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冬季旅行手札2--运城在华夏文明中的历史地位到底有多高

深秋子夜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知道解州关帝庙是全世界关帝庙的祖庭,我们知道永乐宫的壁画闻名世界,我们知道普救寺里发生了《西厢记》的故事,我们知道有鹳雀楼、有盐池,我们知道永济黄河岸边有四尊大铁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运城在华夏文明中的历史地位到底有多高、有多牛?不做做功课,你在运城的旅行只能是旅游打卡,你对运城的历史文化的认识只能是块状的点点滴滴,形不成系统,上不了高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中国之国名源于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介绍运城的旅游景点,一定会提五老峰。五老峰属中条山,山下有虞乡镇,虞乡文庙崇圣祠有碑文载:“中国之名始于尧舜禹,中条五老授其河图九书而治于天下,初竖疆都,依中条而竖其国,谓之中国。先尧让舜,舜禅之禹,均属中都之国,亦称中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虞是部落名,是封地名,也是国名。虞氏的始祖为虞幕,后世子孙舜被尧禅让为帝,国号虞。“虞国”即史书上的“虞舜”,史称“唐尧虞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虞舜在三十岁之前,在家庭、社会、国家的道德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后尧禅让于舜,德行操守日趋完美,启迪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虞乡是华夏文明重要起源地之一,也是河东文化的一个核心地域,是支撑“五千年文明看运城”的一块厚重基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万荣后土祠是北京地坛之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万荣的黄河、汾河交汇处,有一座专门为祭祀后土地母而建的祠庙,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祭祀女娲的神庙,有记载的自汉代以来历史上各朝代帝王都曾来拜祭,祈求五谷丰登,社稷稳定。汉武帝五次来这里,写下了千古名篇《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明代定都北京,从后土祠取土在北京建了地坛,开始是天地坛,后来才分开了天坛、地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后土娘娘是在原始宗教中对土地的崇拜而所信仰的大地女神,是大地之母、万物的生灵,千百年来,民众为了达到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之目的,建庙塑像祭祀地母,以求赐福灭灾,给众生带来吉祥康泰。敬奉祈祀地母神已成为历代民众极为虔诚的宗教信仰之盛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后土娘娘和女娲娘娘是同一个人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中国神话中,女娲娘娘是创世女神,被称为大地之母,她创造了人,补了天,是创世神和始母神。地母后土,是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四位天神,俗称“后土娘娘”。她与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主宰大地山川。由此看,女娲和后土地母不是一个人,但我喜欢山西著名文化学者、作家李琳之先生的观点,后土祠就是女娲生活之地。后土庙的旧址位于汾阴脽上,汾阴,就是汾水的南边,而脽则是指臀部,这个地方其实是女娲后坐形成的地方。黄帝选择在这里祭祀后土,体现了对女性生殖崇拜的敬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运城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农耕文明的启源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运城盛产各种上古传 说,“舜歌南风”“螺祖养蚕”“ 禹凿 龙门”“黄帝战蚩尤”“舜耕历山”--这些传说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夏 县西阴遗址发现了有人工切割痕迹的半个 蚕茧,6000多年前, 河东先民就已掌握了养蚕、丝技术,与 当地螺祖教民养蚕的传说相吻合。在芮城风陵渡西侯度遗址找到了240万年前人 类最早用火的实证;走进运城,像是走进了文明的长卷,处处是传说,遍地是遗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李琳之先生是晋南的襄汾县人,对三晋历史文化研究情有独钟,主攻根祖文化方向,他的代表作之一《祖先,祖先》,对一万年前女娲时代到四千年前尧舜禹时代为止的中国上古史做了一个系统梳理。通过实地考察,地理地貌与文献记载的契合、山川历史遗迹与神话传说的对接,他用“丁村人”遗址,万荣后土祠和洪洞女娲陵,八千年前伏羲、女娲遗址,高平炎帝陵遗址,曲沃黄帝陵遗址,运城盐池,襄汾陶寺遗址、临汾尧陵遗址和尧庙古建遗址,洪洞、垣曲、永济三县的三处历山遗址,永济舜都蒲坂旧址和运城舜帝陵古建以及夏都安邑遗址和河津禹门口遗址九大文化标识做出了“华夏文明的源头在山西” 的结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盐池,华夏文明的启动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是什么吸引力,牵引着华夏民族 的始祖黄帝、炎帝、蚩尤、尧、舜、禹, 在运城大地留下了密集足迹,最重要的答案之一就是运城市区的盐湖。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发最早 ,有着近5000年的开采 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运城盐池区古遗址数量就有166个,尤以 石器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为多,“ 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 ” ,平阳在临汾,离盐湖 100公里;蒲坂在永济,离盐湖 50公里;安邑在盐湖北侧夏县,一个比一个离盐湖近。人类在此聚集,都是为了盐这一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资。 古代因技术和运 输条件的限制,海盐很难满足内陆 需求,井盐开采难度大,岩盐产量则太小,只靠风吹日晒就能自然产卤的 运城盐湖可谓是天赐的巨大宝藏。传说的黄帝大战 蚩尤就 是为了争夺盐湖资源。2020年,运城开启了“退盐湖””还湖于民”停止了工业生产,大天鹅来了,火烈鸟来了,古老的盐城成为生态保护区,充满勃勃生机。