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野南部非洲游记(3)

王祖樑

<p class="ql-block">蔻丹广场</p><p class="ql-block">‌蔻丹广场是毛里求斯的一个重要购物和旅游景点,位于路易港市中心,是一个集购物、餐饮与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广场。广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是毛里求斯最早建立的商业中心之一‌。</p> <p class="ql-block">赌场</p> <p class="ql-block">伞街</p> <p class="ql-block">出海追海豚</p><p class="ql-block">虽然看到了不少海豚,但都只看到背鳍,好在这个遗憾,在开普敦维多利亚港的临海观景台得到了弥补。</p> <p class="ql-block">留里汪岛</p><p class="ql-block">留尼汪是印度洋西部马斯克林群岛中的火山岛。法国的海外省之一,即留尼汪省。留尼汪岛面积2,51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07公里。</p> <p class="ql-block">喷水岩</p><p class="ql-block">由于海浪的压力,通过玄武岩的缝隙形成自然喷水的奇观。</p><p class="ql-block">可惜当天海浪休息,没有看到。</p> <p class="ql-block">埃唐萨莱黑沙滩</p><p class="ql-block">沙滩上的黑沙非常细腻,有很多人在黑沙滩上打排球。</p> <p class="ql-block">危险角</p><p class="ql-block">‌留尼汪的危险角‌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地理特征或景点,而是指留尼汪岛上一个名为“危险角”的海域。这个名称源于历史上多艘船只在此历经风浪,勇敢地与大海搏斗的经历,寓意着这片海域的凶险与挑战‌。</p> <p class="ql-block">岩之路和大焦土</p> <p class="ql-block">2007年4月2日发生火山世纪大喷发的遗址。</p> <p class="ql-block">遥望火山喷发口</p> <p class="ql-block">火山熔岩流淌到海边</p> <p class="ql-block">熔岩圣母教堂</p><p class="ql-block"> 熔岩圣母教堂位于皮通圣罗斯,是留尼汪的一座天主教教堂,建筑外墙被漆成粉红色。1977年,富尔奈斯火山喷发带来的巨大熔岩流吞噬了教堂附近的一个村庄后,流抵教堂前时竟然神奇地分流成两股,绕过教堂后又重新汇聚成一股,这座教堂得已幸存,并由此而出名。</p> <p class="ql-block">圣但尼炮台</p><p class="ql-block">圣但尼炮台位于留尼汪岛的首府圣但尼市,始建于17世纪,是法国在留尼汪岛的重要军事设施之一。炮台的建设和加固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最终成为岛上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1月10日,我们又回到了德班港。下船后即赶往机场飞赴南非的伊丽莎白港。</p> <p class="ql-block">伊丽莎白港</p><p class="ql-block">现名曼德拉市,是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的故乡,南非最干净的城市之一,原东开普省首府(现为比绍),位于东开普省的阿尔格湾,是南非的汽车工业中心。这是一个靠近印度洋始建于1799年的由军事堡垒发展起来的城市,也是英国殖民者最先登陆非洲大陆的地方,并在19世纪以英国殖民总督唐京病逝之妻的名字而命名。因此,伊丽莎白港也被称为是全世界最浪漫的为爱情而诞生的城市。现在是南非最大的羊毛交易市场。</p> <p class="ql-block">南非最高的旗杆(60米),旗帜面积12×8平方米。为纪念曼德拉从政67年,于2009年建立。</p> <p class="ql-block">命名纪念碑</p><p class="ql-block">英国殖民总督唐金在海岸的最高处为亡妻修建的石墓金字塔,让他的爱妻与这座美丽的城市永久相伴,也让他自己的爱情得以永恒。</p> <p class="ql-block">中国龙源援建的风力发电基地</p> <p class="ql-block">奈斯纳</p><p class="ql-block">奈斯纳是由荷兰乔治三世之子乔治·克雷斯创建的度假胜地。据说,当年荷兰殖民者来到这里时,被它的美丽所折服,于是取名“Knysna”,也就是荷兰语中的“漂亮”、“美丽”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奈斯纳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有一个直通印度洋的海岸泻湖,这个泻湖就是闻名世界的奈斯纳泻湖。奈斯纳泻湖与印度洋交汇处有两个由山体岩石构成的岬角,两个岬角中间是泻湖与印度洋的水通道。左边岬角叫羽毛被,右边岬角叫罗德角,两角相距不过百米。这里形成了一个奇观:岬角内湖水平静如镜,岬角外印度洋白浪涛天。此情此景,令人叹为观止,实属一大世界奇观。</p> <p class="ql-block">2017年6月9日奈斯纳火灾遇难者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摩梭湾航海家迪亚士纪念馆</p><p class="ql-block">巴尔托洛梅乌.缪.迪亚士,1450年出生于葡萄牙王族世家,是著名的葡萄牙航海家。他在青年时代就对海上探险活动充满了热情,曾随船到过西非的一些国家,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迪亚士最著名的成就是在1487年率领船队出发,1488年航行至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发现了好望角,为葡萄牙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导游正在介绍葡萄牙3个著名航海家麦哲伦、伽伦、迪亚士的航海图。</p> <p class="ql-block">为纪念迪亚士发现好望角500周年,1988年由葡萄牙按迪亚士1488年的航海船1∶1建造后,沿着当年迪亚士的航线,行驶至摩梭湾,赠于纪念馆予以珍藏</p> <p class="ql-block">1501年葡萄牙人在此建立了第一个祈祷点。</p> <p class="ql-block">‌南非邮政树的来历可以追溯到1500年左右,当时一位名叫佩罗·德·阿泰德的葡萄牙船长在南非摩梭湾附近遭遇暴风雨,损失惨重。为了记录这次遭遇并警告后来的船队,他写了一封信放入自己的羊皮靴并挂在一棵牛奶树上,希望有人能发现这封信并将其带回葡萄牙。