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观妙入真”山西永乐宫文物精粹暨数字艺术大展

北京青牛

<p class="ql-block">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从2025.1.12~08.03 的开年大展《观妙入真-山西永乐宫文物精粹暨数字艺术大展》,把实体文物和数字化应用结合,展览以"数字赋能文化,科技再现历史"为策展理念,通过"蔚为大观""和光同尘""壁上乾坤""山河永存"四个部分展开叙事,将珍贵文物与前沿数字技术相结合,让观众沉浸式体验永乐宫的艺术魅力与精神内涵。</p><p class="ql-block">山西永乐宫,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元代官式建筑群,以精美的元代古建筑和壁画闻名。其壁画更是中国三大壁画之一。</p> <p class="ql-block">据了解,此次展出的很多展品都是元代的历史原件、珍品文物。如果现在去山西永乐宫,看到的很多已经是复制品了。这些是在永乐宫搬离三门峡水库时,被替换下来,作为历史文物被保存了起来。所以说,此次看展是多么有幸。</p> <p class="ql-block">非常有幸,我由三姐夫,一位地质专家亲自陪同下,前往国家图书馆典籍博物馆参观。我怀着期望的心情进入博物馆。三姐夫地质、地理、历史知识渊博,参观过程中,边看边给我讲解,此次参观收获颇多。</p> <p class="ql-block">据了解,博物馆每天会在固定的时间,会有讲解员进行讲解。讲解员会补充很多文字注解上没有的内容!而且免费的!时间:工作日10:30,14:30。周末10:00,14:00,16:00。大约讲解1个半小时。我们参观中途遇到,听到讲解非常细致。</p> <p class="ql-block">进入博物馆大厅,右边就是永乐宫展厅,进门时才知道70岁以上老人免票,很高兴。</p><p class="ql-block">进门之处的灯光设置,仿佛即将漫步其中,置身历史长河之中,穿越千年的视觉盛宴!</p> <p class="ql-block">序言</p><p class="ql-block">永乐宫,又名大纯阳万寿宫,与北京白云观、西安重阳宫并称为道教全真派三大祖庭。永乐宫原建于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由全真教大师宋德方首倡,潘德冲主持修建,始建于元定宗二年(1247),建成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1956年建设三门峡水库时,党中央和各级人民政府群策群力,克服困难,将靠近淹没线的永乐宫整体搬迁至20公里外的芮城县龙泉村,完成了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史无前例的伟大壮举。永乐宫是黄河文化重要遗产,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明特质的重要文化遗存,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如今,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永乐宫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更多可能,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巧思得以深度揭示,壁画的色彩及神韵得以真实重现,穿行于青绿山水和世俗百态之中,神仙的衣裾随风飘动,恢宏的殿宇弹指即现。永乐宫正以崭新的面貌,邀您共赏壮丽而深邃的艺术之美,感受蕴藏在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中最为本真而无垠的生命力量。</p><p class="ql-block">————摘自展板</p> <p class="ql-block">第一单元</p><p class="ql-block">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吕洞宾在永乐镇诞生。</p><p class="ql-block">1159年,王重阳在甘河畔得吕洞宾真传,后创立道教全真派。</p><p class="ql-block">1220年,"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西行万里觐见成吉思汗,劝其止杀好生、敬天爱民,并将"立观度人"作为传教的首要任务。</p><p class="ql-block">1240年,陪同丘处机西行的十八弟子之一宋德方来到永乐镇吕祖祠,立志将这此地建成全真教最重要的祖师圣地,继承道教唯一的道统真传。</p><p class="ql-block">1247年,西行十八弟子之一的潘德冲接续了宋德方的宏愿,主持永乐宫营建工作,历经十年,于新宫工程建成后,功成而化。</p><p class="ql-block">永乐宫的三大殿以宽阔的甬道笔直相连,正如道教教法一脉相承,全真教三代宗师在乱世之中以身证道,筑造了永乐宫这一信仰之地,使其成为道教文化的丰碑和中华文明的重要遗产。</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无极殿的“无极之殿”牌匾(复制品)和三清殿的铭文砖。</p><p class="ql-block">此砖是在搬迁拆除时,发现在砖的背面刻有文字,被保留收藏的。</p> <p class="ql-block">1951年,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进行勘查调查工作中重新发现了这座古老的宫殿而,随着1956年国家开始兴建三门峡水利工程,永乐宫面临被淹没的命运。