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战士的美篇

忠诚战士

<p class="ql-block"> 过年</p><p class="ql-block"> 明天就过年了,总感觉这年味一年比一年差,总想小时候过年有意思。</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那时我家住在齐市一个叫东大营的地方,这个地方是城乡结合处,爸爸上班的和平厂在东大营建立了一个家属区,整齐建有一排排红砖白瓦起脊的平房,家家门前有一个用木板围起的小院,小院里,各家盖有一个装煤的小仓房。这里住着近一千七、八百户职工,加上家属有1万多人。</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过年是我们十分盼望的节日,不但能穿新衣,放鞭炮,能吃好的,更重要的是小伙伴们能尽情的玩耍,一辈子也难忘掉。</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过年,我记得从阳历年就开始筹备。阳历年就是元旦,那时家家都挂着一本日历,小时我们管这日历叫阳历皇,(也不知为什么,反正我家就这么叫。)阳历年的前10多天,妈妈就吩咐我们看有没有卖阳历皇的,有就买回来,因为那时物资匮乏商店一旦断货,那街头小贩的价格就会翻上一翻。买回阳历皇后,就会把过年这页折上,然后天天数还剩多少天过年?期盼也是一种幸福。</p><p class="ql-block"> 一进腊月,过年的东西就逐渐的往回准备了。那时候没有冰箱,我家在小外屋放一口大缸,缸上盖一个大铁锅,什么冻鱼啊,冻肉啊,冻豆腐,冻梨什么的,都存在这个大缸里。那时天气冷,小外屋是结冰的。我妈经常给我们讲,一进腊月门,凉水贵三分,意思是到年跟前了,这些东西就会更贵的。</p><p class="ql-block"> 除了准备这些过年的食物,还会准备一些糖果,那时候的糖果,家里条件好些的,会准备一些带糖纸的糖果,那时候包糖纸的糖果里除了有硬糖,还有高梁饴糖、小人酥糖,当然,更高级的还有奶糖,但大多数家里是舍不得买这些包糖纸的糖果的,只是会准备一盘不包糖纸的杂拌糖的。这样小朋友来时一人分一块,这样更经济实惠一些。我记得这一盘杂拌糖中,有桔子瓣形状的,有小黄瓜形状的,还有一种糖块含在嘴里会冒凉风的叫薄荷糖吧。男孩子是会对鞭炮独有情钟的,有点零花钱,就会买一挂小鞭,爱不释手。放在炕头烙几天,把成挂的小鞭炮拆开,不时地拿出一两个到外面放一放,往往离过年还有半个月,就会不时听到有鞭炮的响声。那叫一个年味啊。</p><p class="ql-block"> 说起鞭炮,我再多说两句。那时的鞭炮除了用火点的,还有两种不用火点,一种叫拉泡,小鞭炮的两头各有一根细绳,你只要两手使劲一拽,小细绳的摩擦就会点燃鞭炮,鞭炮就会爆炸。一些顽皮的孩子,会搞些恶作剧,把拉炮的小绳分别系在门框挂锁的门鼻子两边,只要你从屋里出来,一推门它就会爆炸。</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种摔炮,只要你手里拿着摔炮往硬地上这么一摔,它就会响的。一种最厉害的大鞭炮叫麻雷子,有大人的大手指那么粗,一只就要卖4分钱,响起来大地都会颤抖。我是不敢放这种大麻雷的,二踢脚我也不敢放,偶尔放一个是用两根棍夹着,其实这更危险。有时就挨炸。</p><p class="ql-block"> 年三十的前一两天,家里都会烀肉的,那种肉香的味道,夹杂着放鞭炮炸药的味道,还有那家家户户院里的灯笼的灯光,那一群群小孩串来串去的身影……构成了一幅浓厚的年的景象,永远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p><p class="ql-block"> 这是过年前的记忆,过年期间的感受,过两天再写一篇。这些记忆在我们同龄人中是很有感触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