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集权专制政体使中国沦为落后,解放70年成为世界强国

:Qmb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中国两千多年处于中央集权宗法专制社会</b></p><p class="ql-block">我们通常把中国清朝及以前的社会统称为封建社会,把“封建”二字当成了陈旧,落后、保守的代名词。其实,“封建”本意是指古代封土建国的政治制度。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土地的所有权是归周天子的。周武王灭商以后,把土地分给宗室和功臣,让他们在这土地上建立诸侯国。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周天子分封天下,那时诸侯小国林立。后来,诸侯小国逐步被兼并成诸侯大国。</p><p class="ql-block">周成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为了刺激农奴和农民的积极性,允许农奴和农民有一些私田。</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361年,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下令招贤。商鞅自卫国入秦,深得秦孝公信任,在公元前356-350年,实行商鞅变法。废除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等。</p><p class="ql-block">经过商鞅变法,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才有后来秦王赢政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21年,秦王赢政称帝,史称秦始皇。</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废除封土建国的分封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国家。所以自秦朝至清朝2000多年的各个朝代,就不能叫封建社会了,应称为中央集权的宗法专制社会。</p><p class="ql-block">中央集权宗法专制政体的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皇位终身制和世袭制。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一切受控于中央。</p><p class="ql-block">秦始皇所创立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代的统治者继承和发展。皇权愈来愈尊,臣民愈来愈卑。</p><p class="ql-block">中央集权宗法专制政体的改朝换代多数是通过农民起义战争实现的。尽管历史上一些开国之君或中兴之主鉴于前朝的覆灭,实行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后来却无不是变本加厉。</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儒学被用作专制统治者的工具</b></p><p class="ql-block">儒家学说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创始人是孔子。其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是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孔子提倡的孝、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贵、天下大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思想是很有积极意义的。儒家思想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百姓生活中,无处不在。 </p><p class="ql-block">秦朝时候,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儒学受到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p><p class="ql-block">到汉武帝时,为了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体系。温文尔雅的儒家思想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巩固,也利于社会的稳定,董仲舒在朴素的儒学中渗入了有利于君主统治的“君权神授”思想,被汉武帝采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得到历代统治者的青睐,中央集权的制度得以巩固。</p><p class="ql-block">儒家思想的缺点是保守、懦弱,使人在自然界和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缺乏尚勇、探索、斗争、进取精神。它是一种保守文化,成了我国科技进步的最大障碍。</p><p class="ql-block">尤其是儒学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有维护君权的作用,被统治者用作束缚百姓、加强对百姓统治的工具。造成对个性的压抑,约束人们的思想自由,从而沦为没有自主意识的奴才。儒学用天道附会人事,这个“天”是驾驭人间的神,皇帝就是“天”之子,“天子之命”成了主宰国人言行的准则。使人敬天畏地,思想僵化、桎梏,使人们演变成统治者的驯服工具,附首贴耳,唯命是从,唯唯诺诺,造成了国民的奴性。使人养成中庸之道、明哲保身、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p><p class="ql-block">原本的孔子思想与历代统治者所宣传和实行的儒家思想是不完全一样的。从古至今,历来的统治者,总是片面地取其对自己有利的部分,甚至歪曲其内涵,欺骗百姓,为其自身利益服务。</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导致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b></p><p class="ql-block">中央集权的宗法专制社会与儒学思想的结合,实际上是一种政教结合,严重阻碍了中国两千年的发展,使中国社会走进了“死胡同”。</p><p class="ql-block">两千年的中央集权宗法专制社会,数十个王朝替代,无数统治者琢磨的,就是如何确保江山永固,子孙代代相传不息。</p><p class="ql-block">经济上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重农轻商,百姓除了种田糊口,“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之外,无所作为。人是自卑消极、无所作为的,人存在的意义微不足道。世世代代,循规蹈矩,固步自封,停滞不前。