士支援中国抗战。这是部分保卫中国同盟中央委员会成员在香港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宋庆龄手稿《向中国共产党致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此稿是1949年6月30日宋庆龄为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周年大会撰写的祝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52年10月,宋庆龄在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上致开幕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各国友人赠送给宋庆龄的礼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送的银质餐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捷克斯洛伐克送的车料玻璃花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63年锡兰总理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夫人送的银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宋庆龄收藏的木狮摆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宋庆龄用过的打火机和烟盒,宋庆龄戴过的手表,宋庆龄的首饰和化妆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宋庆龄酷爱读书,她保存了数千册藏书,内容涵盖文学、政治、法律等多个领域,涉及中英日俄等多个语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参观完文物馆,来到生活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鸽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车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里陈列着宋庆龄生前乘坐的两辆轿车 🚕🚗,一辆为1975年国产红旗牌轿车,另一辆为1952年苏联政府赠送的吉姆牌轿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从这里排队参观主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主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两层砖木结构的西式洋房,整体仿船形,绿色木窗上装饰着帆船和铁锚图案,屋顶烟囱亦仿轮船烟囱。楼内各个房间小巧精致,各类陈列品也均为原物,而且摆设完全保持着她生前的模样,特别印象深的是卧室内的藤木家具,完好无损!可惜就是只能看,不能拍照和摄像,但非常理解,这也是为什么这些文物能保护得这么好的原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看罢主楼,去逛逛花园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周樟树环绕,楼前绿草如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此远眺主楼,还能感受到在楼内参观的一幕幕场景,国母庆龄她那典雅的风范和温馨的音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上海孫中山故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海孫中山故居位于香山路7号,为一幢欧洲乡村式两层小洋房,坐北朝南,外墙饰以灰色卵石,屋顶铺盖洋红色鸡心瓦,始建于二十世纪初,由旅居加拿大的华侨集资买下赠送给孙中山,占地面积1013平方米,建筑面积452平方米。孫中山和夫人宋庆龄于民国七年(1918年)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居住于该故居。民国十四年(1925年)孫中山在京病逝,宋庆龄继续在此居住到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底,宋庆龄将此故居移赠国民政府,作为永久性纪念地。1961年3月4日,上海孫中山故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又名帝象,化名中山樵,曾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非常大总统等职务。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公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把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民国十三年(1924年),他应北京政府之邀扶病北上共商国事,终因积劳病剧于次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文物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文物馆分四个部分纪念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第一部分是立志救国,推翻帝制;第二部分是讨袁护法,捍卫共和;第三部分是与时俱进,探索新路;第四部分是抱病北上,鞠躬尽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孫中山就任海陆军大元帅时佩带的指挥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孫中山使用过的望远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电邀孫中山北上主持大计,他北上前广东各界举办各种活动欢送他,这是广州九十六工团代表赠送的刻有“定鼎中原”四字的银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孫中山宋庆龄十年婚姻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孫中山和宋庆龄的婚约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22年8月14日,孫中山回到上海莫利爰路寓所,在经历了生死离别后与宋庆龄在上海重新会合,此为孫中山书赠宋庆龄联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24年4月12日,孫中山手書《国民政府建国大纲》石印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孫中山遗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遇见她,使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了爰情,体会到了相思的痛苦以及恋爱的那份喜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孫中山于1914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参观主楼,可以拍照,但限于室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主楼为两层,楼下是客厅和餐厅,楼上是书房、卧室和小客厅。