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新春前夕,《文汇报》聚焦河西宝卷

任积泉

<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27日,上海《文汇报》的记者们来张掖探寻、聚焦国家级非遗项目河西宝卷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河西宝卷作为民间文化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其传承发展的现状备受关注。</p><p class="ql-block"> 上午,记者们来到笔者家中,开启一场深度访谈。从河西宝卷形成的悠悠历史溯源,到其在不同时代的发展脉络梳理,再到当代保护传承的实际状况,一一深入探讨。尤其对河西宝卷守正创新团队志愿者们多年来投身研究、创作以及宣传推广工作的成果,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挖掘。</p><p class="ql-block"> 午后,阳光正好,团队二十余人齐聚南华书院,一场很有意义的聚会在此展开。大家共同回顾了2024年的工作历程,那些为传承河西宝卷而付出的努力与汗水,在回忆中愈发熠熠生辉。随后,团队成员们兴致盎然地首次念唱了《马可<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波罗传奇宝卷》的前半部分。悠扬的念唱声在书院内回荡,仿佛穿越时空,将人们带回到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念唱结束后,大家围绕2025年的工作计划展开了初步讨论,为新一年的传承工作描绘蓝图。</p><p class="ql-block"> 此次念唱活动,是团队春节前的最后一次相聚,既为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也是团队在非遗守正创新方针指引下,多年来从事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每一句念唱,都凝聚着团队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传承的决心;每一个音符,都跳动着创新的活力,展现出河西宝卷在新时代的蓬勃生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马可·波罗传奇宝卷》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马可·波罗传奇宝卷》以河西宝卷这一民间说唱艺术形式,讲述了13世纪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在中国的传奇经历,展现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璀璨篇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271 年,17岁的马可·波罗随父亲和叔叔从威尼斯出发,历经三年,穿越地中海、小亚细亚半岛、伊朗高原,登上帕米尔高原,又横穿“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最终抵达河西走廊。河西走廊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文化,使其成为中西交流的关键枢纽。马可·波罗在此驻足考察沙州、甘州、凉州,为后人留下珍贵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离开河西走廊,马可一行游历内地城市,最终到达元大都。元大都的宏伟建筑、繁华商业令他们惊叹。马可·波罗获忽必烈接见,因其能力出众,被委以钦使重任,巡游四方、采集民情,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在扬州任职时,他立志打破富商李伯的盐业垄断,虽遭百般阻挠,仍坚定决心,成功稳定盐价,赢得百姓赞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17年,不仅在建筑、艺术、饮食等领域推动中西文化融合,还对中国的繁荣昌盛和博大精深的文化赞叹不已。因思念故乡,他经多年努力,于1292年护送阔阔真公主,随船队从泉州出发返乡,1295年回到威尼斯,其经历轰动全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回国后,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游记》,详细记录中国情况,在欧洲引起轰动,成为中西文化交流桥梁,改变西方地理认知,促进科技传播与文化交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此宝卷以文献为依托,借说唱形式,让马可·波罗的传奇故事焕发生机,为非遗保护与河西走廊民间文艺传承开辟新径,也展现了当下中国在经济与文化领域的辉煌成就。</span></p> <p class="ql-block">上午,《文汇报》记者来家中采访,笔者介绍了自己从事宝卷文化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文汇报》记者展示他们拍摄的专题片</p> <p class="ql-block">河西宝卷守正创新志愿者团队中的15人接续念唱了《马可·波罗传奇宝卷》中的前半部分。这是河西学院音乐学院的的李晓娟老师领唱此卷中的曲牌[福禄莲花·帕米尔高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月升,照大地,清辉如水。</p><p class="ql-block">篝火燃,映笑脸,温暖如归。</p><p class="ql-block">繁星闪,耀夜空,梦幻如诗。</p><p class="ql-block">高原夜,静谧处,思绪纷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路途艰,风雨骤,脚步不停。</p><p class="ql-block">困境围,心无畏,微笑以对。</p><p class="ql-block">干粮少,饮水缺,艰苦何妨。</p><p class="ql-block">向未来,启征程,追逐梦想。</p> <p class="ql-block"> 宝卷声里的成长与传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方浩宇小朋友与河西宝卷的缘分,始于十岁前。在妈妈的引领下,他踏上了这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旅程。</p><p class="ql-block"> 几年来,他的足迹遍布河西大地。随团队前往甘州区碱滩镇古城村的九曲黄河灯阵景区,那璀璨灯光与古老宝卷念唱相互交融;走进酒泉市肃州区银达镇银达村,感受乡村间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热爱;踏入甘州古乐团,在专业氛围中汲取宝卷艺术的养分;驻足南华书院,于书香墨韵里探寻宝卷的深厚内涵。</p><p class="ql-block"> 参与集体念唱活动,是他传承宝卷的重要方式。而在闲暇时光,家中的钢琴成了他练唱宝卷曲牌的好伙伴。灵动的音符与古朴的宝卷唱腔奇妙结合,演绎出别样的精彩。曾经那个初涉活动时胆小羞涩的孩子,逐渐成长为在舞台上落落大方的少年。</p><p class="ql-block"> 然而,成长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如今,方浩宇已是一名初中生,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在他稚嫩的肩头,眼镜后的双眼难掩疲惫之色。在念唱时,那份曾经的自信偶尔也会被一丝胆怯取代。他的这一变化,从一个独特视角,映射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真实境遇。</p><p class="ql-block"> 从初遇宝卷时的懵懂,到如今成长路上的挣扎,方浩宇在传承的道路上一路走来,他的故事令人感慨万千,也让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未来充满了更多的思考与期待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7岁的方浩翔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是方浩宇的弟弟,今天也念了一段《马可·波罗传奇宝卷》中的散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公元1271年11月,17岁的马可与父亲尼可罗、叔叔马飞阿一同从威尼斯出发。他们乘船渡过地中海,抵达小亚细亚半岛。接着经由亚美尼亚折向南行,渡过霍尔木兹海峡,穿过伊朗高原,历经三年多的艰难困苦,终于来到了帕米尔高原。正是:</p><p class="ql-block"> 马可少壮启征程,</p><p class="ql-block"> 丝路传奇映汗青。</p> <p class="ql-block">记者在南华书院采访多次参加过宝卷念唱活动的六年级小朋友董微茹。</p> <p class="ql-block">合影记录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