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人的本性、智慧和进取精神被禁锢,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p><p class="ql-block">儒教完全垄断了文化和教育。“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年轻人惟一的前途就是读孔子的书。所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学而优则干士。”读来读去,满脑子都是孔孟之道,科学知识一点没有,锐气读没了,成了统治者的奴才。历代如此。</p><p class="ql-block">资本主义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重农轻商,就不会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就不能激发人们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欲望,就不能激发追求物质财富的勇敢进取精神,就不能有社会财富的积累。没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就不能冲破儒教文化的牢笼,不能发展人文主义文化,不能重视人的作用、发扬人的个性,不能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及创造潜力,不能有科学技术的进展和科技成就。</p><p class="ql-block">一句话,专制主义、政教合一,重农轻商,没有资本主义就是落后的根本原因。</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四、黑格尔说中国历史的本质就是没有历史</b></p><p class="ql-block">德国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他认为国家的兴衰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影响。在黑格尔生活的年代,正好属于清王朝的统治时期。他说:“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他说:“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p><p class="ql-block">在他看来,中国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几千年来却没有什么突破性的改变。这样的历史对于后世没有多少参考价值,因此他说了“中国历史的本质就是没有历史”这样的看法。黑格尔对中国历史作出的评价,出现在他的著作《法哲学原理》一书中。这本书出版于1821年,也就是嘉庆、道光、咸丰三位皇帝统治的时期。</p><p class="ql-block">那个时代,在中国仍然坚持闭关锁国的政策时,欧洲却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工业革命。欧洲消除了封建制度,积极主动地寻求新的突破。这场工业革命正式拉开了现代化的篇章,从此欧洲的人民从低效率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去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p><p class="ql-block">黑格尔就生活在那个时代,他切身体会到了变革带给人们生活的巨大改变。此时他再看到中国那时候的样子,自然会有一种“瞧不起”的感觉。</p><p class="ql-block">因为中国的历史比欧洲长的多,但是几千年来都还坚持着专制的形式。在那时候虽然也有人想着推翻旧政府,但推翻之后却想着自己做皇帝,依然走之前的老路。长时间的固步自封,对整个国家来说全然没有一点好处。</p><p class="ql-block">黑格尔本人就是一个不会循规守矩之人。他的前半生虽然一路顺利,但他却不想走最平坦的那条道路。他在哲学方面的造诣令他在各种问题上看的更加深入,评价起那时候的中国自然也一针见血。黑格尔能够提出“中国历史的本质就是没有历史”这一看法,并不是否认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种种成就。并没有刻意贬低中国的含义。</p><p class="ql-block">“历史的苦难只会结成永远的疤痕,不会消失。我们唯有反思历史,才算拥有历史。”</p><p class="ql-block">我们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早在公元七、八世纪就是世界上最大强国。可是它在中央集权的宗法专制社会中呆的太久,闭关锁国,不求发展,麻木不仁,夜郎自大,浪费了太多太多的历史时光。</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五、闭关所国夜郎自大</b></p><p class="ql-block">中国汉朝时,曾与罗马分别雄踞于世界的东西方。</p><p class="ql-block">后来欧洲曾有过很长的黑暗时期。但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他们冲破黑暗,走向富强。</p><p class="ql-block">中国则长期处于暗淡之中。欧洲文化艺术和科学大发展之时,正是我国的明朝年代,没有什么进展。当欧洲人环游世界和发现美洲时,明代只是由郑和去了元代就去过的地方,此后再不出海。</p><p class="ql-block">拿教育方面来说,博洛尼亚大学是全欧洲第一所大学,建立于1088年,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以法律和医学两个专业著称。它是世界最古老的大学、欧洲四大文化中心之首,与巴黎大学(法国)、牛津大学(英国)和萨拉曼卡大学(西班牙)并称欧洲四大名校,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到公元1400年间,欧洲境内便有超过五十所大学。</p><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所大学是天津大学,1896年才建,晚了几百年啊。</p><p class="ql-block">欧洲人在14世纪前后,就有丰富的科技成就,欧洲人在天文学、数学、物理、生物和医学等方面都有了惊人的发展,为现代科学打下了基础。而我们则夜郎自大,还在为“四大发明”而沾沾自喜。</p><p class="ql-block">以后,外国列强打破国门,无理入侵,才如梦初醒,知道天外有天。此后,一批批革新力量都被专制势力镇压下去,中国还是台不起头来。</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六、近代数次错失现代化良机</b></p><p class="ql-block">综观近代中国,也有过现代化的机会,有识之士也不断进行现代化努力,但都没有成功,令人深感惋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英通商使臣接连碰壁,中国错过第一次工业革命机会</span></p><p class="ql-block">1405年,著名的郑和下西洋时,大明帝国正处于全面繁盛阶段,而欧洲还弥漫在英法百年战争的硝烟中。