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铁还需自身硬,无须扬鞭自奋蹄——山东省昌乐二中体育学科2024年度总结

爱菲

<h3>  在充实、忙碌的工作中,2024年悄然已过。昌乐二中体育学科在一年的工作中,学科建设再上新的台阶。在过去一年中,每一位昌乐二中体育人把师生的健康放在自己心上,扛在自己肩上,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为教师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br>  一年来,昌乐二中的体育教师深挖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坚持“体育是学校第一课程”指导思想,从体育课堂、大课间活动、体育活动课程实施、体育社团建设、家庭与社区锻炼五个维度一体化实施体育课程,打造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引领学生积极主动锻炼,形成锻炼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真正落实“健康第一”的育人理念,为学生终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h3> <h3>  一、理念引领:先进的学科文化<br>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理解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让每一位昌乐二中体育教师都有教育信仰,热爱自己的学科,热爱自己的工作。健康向上的学科文化,根植于体育教师的心中。<br>1.学科信仰:生命在于运动。<br>2.学科育人口号:体育是昌乐二中第一课程。<br>3.学科育人价值:强身体、健精神、全人格。<br>4.学科育人目标:帮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br>  二、立足专业:扎实的课程研究<br>  以国家课程标准研究与落实为指引,构建体育学科课程体系,一体化推进学校体育教育的各项工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课程资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成长。<br>  1.参与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项目,积极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昌乐二中体育学科是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组织的“体育与健康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研究”首批实验基地。高中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组长季浏教授亲自指导课标实验活动,在课标核心专家汪晓赞教授、尹志华教授以及王晖教授、李有强教授的指导下,我们认真制定学校体育课程实施方案,推动体育课程改革。</h3> <h3>  2.积极参与各种课程研究活动,推动教师改变观念、提升课程水平<br>  (1)积极组织老师参加中国教科院组织体育课程一体化研究活动,为学校体育课程十二年一体化教学设计探索思路和做法,参与排球运动能力等级标准的实验活动,探索体育课程实施的目标与标准。</h3> <h3>  (2)研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究过程中针对疑惑及结合学校实际工作产生的一些想法进行沟通交流。</h3> <h3>  (3)高纪忠老师和刘建烨老师参加校园足球培训,这对于校园足球的推广和足球教学水平的提升意义非凡。尹燕菲老师和李光龙老师参加潍坊市“四个一”跳绳培训,有助于跳绳项目在学校的多样化开展。高纪忠老师还参加了阳光活力校园培训,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多方面汲取经验。</h3> <h3>  (4)王明吉老师参与山东省第五届高校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裁判工作,不仅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也为学校在更广泛的体育领域赢得了声誉。通过参与大赛裁判工作,王明吉老师能够接触到省内高校最优秀的体育教师,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和专业技能,为我校体育教学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h3> <h3>  (5)刘新老师和刘晨老师参加高三一轮复习研讨会,为提高高三体育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奠定了基础。在会上我校分享体育课程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了参与老师们的一致好评。</h3> <h3>  (6)我校组织“落实课标要求,聚焦大单元教学设计实施”的创新展示课研究活动,每一位老师认真准备一节体育课,所有老师参与听课、评课,共同教研,共同发展。围绕体育课堂实施效果的提升,不断深入研究,提高育人效果。</h3> <h3>  3.重视教师阅读与研究活动,推动教师课程水平提升<br>  (1)组织老师阅读《人体运动平衡》、《身体训练革命》,《功能性训练》,《体育运动中的功能性训练》深入理解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探索体育学科本质;阅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2022版)》,理解国家对体育课程的要求;阅读自选的专业和人文书籍,让体育教师有学科素养,有学科理解;通过组织读书会、半日讲坛等活动,真正热爱自己的学科,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的工作。</h3> <h3>  (2)推动教师积极进行专业技能的练习和达标,制定学科专业技能提升方案,每周都有专业技能提升的活动组织,期中、期末进行专业技能达标验收活动,推动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h3> <h3>  (3)每周组织老师进行教研会商活动,让老师们在教学研究中获得成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找到作为体育教师的职业幸福感。