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老宅基地”探秘

无为影像之窗

<p class="ql-block">今天,我踏上了一段探寻唐太宗李世民老宅基地的旅程。李世民,这位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出生于武功(今陕西武功)。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想要探寻这位历史伟人的出生地,感受那里的历史韵味。</p> <p class="ql-block">我来到了武功县武功古镇香山街的小巷子入口,这里离李世民的老宅基地不远。走进小巷,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古老的时代。我想,李世民小时候是否也在这附近玩耍过呢?</p> <p class="ql-block">没走多远,就看到了报本寺塔。这里原本是唐高祖李渊的别宅,李世民就出生在这里。李世民登基后,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将这里舍宅为寺,名为“报本”。报本寺塔高耸入云,塔势雄伟,每到春季,胡燕会在塔顶嬉戏,形成“胡燕朝塔”的奇观。我站在塔下,仰望着这座古塔,仿佛能看到李世民小时候在这里成长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1987年,因为塔体倾斜严重,陕西省文物局对报本寺塔进行了抢救性修复。在清理塔基时,发现了地宫,里面出土了金棺、银椁、舍利子、豹斑玉筒等国宝级文物100余件。这些文物震惊了国内外,也让报本寺塔在2013年3月被国务院评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想象着当时考古人员发现这些文物时的惊喜,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见证,更是对李世民出生地的珍贵记忆。</p> <p class="ql-block">在李世民老宅不远处,还有一处后稷的教稼台。</p> <p class="ql-block">教稼台为覆斗形,古朴典雅,别具一格,辟四门洞。传说是公元前4000多年前,周人的祖先后稷教稼的地方。后稷,姬姓,名弃,为帝喾元妃姜嫄所生。他所在的周族为黄帝姬姓一支,世居关中,执农不弃,成为著名的农业部族。</p> <p class="ql-block">教稼台位于陕西武功老城东门外漆水之滨,是全国唯一的一处古农业名胜古迹,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农业发祥圣地。</p> <p class="ql-block">教稼台不仅是农耕文化的讲台,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农学院所。后稷被誉为农业始祖,被尊为谷神,其事迹在《山海经》《诗经》《史记》等古籍中有所记载。他倡导的农耕文明对周民族的崛起和周王朝的建立有重要影响。教稼台建筑形制独特,四面各辟一门,代表四季;有24根栏桩,象征24节气;前后台阶分别有五阶六阶,寓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台前石碑和门洞中嵌满名人诗词题刻。1970年教稼台遭损毁,1987年由当地人士倡议重建,1988年主体落成,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成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9月,被认定为全省乡村振兴教育培训基地。教稼台四周环境优美,每年阴历十一月间,武功东河滩大古会在此举行,以纪念后稷教民稼穑的功绩,同时也是中国最早的市场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李世民老宅附近,我还看到了姜嫄的雕像。姜嫄是周族始祖后稷的母亲,她不仅孕育了一代奇人后稷,还造福人民。传说她用金簪划出河道,使洪水有序流出,为百姓利用,这条河被称为姜嫄河。我站在姜嫄雕像前,敬佩这位伟大的女性,她和李世民一样,都是这片土地上的传奇人物。</p> <p class="ql-block">如今,当地政府依据典故,在这里打造了一个江南水乡——姜嫄水乡。它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武功镇新区以东,南邻漆水河湿地公园。整个项目将江南风情与关中文化巧妙融合,成为“关中第一江南”。我漫步在姜嫄水乡,欣赏着徽派建筑群落,感受着这里独特的文化氛围。这里不仅有游船画舫、水车依依,还有5D影院、民俗非遗项目展示等,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之中。</p> <p class="ql-block">姜嫄水乡的中心建筑是姜嫄阁,砖砌高台建筑,下劈穿街门洞,高台之上是一座重檐四角凉亭,中悬一面大鼓。登临其上,向东可欣赏漆水河湿地公园美景,南北可以俯视步行街来来往往的行人。</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姜嫄阁上,俯瞰着整个姜嫄水乡,心中感慨万千。这里不仅有李世民的老宅基地,还有姜嫄和儿子的传说,它们共同串联起了一片具有浓厚历史氛围的典故之地。这次探秘之旅,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也让我对李世民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有了更深的敬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