</p><p class="ql-block">八十多年后的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携带西班牙国王致中国皇帝的书信,率领一支小型船队驶向遥远的未知世界。哥伦布最终没有找到神话中的中国。</p> <p class="ql-block">三百年后的1792年,英国人马戛尔尼率领一支船队开始了中国之行。此时英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英国为扩大海外市场,开始寻求与中国建立大规模贸易关系。</p><p class="ql-block">当时的中国,大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793年,马戛尔尼携带着英王的亲笔信到达广州。马戛尔尼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中国能开放港口,准许租地经商。</p><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对英使起初很客气。他命沿海各省派大员迎送犒劳,为了让英国使团看到天朝的繁荣,乾隆还特意安排马戛尔尼一行到内地游历。但是,由于外交观念的巨大差异,双方在觐见礼仪上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中方坚持要行中国的“三跪九叩”之礼,英使却坚持英国的礼节,结果闹得不欢而散。当马戛尔尼提出通商的要求时,乾隆皇帝更是断然拒绝。他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需要与外国通商”,且“天朝尺土,俱归版籍”,想租地经商更不可能。最终,马戛尔尼虽然在北京及承德呆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却一无所获。</p> <p class="ql-block">马戛尔尼回国23年后,由阿美士德率领的另一个英国使团再次访华,双方同样为觐见礼仪闹得不可开交。当使团被清政府勒令出境后,英国人决心用武力打开中华帝国那坚实的大门。</p><p class="ql-block">19世纪上半期,英国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期,完成了工业革命,商品生产提高,国内市场狭小,急需开辟海外市场。它把侵略矛头对准中国。但由于中国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对外国商品依赖甚少,结果中英贸易中,中国居出超地位,英国居入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美国、法国也效法。结果中英贸易状况改变,中国白银外流。雅片还给中国人的健康造成了深重的灾难。</p> <p class="ql-block">1839年6月,清政府派林则徐发动了禁烟运动,遭到英国反对。1940年6月英国派舰船47艘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兵力约9万多人,英国兵力约2万人。战争中清政府伤亡约22790人,英国伤亡523人,英国胜利。</p><p class="ql-block">1940年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p><p class="ql-block">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割让香港岛予英国,还有赔款、商定关税。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同时,也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篇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洋务运动失败,中国再次错失追赶世界的机会</span></p><p class="ql-block">19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追赶世界的机遇,洋务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始了。以左宗棠、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开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制造局等近代军事工业,同时创建新式军队、购买国外新式武器,短短几年就基本建成了中国近代军事工业体系,其成就令世界为之震惊。到19世纪80年代时,中国海军共有大小舰船八十多艘,实力居世界第六,而日本仅为第十三;中国海军还拥有当时远东规模最大的军港、船坞、炮台防御体系,仅旅顺港就装备了数百门德国克虏伯大炮,成为世界著名军港之一。1889年,美国海军部长在国会演讲时曾赞叹说:“中国海军实力现在已经排在了美国前面。”此外,洋务派还投入巨资兴办民用工业,在十余年间相继建设了煤矿、铁厂、织布厂、电报、铁路等。当时一位西方外交官在分别考察了中国与日本之后,曾明确表示中国的前景更加美好。</p> <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这次大规模的现代化努力最终却毁于清朝统治者的顽固。1865年,当英国人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沿着护城河铺设了一条500米长的铁路时,马上就被慈禧太后强令拆除了。1876年,英国人在上海修筑了一条十多公里的吴淞铁路,慈禧太后又花28.5万两白银把铁路买下后拆掉。1881年,当唐胥铁路修成后,慈禧因为怕火车轰鸣会震动铁路沿线的皇陵,竟不允许使用机车牵引,而下令用骡马拖拉列车!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当时拥有十个工厂,三千多工人,生产的铁还出口到美、日等国。然而在选厂址时,张之洞为了在自己的总督衙门就能看见工厂的烟囱冒烟,硬是将工厂建在远离铁矿、煤矿的地方,不仅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还为拆迁多花了100多万两白银。</p><p class="ql-block">尽管洋务运动曾取得了相当成果,使中国一度有机会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但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渗透的加强,以及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惨败,中国第二次现代化梦想与强大的北洋舰队一起灰飞烟灭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3.孙中山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实业计划,可惜英年早逝</span></p><p class="ql-block">伟大的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于1912年建立了民国。孙中山对世界先进潮流深有感悟。