</h3> <h3>  三、团队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br>  体育学科现在共计26位教师,高级教师3人,中级教师10人,潍坊市政府成果奖获得者6人,县政府成果奖获得者5人,潍坊市教学能手3人,昌乐县教学能手8人,师资力量雄厚,形成了一支综合素质强、学习能力强、执行力强且精诚团结、奋力拼搏、激情四射的教师队伍。<br>  体育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教师,有学校领导的精心指导,有学科主任的顶层设计,有备课组长的带领,还有每位教师为团队的荣誉、学科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全力以赴、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他们任劳任怨,不辞劳苦,不计得失,把自己的工作当成神圣的使命,不断研究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最高的标准把工作做到完美无瑕,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体育课程是山东省昌乐二中的第一课程。</h3> <h3>  1.张勤博,体育学科主任,高级教师,教育部体育与健康学科课程标准实验创新团队成员;潍坊市学科育人能手、潍坊市普通高中中青年教师学科领军人物;获得潍坊市第九届、十五届教学成果一等奖;第十八届、第二十届教学成果二等奖。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研员国家级专项培训”活动中,出示公开课;参与主讲了华东师范大学网络课程建设《中学排球教学策略》课程;主持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体育与卫生”专项课题,成功结题;多篇论文在《体育教学》等杂志发表。<br>  不忘体育教育工作者初心,牢记健康成长育人使命,用实际行动去诠释一个体育教师美丽的教育人生。</h3> <h3>  2.高纪忠 中学一级教师,体操国家一级裁判员,从教20年,担任过学科副主任、备课组长、班主任工作,一直精心研究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及特长生培养课程,与学生们一起健康成长。曾连续两年获得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优秀学员”、首届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潍坊市中小学体育联赛“先进个人”、县、市“学科教学能手”、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先进个人”等称号。获潍坊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两次获得潍坊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主持的“山东省昌乐二中高中体育选项教学”项目在潍坊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品牌课程中荣获培育项目。并多次出示校级、县市优质课、公开课。多次申报县级小课题研究并结题,都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参与教育部“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教学改革创新与研究》。多篇论文在《271教育研究》、《才智》、《运动》、《中国校外教育》、《文体用品与科技》、《中小学教育》省级或国家级刊物上发表。</h3> <h3>  3.刘新,中学高级教师。参加工作30年以来,一直从事教学工作,认真钻研业务,工作上精益求精,业务水平不断提升,所指导学生多人被北京体育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名牌大学录取。多次参加省、市、县教学课堂比武和技能比赛,获山东山东省优质课评选一等奖,潍坊市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县优秀教师和教学能手,县立德树人标兵等荣誉,发表国家级论文5篇。</h3> <h3>  4.王明吉,从教24年,一直从事高中体育教学和特长生培养工作。潍坊市学科育人能手,潍坊市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多次获得县、市“优秀教练员指导奖”“体育联赛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国家级公开课被教育部“国培计划(2019)”远程培训项目录用,山东省一师一优课获得者,多篇论文在《271教育研究》和国家级刊物《中小学教育》、《教育学》上发表。 </h3> <h3>  5.刘晓玲 中学高级教师,从教21年,先后获得山东省优质课二等奖,山东省优秀教练员,潍坊市一师一优课一等奖,潍坊市优质课一等奖,出示潍坊市公开课,潍坊市基本功大赛二等奖,潍坊市金点子二等奖,昌乐县学科育人能手,昌乐县优质课一等奖,近年来撰写多个课题,发表过多篇国家级论文,在潍坊市、昌乐县骨干教师培训等多个培训中做培训交流。</h3> <h3>  6.张淑娟,山东省昌乐二中高一体育备课组长,中学一级教师,2009年参加工作以来,曾先后获评昌乐二中“校长奖”、“立德树人”标兵、昌乐县立德树人标兵、昌乐县政府成果奖、潍坊市先进个人,并出示省公开课,参与撰写的多篇论文在《271教育》、国家级期刊上发表。</h3> <h3>  7.王生堂,国际运动健将,世界锦标赛竞走冠军,中学一级教师,自2005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昌乐二中田径队主教练,输送了大批优秀学子到清华、北大、北体继续深造。多次获得潍坊市政府成果奖,多次出示市县公开课。</h3> <h3>  8.李光龙,中共党员。从事体育教学工作7年,担任过7年班主任。自参加工作以来,曾获得潍坊市三说比赛教学设计二等奖、“第三批潍坊·聊城东西部教育协作先进个人”、聊城市“优秀支教教师”、昌乐县“优秀班主任”、山东省昌乐二中“优秀首席导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br>  四、课程建设:教育高质量实施保障<br>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我校积极构建丰富的体育课程体系 助力学生健康成长。<br>  1.构建五维一体的体育课程体系,全方位为学生提供健康服务<br>  学校体育学科积极组织学校教师参与课程研究活动,研究国家要求,研究课标理念,研究实施建议,研究学校体育的高质量发展。学校构建了五维一体的体育课程体系,从体育课堂、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程、体育社团特长培养、家庭与社区体育锻炼五个方面全面提升学校体育育人水平。