</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五.“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写的原来是这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干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熟悉他的诗句,却可能忽略了这首唐诗的名字《登鹳雀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鹳雀楼,中国四大名楼之一,始建于北周时期,历经隋、唐、五代、宋、金七百余年 ,于13世纪早期毁于战火,遗址亦被黄河泥沙淹没。20世纪90年代末,永济市重建鹳雀楼,重现了唐诗的文学景观。由王之焕的《登鹳雀楼》,我们还应该知道为什么说运城人杰地灵,关羽、 薛仁贵、 王勃、 王维、 柳宗元、 司马光、 关汉 卿 都是运城人。</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六。永济黄河大铁牛映射出运城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9年,考古工作者在河滩上打了数千个探洞,在古蒲津渡口遗址成功挖掘出 4尊铁牛 4尊铁人及七斗北星柱等唐代 蒲津桥遗物, 最轻的- 尊重达55吨,最重的达到了78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 门”,指的是河津的龙门,黄河在这里冲出陡峭狭窄的陕晋大峡谷,河道骤然扩展,最宽处可达近二十公里,河水漫流蜿蜒,极尽温柔,她不仅带来了黄土高 原大量富含营养的土壤;还收纳了渭河、汾河、洓水河 等大小支流,形成了大片适合农耕的土地,这是农耕文明在此发源的重要因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百多公里后,黄河又迎面撞上秦岭,在芮城风陵 渡陡 然向东拐了一个90度大弯,转而向东奔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地图上,可以看出运城位于 西安、洛阳、太原三大重镇古都的中心 点,这 段黄河水流缓慢,两岸地势平坦,古道纵 横,让运城自古就是交通枢纽地。黄河流经运城8个县市,留下了龙门 渡、蒲津渡、风陵渡、茅津渡等著名古 渡,所以运城的 很多文物遗迹,也都与古渡口有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风陵渡是黄河沿岸最大、 最繁忙的古 渡口之一, 是处于晋、陕、豫 豫三省交界,风陵渡对面就是著名的潼关,即关中 的东大门。我喜欢读学者施展的著作《枢纽:3000年的中国》,他把山西称为 中国历史的发动机、孵化器,它给关中平 原带来变数,给中原也带来变数。在这个 意义上,吕梁山与中条山之间的缺口运城,就是一个将变数注入中原大地深处的 切口。 以北方草原作为背景,山西的历史 意义就如同海洋时代的广东,在文明交融 中扮演了重要的桥头堡角色。 关中盆地、汾河谷地、河洛地区为中 华文明的金三角、华夏基因库,拥有众多 古渡的运城则是这个金三角的中心点和联 结枢纽。</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七。最具晋商特征的豪门巨贾在运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说晋商,离不开祁县的乔家大院,离不开平遥,这都归于旅游的宣传,而我喜欢从太谷古城入手讲晋商,“金太谷,银祁县,铜平遥,“金太谷,银祁县,铜平遥,吃不完米面的榆次县。”“山西中部的商业,首推祁、太、平、榆,但祁、平、榆三处,固然各有所长,如祁县的茶庄、平遥的票庄,尤其轰动一时。不过要总括起来,还不 能与太谷等量齐观,他们的历史,也不能与太谷同日而语。”(源引自1926年山西教育厅编辑处发行的商业课本第一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比如山西太谷武家堡人王相卿在雍 正初年创立的大盛魁,其规模与显 赫远胜于祁县乔致庸的复盛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晋西北明长城讲晋商的兴起、发展,我又发现绕不开盐池,绕不开运城的晋商,得天独厚的环境,培育出了最具晋商特质的商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明朝长城是中国历代王朝修建的最长、最系统、最完备、最坚固的,为了保证驻守官兵的生活物资,实行了开中制,就是根据商人送到长城边堡的物资数量,给你兑换成盐票。食盐是垄断经营的,商人获得了食盐的特许经营权,很快就能赚得盆满钵满。明长城设立九个军事重镇,两个在山西,张家口的宣府镇距离也不远,加上运城的盐池,山西商人借助地利,捷足先登,很快就积累了巨额财富。所以开中制是晋商的起源。“开中制”的可观利润自然也吸引了权贵集团插手盐政、倒卖“盐引”,弘治五年,由开中纳粮改为折色纳银,这也是经营两淮盐业的淮商、徽商在背后积极推动的,促成淮安、扬州的繁荣,晋商受到启发,开始花费巨资结交权贵,一边培养子弟参加科举,经过百余年的努力,最终孕育出了一批横跨政商两界的官商巨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著名的就是王崇古家族和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和张四维都是永济人, 王崇古是张四维的舅舅。王崇古是隆庆-万历年间北方防务的最高指挥官,张四维是张居正去世之后中枢政治上的最高决策者。这两家组成一个亦官亦商的家族联盟,垄断了盐业贸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王崇古和张四维的努力下,最终促成了“隆庆和议”,开放了11处边境贸易口岸,给晋商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老的壁画和群星般的名人才俊是运城宝藏中独特的两类。除了关羽和前面说到的王勃、王之涣、王维、柳宗元、司马光、关汉卿,运城还养育出了河东五大名门望族:闻喜裴氏望族、汾阴薛氏家族、 解州柳氏家族、 龙门王氏家族、夏县司马家族。其中裴氏家族从汉末 到五代整整兴盛了八百年,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 中书侍郎14人, 尚书55人, 皇后、太子妃、王妃8人, 驸马20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万荣李家大院,是运城旅游推崇的一个景点,也是晋南晋商的代表,河东五大名门望族留下的一处处宅院、一段段历史、一个个故事,也是了解河东文化的重要素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比起北京、西安、洛阳,运城在历史文化名城中默默无名,在省内也比不过太原、大同。可不知山西的全国重点保护单位数量在全国排第一,在省内排第一的是运城,以城市为计算,全国排第一的是北京,运城紧随其后,力压西安、洛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来运城开启你的华夏文化之旅吧,在早市上感受一下晋南的烟火气,然后走进国家一级博物馆—运城博物馆,馆内有35000多件藏品,然后走进这条华夏文明的时空隧道---</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