他提出了天下为公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解决了农民致富的世界难题,他的五权宪法是实行民治的根本大法,他制定了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即实现三民主义的方法步骤,他埋首制订实业计划,希望将中国带入现代化发展轨道上。他写成了《实业计划》一书,为当时的中国勾画了一幅美好的现代化蓝图。在《实业计划》中,涉及六个方面的计划,其中甚至包括修建三峡工程和青藏铁路这样的设想。毫无疑问,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如果得到实施,中国将会搭上现代化的班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幸的是,孙中山先生英年早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4.日本明治维新后侵略中国</span></p><p class="ql-block">日本原是一个小国弱国。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第一场战争“白江口之战”发生在公元663年。白江口之战展示了唐朝水军的强大实力和先进武器。白江口之战奠定了唐朝在东亚地区的霸主地位,并促进了中华文化在周边国家的传播。白江口之战使日本深受打击,并开始内部改革和学习中国文化,在此后近千年内未再对中国开战。</p><p class="ql-block">后来日本和中国一样发展缓慢。1853年美国舰队到日本,次年迫使幕府签订《神奈川条约》,1858年又强迫其签订通商条约。荷、俄、英、法相继援例订约,幕府威权丧失。</p><p class="ql-block">1868年,日本的明治天皇开始明治维新运动。在“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经过几十年努力,发展成了资本主义强国。</p><p class="ql-block">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另一方面,明治维新,“脱亚入欧”之后,国力日渐强盛。又进行了两次工业革命,急需对外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因此,日本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p><p class="ql-block">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包括几个一步骤:攻占台湾、吞并朝鲜、进军满蒙、灭亡中国、征服亚洲,称霸世界。</p><p class="ql-block">甲午中日战争就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的重要环节。那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清朝政府迫于日本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p><p class="ql-block">《马关条约》是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片领土的割让,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朝因此大借外债,致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通商口岸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允许在华投资办厂,其他列强引用“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p><p class="ql-block">甲午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的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七、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建设成果丧失殆尽</b></p><p class="ql-block">1937年日本大举发动侵华战争,中国英勇抗日,经过八年苦战,终于取得胜利。但长期的抗日战争使政府精锐耗尽,元气大伤。使得中国的现代化努力前功尽弃,建设成果几乎丧失殆尽。</p><p class="ql-block">八年对日抗战,国军大会战22次,重要战役1,117次,小战役38,931次,合计大小战役共40,070次。</p><p class="ql-block">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中说:“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屠杀中国军民,强行掠取劳工,蹂躏和摧残妇女,进行细菌战和化学战,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灭绝人性的惨案,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遭受了惨重破坏,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伤亡380万余人,其中阵亡约148万人;中国军民伤亡共计约3600万人。面对面战死在抗日疆场的国民党将军就有206人。陆军牺牲、失踪者共3211419人;空军牺牲4321人,毁机2468架;海军舰艇全部打光。在1929至1933年自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毕业的两万五千名青年军官中,就有一万名青年军官壮烈牺牲在全面抗战爆发的前四个月。从山海关到上海会战,从武汉会战到历次大会战和大战役,国民党军队成连、成营、成团甚至成师壮烈牺牲者,不可胜数。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p><p class="ql-block">日本在全面侵华战争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破坏中国经济的举措,疯狂地掠夺中国资源、榨取中国劳动力、破坏城市工商业和农村农业生产等。</p><p class="ql-block">工业方面。日本对沦陷区中国工业的摧残非常残酷。当时中国工业的70%集中于武汉到上海的长江沿岸一线和华北的天津、青岛等地,而这些地方完全陷入日本侵略者之手。仅上海一地,被害的工厂约2270余家,损失总额在8亿元左右。全国损失总计损失工厂3797家,价值10.5亿元以上。其中纺织业损失最为惨重,损失工厂500余家,价值1.68亿元;丝织业大部分被摧残。发电厂损失300余家,价值6000万元以上。化学工业损失160余家,价值3500万元以上。染织业损失占全国该业总资本的80%以上,橡胶业损失70%,造纸业损失64.6%,机器翻砂业损失70.7%,烟草业损失48.5%。</p><p class="ql-block">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使原本就很薄弱的中国工业更加元气大伤。</p><p class="ql-block">农业方面,损失惨重。据国民党政府农本局1939年报告,全国7600万公顷的耕地中,有4000万公顷遭到破坏。