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甜糕

赵伟宏

<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又是一年。站在年末的路口,我努力寻觅着年味儿,感叹着一年不如一年的冷清,怀念儿时年的欢乐,想念赶集买回的新衣裳,在无忧无虑的嬉戏中度过,眷恋饭桌上的那一道道美食……</p> <p class="ql-block">一踏入腊月,母亲就开始琢磨着为我们准备可口美味的佳肴。一碗香香暖暖的腊八粥,盛满了浓浓的爱与深深的祝福。品尝一片灶馍,回味一年的美好。二十六发面,二十七杀鸡。农家的鸡肉与猪肉是年的特有美味。父亲会提前把臊子燣好,酸辣爽口的面条便成了春节的家常便饭。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年因此而充满意义。各式各样的花馍馍里寄托着蒸蒸日上的美好愿望。三十晚上,更是彻夜不眠,难以忘怀的是弥漫的香气,难以忘怀的是锅里那一口甜米。</p> <p class="ql-block">蒸甜米是关中人过年宴客不可或缺的一道“热菜”。农家人自己做,只为图个热热闹闹、黏黏糊糊、甜甜蜜蜜,无论是友情、亲情还是爱情,都能在这甜米中找到温暖。</p> <p class="ql-block">关于蒸甜米的习俗,或许与蒸甑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甜米与甑糕本质上是同一类食物,做法大同小异。据古书记载,甑糕可能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由此推测,蒸甜米的历史同样悠久,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蒸甜米的过程其实很简单。赶集的时候,母亲就把糯米、大枣、葡萄干、核桃仁这几样食材一一买好。她会提前两小时左右,将糯米与红枣泡好,与葡萄干、核桃仁一起沥水、清洗几遍。父亲负责烧火,母亲则开始精心制作。一碗米配三碗水是基本原则,水和米倒进锅后,先大火后改中火,人不离锅,边烧边搅以防粘锅。母亲总是提醒父亲,火候要慢些,久而久之,父亲的技术也越发熟练。父亲和母亲配合得十分默契,就如同这锅里的甜米一般。等到米水相融,用勺子舀起粘稠不稀的时候,撒上枣和糖,改为小火,焖几分钟就熟了。熊熊红火燃烧起来,浓浓的香味飘散开来,甜甜的幸福也随之蒸腾而起。正在卧室看电视的我们,会时不时地跑去看一眼,嗅一嗅。弟弟不停地问着母亲是否熟了,那迫不及待的模样令人忍俊不禁。</p> <p class="ql-block">过去农村人蒸甜米就是如此制作的。随着厨房用具的现代化,那一口大锅似乎发挥作用的机会越来越少。人们改用电饭煲蒸甜米,干净、省时、匀称、简便。先把米和水按1:1.4的比例加糖先蒸熟,然后找一个碗擦油,放入食材,再放米蒸15分钟倒入碟子即可。红白相间,酥软可口,滑滑的、甜甜的、丝丝的,老人小孩都对这一口情有独钟,甜到了心窝。</p> <p class="ql-block">一年又一年,送走了寒冷迎来了温暖。一年又一年,容颜苍老,记忆却愈发丰富。那一口甜米甜蜜了时光,舌尖上的味道久久无法忘怀。浓浓的年味儿,就在母亲蒸笼上氤氲的水汽里……</p> <p class="ql-block">今天腊月二十五,又到了一年蒸甜米的时候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