</h3> <h3>  2.每学期的开学前,每位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及本学期总体规划,整体设计制定自己的课程实施计划。<br>  3.课堂教学是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提升的主阵地落实课标理念,全力挖掘课堂育人价值,创新开展课堂活动。严格落实课堂技能、体能达标,期中期末检测,计入学生素养评价当中。每学期组织创新展示课,提高老师们的上课水平,把课堂育人效益最大化,师生都受益;组织星级教师、主任教师示范课,引领课堂发展。<br>  (1)制定学生素养达标方案,推动课堂提质增效</h3> <h3>  (2)完善常态课调研机制,保障课堂实施效果</h3> <h3>  (3)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与运动技能提升重点开展工作:制定标准,达标验收</h3> <h3>  (4)组织学科内和学科间创新展示课活动,推动教师课堂研究</h3> <h3>  4.组织、实施丰富的体育课程活动<br>  (1)高标准落实大课间活动课程,每天锻炼两小时</h3> <h3>  (2)每周三下午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课程锻炼</h3> <h3>  (3)每学期组织校园吉尼斯挑战活动,激发学生锻炼热情</h3> <h3>  (4)组织学生65公里远足拉练,磨炼学生的毅力。</h3> <h3>  (5)组织各年级拔河比赛,丰富学生生活</h3> <h3>  (6)初三华尔兹舞蹈与礼仪课程学习,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优雅气质</h3> <h3>  成果展示:教师与学生的发展舞台<br>  (一)教师成果展示教师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昌乐二中体育学科重视教师人文素养及专业素养的提升,重视教师幸福工程,努力创造条件为教师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团结、积极、向上”是我们的团队主流文化,“坚韧不拔 追求卓越”是我们的团队精神,一支业务能力过硬,专业技能突出的教师队伍悄然形成。<br>1.学术称号<br>(1)潍坊市学科领军人物:张勤博<br>(2)潍坊市学科教学能手:张勤博、高纪忠、王明吉<br>(3)潍坊市体育联赛工作“先进个人”称号:高纪忠、王晶、沈学新、鞠永波、张文洁、张淑娟<br>(4)昌乐县学科教学能手:张勤博、高纪忠、王明吉、冯兰良、张升平、张淑娟、刘新、赵建磊<br>2.活动成果<br>(1)参与国家级《排球课程运动能力测评规范》研制工作:张勤博、鞠永波<br>(2)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美育教学研究所举办的“青少年健康体能教学与训练调研暨中小学体能教学现场观摩活动”中,出示公开课一节:王明吉<br>(3)潍坊市高三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研讨会中做经验报告:刘新<br>(4)潍坊市政府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张勤博、高纪忠、王明吉、王生堂、史轩豪、张升平(5) 潍坊市优质评选:高中组一等奖:张军 初中组一等奖:冯兰良<br>(6)昌乐县政府教学成果奖获得者:王明吉、高勇、刘建烨、张淑娟<br>(7)昌乐县高三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研讨会中出示公开课:刘晨<br>(8)昌乐县教学能手评选,体育与健康学科第一名:赵建磊<br>(9)昌乐县义务教育体育学科教育教学研讨会中出示师范公开课一节:张文洁<br>3.专业技能发展<br>(1)潍坊市体育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 王兆国;三等奖 张升平<br>(2)潍坊市“三说”比赛荣获“一等奖”:张升平、冯兰良<br>4.教科研成果<br>  高纪忠 主持的《山东省昌乐二中体育选项走班创新性实践》在2024年潍坊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品牌课程评选中荣获三等奖。</h3> <h3>  (二)学生成长在这一年中,我们的社团发展良好,成果颇丰。羽毛球社团在2024年山东省体育联赛取得第五名、潍坊市体育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这是社团成员长期刻苦训练和教练精心指导的结果。足球社团在潍坊市中小学体育联赛足球比赛中获得第四名,展现了团队的实力。篮球社团在昌乐县篮球比赛中,高中男篮获第二名,高中女篮获第一名,彰显了我们在篮球项目上的优势。体育舞蹈社团在潍坊市第十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体育舞蹈比赛中,学生获得第二名和第三名,体现了学生在体育艺术融合项目上的高水准。</h3> <h3>  在体育美食街开幕式中,各体育社团进行了精彩的展演。F - Young社团,在体育美食节、学校生日会、元旦晚会中压轴节目出场,一出场就惊艳全场,深得学生们的喜欢,他们的节目就像一把火,点燃了全场的热情。</h3> <h3>  周三下午的活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的体育学习选择。在活动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不同的体育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体育舞蹈、爵士舞、武术、空竹、乒乓球、跆拳道、毽球等。体育活动课程的开展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br>  回顾2024年,我们体育学科在教师专业发展、学生成长以及校园体育活动开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体教师的辛勤付出和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展望未来,我们期待在新的教育理念引领下,继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更优质的体育课程和活动,让体育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后,感谢学校领导、其他学科教师以及家长们对体育学科工作的支持与理解,我们将在新的一年里砥砺前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