全国2300万耕牛中,有800万头受到损失。日本还拼命榨取中国劳动力,大量征用各种夫役,抓捕和诱骗苦力出境。在日军侵华8年过程中,仅晋察冀一带就被征役抓夫3.6亿个工日。1937-1942年,华北地区有529万余人被运往东北、朝鲜、日本做苦力。这些劳工,大部分在刺刀的强逼下,承担采矿、土建、冶金、军事工程等繁重苦役。许多人因受尽非人的折磨而丧生。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农村土地大量荒芜,产量锐减,广大农民饥寒交迫。</p><p class="ql-block">商业方面,金融方面和对外贸易方面都受到严重摧残。</p><p class="ql-block">日本大量掠夺中国的原料运往本国制成军火之后再运回来侵略中国。仅以日本对中国的铁砂、生铁、煤炭的掠夺为例:铁砂由1939年的450万余吨增至1943年的1065万余吨,生铁由1939年的近87万吨增至1943年的181.8万余吨,煤炭由1938年的2745万余吨增至1943年的5007.5万余吨,其中大部分被运往日本。尤其值得强调的是日本对东北地区生产资料的掠夺更是变本加厉,仅1932-1944年,就有煤22300多万吨、生铁1100多万吨、铜580多万吨被掠往日本。日本对中国对外贸易的控制,极大地摧残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深了中国的灾难。</p><p class="ql-block">战争的物质破坏、人员伤亡等直接损失是巨大的,但掩藏在直接损失之后的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量的。1937-1945年间,中国政府为抵抗日本侵略,不得不将正常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暂时中断,而且还不得不将本该用于国内经济建设的精力和资金投入到战争中。如果没有这场战争,民国的黄金十年经济建设将继续发展下去;如果这笔巨额的军费支出用于经济建设,那么中国会是什么样子?中国因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而再一次付出了昂贵的机会损失!</p><p class="ql-block">总之,1937-1945年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打断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二次进程,使中国930余座城市被占领,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不但使中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遭受了惨痛的损失,还使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进程被大大地延误,有人认为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国早期现代化至少延误二十年。</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八、解放70多年,中国成为世界强国</b></p><p class="ql-block">非常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大陆在1949年解放后,70多年时间,尤其在改革开放后,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己把我国建成了世界强国。</p><p class="ql-block">早在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里,就提出了要领导解放后的中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p> <p class="ql-block">自1952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大幅跃升。1952年,中国的GDP仅为679亿元,而到2023年,GDP超过126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了223倍,年均增长7.9%。</p><p class="ql-block">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崛起。</p><p class="ql-block">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以及外汇储备第一大国,是国际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p><p class="ql-block">现在,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多年保持在30%左右,是全球13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而非威胁。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p><p class="ql-block">科技方面,中国的科技创新在不断提升,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12位,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巨大进步,5G、高铁、航天等技术走向世界,这是自主创新的成果。中国的科技企业和研究成果在国际上越来越有影响力。</p><p class="ql-block">文化输出方面,中国的电影、音乐和文学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多关注。</p><p class="ql-block">军事力量方面,中国拥有现代化的军队和先进的武器系统。</p><p class="ql-block">‌软实力排名‌:在2024年全球软实力排名中,中国首次进入前三名,具体排名为第二。这一排名主要依据国家的文化输出、技术创新和全球影响力等因素。中国的科技品牌如华为、小米,以及电影《流浪地球》《满江红》等在国际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研发合作也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p><p class="ql-block">体育成绩虽然不能完全代表国家实力,但也反映了国家的综合发展水平。</p><p class="ql-block">‌综合国力排名‌:在一些综合国力排名中,中国通常被列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和创新能力。例如,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评估,中国在经济、军事和科技等方面表现出色,稳居世界第二。这种排名主要依据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项数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