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味年俗”何爷说

誌堅

<p class="ql-block">我的昵称:誌堅</p><p class="ql-block">我的美篇号:45448432</p> <p class="ql-block">  2024年,中国的春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一喜讯让天津的年味儿更浓了。</p><p class="ql-block"> 蛇年将至,天津文博学会民间收藏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天津明清服饰收藏家何志华老先生,在天津文庙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益讲座“津门文化漫谈——话年俗”。</p><p class="ql-block"> 86岁的何老先生风趣幽默的讲述,让在场的听众们笑声不断,掌声连连。</p> <p class="ql-block">  讲座当天,我早早地来到了位于天津市南开区东门外大街2号的天津文庙明伦堂大教室。这里座无虚席,大家都怀着对传统年俗的好奇与热爱,等待着何老先生的到来。何老先生一上台,那亲切的笑容和生动的语言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他从“腊八”一直讲到正月二十五的“填仓节”,每一个习俗背后的故事都让人听得津津有味。</p><p class="ql-block"> 精彩的场景吸引了我,右手的食指舍不得离开相机的快门按钮。</p> <p class="ql-block">  要说天津卫过大年,那可真有不少讲究呢。何老先生告诉我们,从腊八开始,年味儿就渐渐浓了起来。家家户户忙着准备年货,扫房、蒸馒头、贴春联,每一样都蕴含着对新年的美好期盼。何老先生还特别提到,天津人把馒头蒸熟了,冒着热气在馒头上点七个红点,寓意吉祥如意,而用八角打红戳的馒头则是外地人的做法。</p> <p class="ql-block">  说到过年,老世年间的天津老城人家烧灶连炕取暖,在炕和墙之间贴上带有图案的围子,既防潮又美观。何老先生说,过年了,炕围子也该换换啦,这可是迎接新年的重要仪式。围子上的图案丰富多彩,有花鸟鱼虫,也有吉祥话语,每一种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扫房(大扫除)可是个大活,用硬鸡毛的长杆掸子,刷浆用大白、火碱和白面调浆,要增白,掺点儿蓝靛。何老先生一边讲述,一边比划着,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充满烟火气的老天津卫。他告诉我们,扫房不仅是打扫卫生,更是迎接新年的一种仪式感。</p> <p class="ql-block">  二十八把面发,蒸好的馒头装在洗干净的面口袋里扎紧口,放在院里的水缸里(水缸没有水),缸口盖好大号的盖帘再盖上一个大搪瓷盘子。正月十五之前,吃馒头就从缸里拿出来熥热了。何老先生说,这种保存方式既保鲜又方便,是老天津卫人的智慧结晶。</p> <p class="ql-block">  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转。初五“剁小人”的习俗现在要摒弃,不利于营造和谐社会。现在的初五都“迎财神”啦。何老先生强调,我们要传承的是那些积极向上的年俗,摒弃那些不合理的做法,让过年更加文明和谐。</p> <p class="ql-block">  中国红是天津卫过年时的标配,大红色最普遍,服饰、家饰、院子和胡同里处处都充满了红色,喜庆热闹。何老先生说,红色象征着吉祥如意,是天津人过年不可或缺的颜色。从大红灯笼高高挂,到红色春联贴满门,再到人们身上的红色新衣,红色让整个城市都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p> <p class="ql-block">  二十九贴吊钱、门对和福字都有规矩。福字要楷书字体,门对右上联左下联,符合过去自右向左、自上而下的阅读习俗,吊钱帖在门上框,把门外面的财气吊进来。何老先生详细地讲解着这些规矩,让我们明白了每一个细节背后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五天刚擦黑儿,胡同里不知有谁喊唱着“有打灯笼的都出来呀,不打灯笼的抱小孩儿呀”。何老先生回忆起小时候过年的场景,那时候的元宵节特别热闹,孩子们提着灯笼在胡同里跑来跑去,大人们则忙着准备各种美食。他还提到,把空竹(闷葫芦)灌点胶,因为北方冬季空气干燥,竹子做的闷葫芦容易开缝,漏风就抖不音儿来,胡同儿里抖闷葫芦的声音好听着呢。</p> <p class="ql-block">  杨柳青年画是过年必帖的。何老先生展示了他收藏的杨柳青年画,那精美的图案和鲜艳的色彩让人眼前一亮。他说,杨柳青年画不仅是装饰品,更是天津传统文化的象征,每一张画都承载着一段历史和故事。</p> <p class="ql-block">  民间过大年的习俗要传承下去。何老先生语重心长地说,这些习俗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让子孙后代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他希望大家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记这些美好的传统,让过年更加有滋有味。</p> <p class="ql-block">  过年都说吉祥话儿,何老先生给大家拜个早年。我们祝何爷百寿!何老先生双手合十作揖,向大家致以最诚挚的新年祝福。现场的气氛温馨而热烈,老少都沉浸在浓浓的年味儿中,春节序曲已经响起来,仿佛已经看到了新年的曙光。</p> <p class="ql-block">  本文照片拍摄于2025年1月25日腊月廿六,图文编辑于2025年1月27日腊月廿八。恭贺新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