为了保护这珍贵的文化遗产,国务院决定将永乐宫整体搬迁到20公里以外芮城县北的古魏城遗址内,即永乐宫现址所在。</p><p class="ql-block">从1956年开始,一场前所未有的文物保护工程拉开帷幕。经过勘察、测绘、设计、选址纂、加固、揭取、迁运、复建等过程,历时10年,于1965年底完成迁建工程,开创了我国文物户工作的一项壮举。该工程集全国之力,涉及多部门、多学科,无论从组织形式、保护理念呈技术、工程管理等诸多方面均具有开创性,不仅提供了宝贵的保护经验,还培养了一业的文物保护人才,为新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摘自展板</p> <p class="ql-block">手摇偏心锯(1959年山西省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1958年开始的永乐宫壁画迁移保护工程,是整个永乐宫迁建工程中的核心工作。在没有任何壁画保护工作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祁英涛、柴泽俊等先生集思广益、自力更生,创新研发出一整套壁画迁建的技术方法(临摹、揭取、修复),成功揭取了1000余平方米的壁画及棋眼壁画,并按照原样完整安装在新址,是我国壁画保护上的一次壮举。而壁画揭取的工具都是由工人们自己设计制作的。揭取壁画前,首先要拆掉壁画背后的墙,用手摇锯小心锯取壁画,用平铲配合揭取台揭取壁画。</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无极殿的复原模型</p> <p class="ql-block">进入展厅有一个视频展示,为永乐宫的视频介绍,可以驻足观看。</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作为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也是保存完好的唯一一座元代官式建筑群,其建筑风格在继承宋、金时期传统的基础上大胆革新和创造,形成了典型的元代建筑特色,在现存寺庙宫观建筑中难寻他例。永乐宫也是世界现存最大的古代壁画艺术宝库之一,不仅记录了元代社会的宗教信仰、文化艺术与世俗生活,更展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其中,三清殿《朝元图》更是被誉为世界绘画史上群像构图发展的顶峰之作。永乐宫的一瓦一木、每一尊塑像、每一幅壁画,都是古代工匠和画师们对"道"的理解与追求的具象化表达。一座融汇着无数人的智慧与心血的煌煌天宫由此诞生。</p><p class="ql-block">————摘自展板</p> <p class="ql-block">木制古建筑特有的结构件。应用在古建筑的柱头、枋、梁等承重部分,可以分担大梁的荷载力,将整个屋顶的重量层层传递到柱子上,以尽可能地延伸屋檐。</p> <p class="ql-block">三清殿藻井团龙</p> <p class="ql-block">I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清殿前檐当心间阑额</p><p class="ql-block">(元代(1271-1368)山西省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阑额"又称"额枋",是中国古建筑中柱子上端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具有增强建筑稳定性的功能。此件阑额在枋心使用木雕彩画与悬塑相结合的手法,塑造了缠枝牡丹、流云、行龙和花卉,阑额两端以沥粉贴金施彩,华美富丽,生机盎然,是元代木雕彩画上乘佳品。阑额原位于三清殿前檐当心间外侧,迁建时替换下来。</p> <p class="ql-block">拱眼壁游龙花叶悬塑(降龙)</p><p class="ql-block">(元代(1271-1368)山西省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拱眼壁游龙花叶悬塑(升龙)</p> <p class="ql-block">琉璃</p><p class="ql-block">琉璃是一种使用低温烧制、釉面含铅的陶器,一般用在古建筑屋顶的勾头、滴水、吻兽、扣脊瓦等处,用于阻挡水份对木结构的侵蚀,又使屋顶显得华丽壮观。永乐宫各殿顶的戗兽、套兽、仙人、押鱼、缤伽(角神)等均为元代所烧制。元代的琉璃颜色丰富,除了黄、白、绿、黑、赭之外,还创烧了孔雀蓝、孔雀绿、深黄、浅黄、墨绿等颜色。</p> <p class="ql-block">垂兽</p> <p class="ql-block">孔雀蓝釉角神</p> <p class="ql-block">武士嫔迦(头丢失)</p> <p class="ql-block">重阳殿套兽</p> <p class="ql-block">押鱼</p> <p class="ql-block">重阳殿琉璃西鸱吻</p><p class="ql-block">该鸱吻尾部微向外弯曲,黄绿釉色。为永乐宫重阳殿迁建时替换下来的屋脊琉璃西鸱吻原物,红坩土堆塑而成,遍体施黄、绿、白釉,尺寸巨大,造型夸张,雄猛威武,釉色艳丽,视觉效果壮观。《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即是从此鸱吻内发现。</p> <p class="ql-block">壁画</p><p class="ql-block">永乐宫以其精美绝伦的壁画艺术闻名中外,是中国现存寺观壁画中规模最宏大、题材最丰富、画技最高超的典型代表。宫内共有壁画1005.68平方米。