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福地——云南弥勒:红河水乡、东风韵、可邑小镇

城里一村姑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我从温哥华回国之前,几个朋友就积极谋划想要去云南,在西双版纳、弥勒和腾冲等几个地方选择,就等我回来择日出发。正在我们商量之际,听说有朋友刚从弥勒度假回来,赶紧了解情况,朋友说弥勒非常适合度假,我们当机立断:就去弥勒。当晚就联系好了弥勒的酒店,购买了机票,就这样开启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span></p> <p class="ql-block">  我和朋友一行四人于2024年12月24日至2025年1月8日,先后在弥勒和昆明共计16天,在弥勒游览了红河水乡、东风韵、锦屏山(弥勒寺)、甸溪河湿地公园、可邑小镇、太平湖公园、湖泉生态园、髯翁森林公园等景区,在昆明游览了捞鱼河湿地公园、海埂大坝、海埂湿地公园、斗南花市等。</p> <p class="ql-block">  弥勒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县级市,距昆明市约130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8℃,<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谓“夏无酷暑、冬无严冬”</span>,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当地政府因地制宜,着力发展休闲度假和康养产业,成为全国各地老年群体理想的康养福地。</p> <p class="ql-block"> (一)红河水乡</p> <p class="ql-block">  查百度,红河水乡由弥勒新城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的旅游综合体项目,主要包括文化创意、康体养生、水乡度假、旅游休闲、生态居住5个功能,项目总投资73.04亿元,规划用地面积1738.65亩,其中,水域用地546.15亩。</p> <p class="ql-block">这是红河水乡西北入口——钱王门</p> <p class="ql-block">  钱王门是景区门户标识建筑,是为纪念中国历史上唯一"三代一品"红顶商人王炽而兴建的。</p><p class="ql-block"> 王炽是弥勒虹溪镇人,清末富商,有“天顺祥”和“同庆丰”两大商号,一度“富甲全滇”。清光绪年间多次捐资朝廷,受封“三代一品。他在乡里修路架桥、兴修水利、赈灾济困,民间称为"钱王"。</p> <p class="ql-block">  入园便是运河两岸苏式建筑风格的商业街区,古色古香的茶肆、绣庄,银楼、紫陶馆散落其间,风雅闲适。小桥流水,杨柳垂青,一派苏杭景象。我们穿过商业街区,临街门店多处于关门闭店状态。</p> <p class="ql-block">  随后来到湖边,绕湖一周,园内景色优美,但游人稀少,偶尔见到三五成群的老年人,多是外地来这里休闲度假的。游人或悠闲散步,或吹拉弹唱,还有人即兴伴舞,好不自在!</p> <p class="ql-block"> (二)东风韵</p> <p class="ql-block">  东风韵艺术小镇原是建于1958年的东风农场,是“云南红”葡萄酒的主要葡萄生产基地,凝结了一代知识青年的青春记忆。为此,景区内专门建了一个农垦博物馆,展示这段历史。</p><p class="ql-block"> 东风韵艺术小镇始建于2014年,是集葡萄酒文化、自然风光、人文旅游为一体,以文化艺术为主线打造的特色小镇,曾经两度蝉联“云南省特色小镇”名录,被称为滇中的“普罗旺斯”。</p> <p class="ql-block"> 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景区里的建筑非常有特色,都是以本地生产的红砖为建筑材料,十分具有设计感。</p> <p class="ql-block"> 景区大门</p> <p class="ql-block">  “万花筒”艺术馆是最热门的网红拍照打卡地,建筑风格融合红酒文化和阿细人的火文化,建筑外形酷似造型各异的酒瓶,又如一簇燃烧的火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座奇特的建筑没有使用任何钢筋水泥和木料,而是运用几何结构的空间原理,由红砖一块块交错搭建而成。设计师叫罗旭,出生于弥勒,设计灵感来源于他年少时喜爱的“万花筒”。</p> <p class="ql-block"> 内部结构</p> <p class="ql-block"> 这个建筑叫“半朵云”</p> <p class="ql-block">  半朵云延续了万花筒艺术馆的建筑风格,造型怪异,因神似“天边的半朵云彩”而得名,凸出的层层外壁像连绵起伏的云朵。</p> <p class="ql-block"> 这叫“印章房”</p> <p class="ql-block"> 餐饮住宿区</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大面积的花田,据有关介绍,有薰衣草、燕尾草、风铃草、黄冠菊等10余种美丽的花卉,很遗憾我们来的这个季节,不是花期(花期:4月—10月),花田或正在种植,或开花很少。</p> <p class="ql-block"> 花开时(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三)可邑小镇</p> <p class="ql-block">  可邑小镇,其实是一个传统古村落,位于弥勒市西北方向,距市区十余公里,有公交车可达,我们是打车到游客中心,需买票才可进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游客中心村门</p> <p class="ql-block">  “可邑”在阿细语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村里建筑古朴,环境洁净,有多处标志性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 村内建筑</p> <p class="ql-block">  村内有可邑小镇博物馆。博物馆以实物、图片和文字说明展示阿细发展的历史和文化,是了解可邑小镇和阿细发展历史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  阿细是彝族的一个支系,约10余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弥勒、昆明、石林、砚山、丘北、泸西等地。弥勒是彝族阿细人的聚居,人口约7万余人。</p> <p class="ql-block">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阿细是一个部族的首领,他精通兵法,武艺高超,精干勇猛,他受命镇守边防,兴修水利,屯田星荒,兴建家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阿细人勤劳勇敢、朴实善良、热情好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饮食、服饰、婚嫁、舞蹈、节庆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p> <p class="ql-block"> 阿细文字</p> <p class="ql-block"> 与阿细人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  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是舞蹈“阿细跳月”。</p><p class="ql-block"> “阿细跳月”阿细语称"嘎斯比"(欢乐地跳),或"阿博比"(拍手跳)。“阿细跳月”的名称源于1945年著名舞蹈家梁伦先生的弥勒之行。他见阿细人"跳乐"多在月明风清的夜晚进行,故为之取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阿细跳月"。</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通过文字、图片、实物、音视频,对“阿细跳月”的起源、动作特点以及“阿细跳月节”做了全方位介绍。</p> <p class="ql-block">  “阿细跳月"源于阿细祖先在170万年前的大火灾难过后,幸存的人们赤脚跳走在大火焚烧过的炽热的土地上寻找食物,将烫手的食物放在手心上左右换手、拍灰,尝到可口的食物高兴地跳跃,形成了"有节奏性本能地舞动",后来人们又将在狩猎、战争过程中“有节奏性地叫喊”、敲击手中的石头和棍棒以及获得猎物和战争胜利的喜悦等动作和情感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舞蹈。</p> <p class="ql-block"> 舞蹈动作特点</p> <p class="ql-block">  “阿细跳月”是融吹、弹、跳、唱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参加“跳月”的青年男女身着盛装,和着节奏边唱边跳,矫健多姿,热情奔放,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08年“阿细跳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市政府在每年的8月初都举办"阿细跳月节"。</p> <p class="ql-block">  火把节是阿细人重要的节日。阿细人从旧历六月二十三日开始过火把节,要持续几天。火把节期间,祭祖、祭太阳等祭祀活动,还要举行摔跤、斗牛、跳月等文艺体育活动,家家要点上火把祈福、吃团圆饭等。</p> <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 <p class="ql-block">编辑:城里一村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