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知乎看到一个"为什么男人喜欢枪"的贴子,我说,男人至死是少年,喜欢枪,可能是每个男人特别是男孩的通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也喜欢枪,我也玩过枪,感兴趣《枪械知识》上介绍的各种型号的枪支,玩过的,亲手打的多一点的,主要是54式手枪、56式步枪、56式冲锋枪、79式微冲,而亲手摸过的还有驳壳枪、班用轻机枪、高射机枪、防暴枪,当然还包括木头枪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5、6岁的时候,大我11岁的我的大姐是公社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骨干,他们排演《智取威虎山》需要自制道具,可能是想追求我大姐的大哥哥,在制作道具时,同时为我用木头削制了一把惟妙惟肖的驳壳枪,还用黑漆上了色。我头上戴顶空军帽,缝个红五星,腰间别支木头枪,神气十足,趾高气扬的样子,我大姐现在还历历在目,滑稽不滑稽自然有得一说,但当时确实是我的最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约10岁左右,公社武装部有个姓徐的技师,我称他徐尒舅舅,是修理各种枪械的,他家在八寨后街,他工作的小阁楼是我最向往的地方,因为,那里有正在修理的枪支,黏上他,他会将卸了零件的驳壳枪给我玩一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到了上初中的时候,正值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战前战后,驻扎在我们镇附近休整或训练的就有四、五个不同番号的部队,满大街都是当兵的,我的兵朋友也越来越多,我一有空就在军营混,即混得761压缩饼干和罐头,混得军衣、军帽、红五星乃至军用棉绒裤,混得军用铁锹或军铲,更令我兴趣浓烈的,是经常混得参加实弹射击的机会。战争年代嘛,武器管理不是那么有效那么严,流落民间的枪支、手榴弹都有,何况仅仅带我去打打枪,更是小菜一蝶,军官们高兴了,就会带我去看他们实弹射击顺便给我也放几枪。什么子弹打水也会跳弹,打石头会反弹等知识,都是那时候知道的。当时,56式步枪、冲锋枪特别是54式手枪打的最多,好几次,在强调又强调安全之后,他们都是扔了一整盒共50发手枪子弹给我,由我自己压子弹自己打,我也规规范范地将50发子弹全部打光光,玩的很爽很爽!不过,我的付出和代价就是回来后负责与他们共同擦拭枪支,经常擦到手软脚麻、头昏脑涨,但也使我对各种枪支的拆卸、组装已经很熟练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我银行学校毕业后参加工作,基于安全保卫,单位有24小时武装值守的规定,有业务干部参加保卫值班的要求,我更多的接触了各种枪具,业务有要求也罢,行政有要求也罢,支部有活动也罢,每年都会开展2到3次实弹射击训练,一般是在驻军的靶场进行,而且,我担任团支部书记期间,与某边防武警大队建立了共建支部,玩枪的机会更多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记得的是,86年年底将至,在上级开会的主要领导,打电话指定我送已收的黄金上交,黄金数量很少很少,几十克而已,我磨叽了在家负责的股长,要求带支枪出差,目的是挎支小枪在朋友面前显摆显摆,而且当时我私自有子弹,也想乘机放几枪玩玩,股长姐姐耐不住我磨叽,不得不允了我带枪的要求(呵呵,现在想想,当时我刚刚20岁的毛头小子,新入职仅仅几个月,股长姐姐无非不过25岁的黄花闺女,头脑里都确实少根弦)于是,我从库房拿了一支54式手枪,乘坐班车就外出了……毕竟是冬天,又穿了风衣,一般看不出来我腰间别有手枪,在办业务期间,在领导面前,我也没敢声张我带了枪,但当着新华书店漂亮的女店员,我有意把皮带、枪套和手枪解了,放在玻璃柜台上,人家忽闪忽闪大眼睛看了两眼,见惯不惊,一言不发……我却是后来才深感后怕,倘若那天我擅自带枪被公安缴了,或被歹徒抢了,即没持枪证,又没领枪手续,后果真的不堪设想,多么可笑也多么可怕的虚荣啊!自然,当天也就没敢把枪留在手中过夜,更没敢放几枪玩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我带了两同志押运,那时的押运不如现在谨慎、严格、声势,我们四个人,一张车,两支54式手枪,一支56式冲锋枪就出行了,办完业务回程途中,谈起你手中有多少粒什么子弹,我手中有几粒什么子弹,四人都是20朗噹的年轻人,年龄最大的驾驶员,也不到30岁,大家一拍即合,决定在路上放几枪。反正,当时正在打战,搞到子弹是比较容易的事,打了回去凑足子弹的数量就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离某武警边防检查站不远的垭口,我们每人都大枪、小枪过了一回瘾,但乒乒乓乓的枪声在山谷回荡了许久,边检站那些兵们似乎也没有什么反应。回来后赶紧将枪擦的锃亮,凑足了子弹交差。但后怕的是,假如当时武警听到枪声,有所行动,出动一个小队将我们缴枪不杀的话,我们四人特别是我,肯定吃不了兜着走。也是经历了这两次后怕,我才牢固树立了使用枪支的安全观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退休前,某次参加保卫科平常的射击训练,打的是79微冲,我以为我还像年轻时一样,夸了海口:10发子弹,保证全部上靶,至少6环以上,至少有1个10环……不然,我请大家吃饭。小伙子们嗷嗷叫的争着为我压子弹,争着为我报靶,我呢,屏住呼吸,似乎不在意他们故意的喧嚣干扰,似乎平静的完成了射击,但是,全部上靶6环以上不假,9环也有好几个,10环一个也没有,愿赌服输,只好请保卫科全体吃顿牛肉大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呵呵,至于在许多次的射击活动中,有老奶左眼都不会闭,拿一顶帽子捂了左眼,56半竟然枪枪10环……有人54式手枪离靶仅仅1、2米也脱靶……有退役军人射击60发亦是亮蛋……等等的趣事不说了,再说篇幅就太大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过,即然说“男人至死是少年”,“没有男人不喜欢枪”,有个大爹不能不提及,是某工商银行返聘的落实政策的人员,姓名与那个唱《忘情水》的香港影视歌多栖明星,完全一样,现在95岁了,好象还健在,30多年前,安排他值保卫白班,其实就是门卫,但不给他佩枪,他坚决不来值班,而给他佩了支54式手枪,他那种耀武扬威的劲头,凡来人必盘问,而盘问的第一动作,必定是啪一下腰间的手枪才开口,很是令人好笑也很是令领导难堪,尤其是有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的时候……但这,也很切实地体现了上文提到的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在,随着安全保卫工作不断改革和完善,防暴器具不再是清一水的军用枪支,现在的后生,如果还希望象我们当年一样,容易接触真枪实弹,已经很难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