三清殿壁画以传统工笔重彩勾填画法,绘制道教三界诸神朝拜元始天尊的宏大场面,纯阳殿和重阳殿壁画以分幅山水人物兼通景连环画的方法,绘制了吕洞宾、王重阳一生的传说故事。</p><p class="ql-block">永乐宫保存了最完整、最成熟的壁画制作全流程标本,并以壁画为主体,融汇彩塑、彩画等多种表现形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元代艺术大师们高超的工艺与技法。其壁画艺术继承了唐、宋绘画传统,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和意义。</p><p class="ql-block">————摘自展板</p> <p class="ql-block">纯阳殿壁画局部</p> <p class="ql-block">三清殿壁画局部(3D打印)</p> <p class="ql-block">三清殿壁画局部(3D打印)</p> <p class="ql-block">壁画制作范例</p><p class="ql-block">壁画在结构上可以分成支撑体(壁画的支撑结构)、地仗层(在支撑体表面为绘画做准备的结构层)、准备层、绘画层及表面涂层几部分。</p><p class="ql-block">第一步:将细沙洗净,混入沉淀过筛后的细黄土、麻刀、麦秸秆,用水和匀后在土坯上厚厚地抹一层(7-8厘米),表面要粗糙以便附着第二层;</p><p class="ql-block">第二步:将细黄土加入麦糠混合,涂抹在第一层基础上,厚度约1厘米,表面要粗糙以便附着绘画层;</p><p class="ql-block">第三步:将细黄土加入棉花和沙子,沙子和土的比例是1:3,和好后涂抹在第二层基础上,厚约0.5厘米,使壁面整洁光平,然后可以按壁画绘制过程刷一遍</p> <p class="ql-block">三清殿壁画局部(3D打印)——真武大帝</p> <p class="ql-block">三清殿壁画局部(3D打印)——南极长生大帝</p> <p class="ql-block">纯阳殿壁画局部——八仙过海<span style="font-size:18px;">(3D打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以看到这里八仙都是男性,听了讲解,才知道女性何仙姑是明代才出现的。</span></p> <p class="ql-block">截金工艺</p><p class="ql-block">截金工艺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妆金工艺,是指将多层金箔热熔,用竹刀切割成金线,再用胶将金线按照固定的顺序贴在指定部位,从而完成塑像的截金工艺装饰过程。截金工艺制作复杂、精美华丽,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一般仅运用于高等级造像。截金工艺起源于北齐,至唐代发展成熟,并随佛教文化一同传入日本,作为佛教造像中的一个程序被保留下来。宋元以后因截金易脱落这一缺陷,该工艺日渐式微,直至失传。目前永乐宫彩塑残块中发现了使用精美细致截金工艺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阿弥陀佛像”截金装饰 1259年</p> <p class="ql-block">沥粉贴金工艺</p><p class="ql-block">沥粉的传统方法是用白土粉、胶、熟桐油装在猪尿泡里,然后束上细铜管,像挤牙膏一样挤出凸起的线条装饰在壁画上,形成一种立体的装饰结构,从而打破壁画平面艺术而创新出立体的效果。贴金是将金箔直接贴到沥粉后的凸状线条上,以丰富绘画的表现,增强光感效果。永乐宫三清殿壁画在神仙人物的冠带、衣襟、飘带、盔甲、熏炉等处施以沥粉贴金的技法,使画面呈现出立体突出、富丽辉煌的艺术效果,是运用该工艺的优秀典范。</p> <p class="ql-block">塑容绘质</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画塑一体,画匠也是雕塑大师。永乐宫现存塑像多不完整,然而从这些雕塑残块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很多雕塑与绘画的细节,也反映出当时绘画与塑像浑然一体,恢宏庄严的气势。这些雕塑残块注重线面结合,线与面穿插翻卷,就连衣服褶皱间的纹饰细节都处理得细致入微。它们将道教的服饰立体化呈现出来,超脱了宗教造像规范程式化的桎梏,造型更加接近生活。这些塑像大都反映了道教服饰的独特视觉艺术特征,其中冠象征了日、月、星三光之象的天,袍裙则代表了有五岳之形的地,从而使整套法衣构成一个完整的道教宇宙世界。</p><p class="ql-block">————摘自展板</p> <p class="ql-block">和光同尘</p><p class="ql-block">“和光且同尘,但把俗情混”</p><p class="ql-block">《吕河宾修性百字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纯阳殿壁画局部——钟吕论道</p> <p class="ql-block">凡人如何成仙?已得道的吕洞宾未再言语,元代的民间画师们,却为我们绘出了他的答案。在纯阳殿内的《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中,宫廷村舍、酒楼茶肆,皆在山石树木间流转,青绿水墨之中交融,每幅画面既是画师洞察世事之眼,亦是吕祖和光同尘之境。走上这座遇仙之桥,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成为了故事中的一员。随着吕洞宾的身影,目睹他仗剑游离于山水楼阁之间,历经社会生活百态,以神通和权威护佑百姓;眼见他度化了世间凡人,也悄然间度化了每一位观画人的心。