楼前是花园,一块正方形的草坪,三面围绕着冬青、香樟和玉兰等树木花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客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客厅正中置放一套沙发,四周墙上悬挂着孫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及蒙难一周年纪念等照片,还陈列有友人赠送的名家书画和象牙雕刻等。孫中山曾在这里总结他几十年革命的经验,完成了《孙文学说》《实业计划》等重要著作;会见了中国共产党人李大钊、林伯渠、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苏俄驻华全权代表越飞,并发表了著名的《孙文越飞联合宣言》,为改组国民党和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餐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餐厅正中置放一套广式的红木圆桌和圆凳,周围墙上挂着孫中山的画像和一些照片,其中有一幅是他和宋庆龄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视察广州机场时在中国第一架自己装配的飞机前的留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书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书房中央摆着一张普通的写字台,台上放置文房四宝。墙上挂着大小不同的地图,其中一张《上海吴淞间水陆交通图附军队配备地点》和另一张用毛笔画的军事示意图,都是孫中山亲自绘制的。在书房和室外走廊上藏有各类图书五千余册,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历史、地理和法律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卧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卧室的陈设简单朴素,孫中山和宋庆龄有时也在这里工作。孫中山喜欢坐在门边的靠背沙发上写作,宋庆龄则经常坐在窗前的斜板写字台前用英文打字机记录孫中山的谈话或打印文件、书稿。墙上挂着孙中山夫妇民国九年(1920年)在上海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小客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小客房里陈列着北伐时孫中山穿过的一套哔叽中山装、一套麻布衣服以及他使用过的票夹、眼镜、行军餐具和他行医时用的部分医疗器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孫中山宋庆龄结婚纪念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孫中山宋庆龄1915年在日本东京结婚后的纪念合影,此照为国家一级文物。画面中的宋庆龄身着花卉图样的西式套裙,头戴一顶风致秀雅的宽檐女帽;孫中山则手持文明杖,身着合体的西服,两人脸上流露出幸福的表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思南公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思南公馆又名思南路历史街区,位于黄浦区,以复兴中路以南、思南路两侧以及重庆南路以西为界,占地面积50529平方米,汇聚了独立式花园洋房、联体式花园洋房、带内院独立式花园洋房、联排式建筑、外廊式建筑、新式里弄、花园里弄、现代公寓等51幢历史保留保护老建筑共30310平方米。2021年11月5日,思南公馆地区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022年1月10日,思南公馆街区又入选为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些私家住宅都已转身为旅游度假区的酒店或餐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思南路50~70号(双号),花园住宅群,独立式7幢,假三层,砖木结构,西式风格,建于1920年代,如今是酒店,据说有的是长包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思南路51~95号(单号),砖木结构,法式花园住宅群,建于1912~1936年。这里原为义品村,1959年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程潜、李烈钥、曾朴、柳亚子、薛笃弼等人曾居住于此。87号是梅兰芳先生的旧居,他们一家在这里居住了20多年,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月29日梅葆玖还出生于此。73号为1946~1947年中共代表团周思来将军的寓所,董必武夫妇、钱之光夫妇及相关工作人员也在这里居住和办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义品村的建筑形式相似,为独立式花园住宅,由奥拉莱斯(Allalias)设计,法式乡村风格,每户门前都带有一个精致的花园。采用三到四层砖混结构,主入口朝西,设石阶直抵一楼;南向二层设内阳台,以直梯联系至花园。屋顶采用红陶机制平瓦双坡顶,外墙为水泥砂浆抹层嵌天然卵石饰面,窗扇为赭红漆木百叶窗,底层辅助用房外饰尖券拱廊,建筑西侧有楼梯通向一个砖拱券入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高档酒店,吃住消费价格不菲,一般人很难跨进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穿过长廊,来到重庆南路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幢幢独立别墅,豪气挺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很多游客在此取景拍照,好像就是自己的家,这会儿是个空档,马上打个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流水哗哗,建筑无声,但不响绝掩盖不了它十足的历史感和浓厚的文化气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思南公馆东苑,重庆南路252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复兴中路509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男士美容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女士美容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追溯历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民国九年(1920年),上海市沿法国公园(今复兴公园)南面的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首批花园大宅拔地而起。之后10年里,辣斐德路以南,马斯南路(今思南路)以东,吕班路(今重庆南路)以西地区的花园洋房陆续建成。当时上海军政要员、老板大亨、专业人士和艺术家入住,思南路成为当时上流社会汇聚的地方。民国十年(1921年),比利时人开办的义品地产公司在思南路东侧建造了四排共23栋独立式花园住宅,后成为这个街区的主体,称作“义品村”。1952年公私合营以及1968年后的混乱,当时的思南公馆逐渐变成了产权复杂、社会层次多、社会背景杂的混合居住社区。1999年,思南路历史街区改造工作启动,以下是网上录下的现思南公馆航拍图,可见改造后的规整和美艳!</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