一年后,西班牙船长若昂·德·诺瓦在返航途中偶然发现了树上的羊皮靴和信件,并将信带回了葡萄牙。这封信虽然历经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成功投递,但它成为了南非历史上最早的邮政记录。‌‌此后,过往的船员们纷纷效仿这一做法,将信件放在靴子里、铁锅里或石头下面,期待其他船员能够发现并带回欧洲。这棵树附近逐渐成为了南非最早的邮局所在地,因此被称为“邮政树”。如今,这棵树仍然屹立在摩梭湾的山坡上,枝繁叶茂,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人类的进步。</p> <p class="ql-block">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当地政府在这棵邮政树下设置了一个羊皮靴形状的石头邮箱。</p> <p class="ql-block">馆内收藏的南路脊鲸的头盖骨</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内的南非植物介绍</p><p class="ql-block">南非植物非常特别,它不属于世界上寒带植物、温带植物、亚热带植物、热带植物的任何一种而独树一帜。其他地方的植物,移植到南非可能能成活(如:东南亚的荔枝),但南非的植物移植到世界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成活。</p> <p class="ql-block">南非国花-帝王花</p> <p class="ql-block">在进开普敦的路上,遇见开普敦贫民窟发生火灾,浓烟滚滚。</p> <p class="ql-block">现场火光依稀可见。</p> <p class="ql-block">消防直升机正在洒水灭火。</p> <p class="ql-block">桌山位于南非的首都开普敦,意为“海角之城”。这座位于天涯海角的名城前拥波光粼粼的大西洋海湾,背枕一座乱云飞渡、形似巨大长方形条桌的奇山。不知是哪位前人首先突发灵感,直白地称其为“桌山”。</p><p class="ql-block">桌山,别称“<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帝餐桌”,</span>主峰海拔1082米,是南非的著名景点和自然保护区。当地百姓将桌山起雾戏称为“铺桌布”,因为上帝要来吃饭了。</p> <p class="ql-block">在桌山上俯瞰开普敦和桌湾</p><p class="ql-block">左手依次为狮头峰、信号山,海中是罗宾岛。</p> <p class="ql-block">桌山缆车</p> <p class="ql-block">卓山上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桌山晚霞</p> <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港看桌山全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维多利亚港的临海观景台欣赏海豚</p> <p class="ql-block">晨曦中的绿点球场</p><p class="ql-block">绿点球场是开普敦球场重建之前的名称。开普敦球场,是一座因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而重建的足球场</p> <p class="ql-block">1月14日,告别了开普敦,告别了南非。乘机前往赞比亚的边陲小镇-利文斯通。</p> <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瀑布</p><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瀑布‌,又称‌莫西奥图尼亚瀑布‌,位于非洲‌赞比西河‌中游,跨越‌赞比亚‌与‌津巴布韦‌的边界。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单片落差瀑布之一,宽约1700多米,最高处达108米,平均流量约为每秒935立方米‌。</p><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瀑布的发现者是‌英国探险家‌戴维·利文斯通,他在1855年首次发现了这个瀑布,并以当时‌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名字命名‌。在当地的语言中,维多利亚瀑布被称为“‌莫西奥图尼亚‌”,意为“声若雷鸣的雨雾”‌。</p> <p class="ql-block">横跨赞比亚和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瀑布大桥</p> <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瀑布的赞比亚段</p> <p class="ql-block">瀑布的发现者-戴维.利文斯通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瀑布的津巴布韦段</p> <p class="ql-block">远眺维多利亚瀑布</p> <p class="ql-block">博茨瓦纳的乔贝国家公园</p><p class="ql-block">在该公园见到的动物,在“狂野南部非洲游记(1)”里已展现,这儿就不再赘述。</p> <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瀑布大酒店</p><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瀑布酒店始建于1904年,最初是修建跨峡谷大桥的工人住宿地‌。这座大桥连接了津巴布韦和赞比亚,使得从开普敦到开罗的铁路得以贯通。大桥建成后,酒店继续为过往的英国贵族和政府首脑提供住宿服务‌。</p><p class="ql-block">酒店最初的设计风格为爱德华式,具有浓厚的英式建筑特色。经过多次改造和装修,酒店将传统的威严与现代的精致相结合,成为一家五星级酒店‌。目前,酒店不仅是游客的住宿选择,也是体验当地历史和文化的理想之地‌</p> <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瀑布大桥距开罗5165公里,距开普敦1647公里。</p> <p class="ql-block">最后该品尝“甜品”了。</p> <p class="ql-block">近一个月的旅程,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激昂的打击乐和奔放的舞步中圆满</span>地落下了帷幕…</p><p class="ql-block">再见了,朋友们!期待着下一次的有缘再见!</p><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共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