</p> <p class="ql-block">此展览用数字化技术,使元代的民间画师们的画作灵动起来。每副画作前有电脑,参观者自行操作,可以了解画作的故事及细节。</p> <p class="ql-block">汉白玉吕洞宾坐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级文物元代(1271-1368)山西省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span></p><p class="ql-block">神像木座椅</p><p class="ql-block">元代(1271-1368)山西省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吕洞宾修命百字碑</p><p class="ql-block">一级文物元代(1271-1368)山西省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吕洞宾修性百字碑</p><p class="ql-block">一级文物元代(1271-1368)山西省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山河永存</p><p class="ql-block">“但得烟霞供岁月,任他乌兔走乾坤”</p><p class="ql-block">吕岩《七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700余年来,永乐宫北倚巍巍中条山脉,南俯滔滔黄河主流,目睹岁月兴衰,见证世事更迭。"百年人光景皆虚幻",当年的道人、工匠与信众早已不再,殿前的银杏树与柏抱槐也未能随永乐宫的迁建而移植,然而在日升月落、四季轮转之中,三清殿内的众神仍在缓缓前行,宫外新植的花木又已郁郁葱葱,永乐宫的建筑与壁画依旧与山河共存,让我们得以与古人共立于这一方天地之间,共同感受最为本真的情感共鸣。</p><p class="ql-block">————摘自展板</p> <p class="ql-block">走进这个展区,被3米多高、五光十色的高大的鸱吻震撼到了。可以想象到三清殿该多么高大雄伟壮观。</p><p class="ql-block">三清殿琉璃鸱吻及正脊,是从库房里请出来的正品,加上光影效果的加持真是超级好看。我还是第一次在博物馆看到体量这么大的展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整个鸱吻和正脊的背景墙,随着音乐,变化着四季和玉兔奔月的景象。迎面而站,仿若身处仙境。</span></p> <p class="ql-block">三清殿琉璃鸱吻与正脊</p><p class="ql-block">元代(1271-1368)山西省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三清殿的鸱吻釉色艳丽、造型特殊、气势浩大、举世罕见。两只高大的孔雀蓝琉璃鸱吻原位于屋顶正脊两端,迁建永乐宫时被替换下来保存在文物库房里。鸱吻高3.02米,由七块琉璃拼合而成,以红坩土作胎,呈孔雀蓝釉色。在造型方面,鸱吻作盘曲状,张口吞脊、怒目圆睁、炯炯有神,身上塑胡人献宝、风伯、雨神、流云等纹样;背兽张目嗔视,尾爪向上向内前伸,尾尖向外弯曲。</p><p class="ql-block">正脊是处于建筑屋顶最高处的一条脊。作为前后两坡屋面的交汇处,正脊在结构上与视觉观赏上均居重要地位。永乐宫三清殿正脊较特别,没有脊刹,两侧堆塑凸起的菊花、莲花、双凤、升龙、荷包牡丹、二龙戏珠等图案,左右对应,形状略有不同。脊身花束艳丽,釉面斑驳,釉色以黄、绿、蓝三彩为主,是元代琉璃的上品之作。永乐宫三清殿琉璃堆花龙凤脊以华美之势创后世堆花脊筒之先河,代表了元代琉璃艺术的最高成就,是古建筑造型美与色彩美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最出名的是壁画,有1000多平方米,内容丰富,有最大的壁画"朝元图",在4米多高、90多米长的巨幅壁画上,展现了天神们朝拜元始天尊一老子的情景。画出了道教的各路神仙,如果在现场看只能看到各路大仙,但是不知道谁是谁。现在通过 AI 技术,对永乐宫壁画286位神仙进行了数字化展示,本来一批陌生的仙人,现在通过 AI 技术,可以知道她们的姓名,知道了玉皇大帝、南极大帝、天罡大圣等神仙的相貌。而 AI 技术使"朝元图"在弧形幕布上半行进式的播放,让人感受到《朝元图》的恢弘场景。</p> <p class="ql-block">《朝元图》壁画局部</p><p class="ql-block">据传说,永乐宫壁画之所以能保存完好,是因为抗战时期被百姓黄泥糊墙,大殿做了学堂。日本鬼子多次扫荡搜找没被发现。我们才有幸看到。</p> <p class="ql-block">“观妙入真”参观完毕,意犹未尽,有再次参观的冲动,到时候一定要听一次现场讲解。</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来国家图书馆典籍博物馆,才知道这是原北京图书馆的主管。国家典籍博物馆于2012年7月,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正式挂牌成立,是国内首家典籍博物馆,也是世界同类博物馆中面积较大、藏品较丰富、代表性展品较多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里常年都有展览,有售票和免费的展厅。不同时期会有一些不同主题的展览。可以关注。</p> <p class="ql-block">现代建筑的国家图书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