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片:燕萍</p><p class="ql-block">文字:九月菊</p> <p class="ql-block">最近心中一直忐忑,也很愧疚。</p><p class="ql-block">回到北方后,每天都有很多零零碎碎的事情需要处理,不能静下心来阅读或写点文字。心中一直惦记着朋友希望我写一些关于他父亲林伯伯的事情,以解思父之情。</p> <p class="ql-block">林伯伯,他的全名是林文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与父亲同在西藏拉萨汽车四队工作。他有文化,还会照相,字也写的漂亮,那时是汽车四队工会副主席,应该是负责单位的宣传工作。他身材高大挺拨,一看就是当过兵的。说话时带有浓浓的广东口音。</p> <p class="ql-block">说起我与林伯伯的结缘,应该是在我初中毕业那年。</p><p class="ql-block">那是1978年,我即将初中毕业。按父母的愿望和我的学习成绩看,进入高中学习也是顺理成章的事。然而这一年的五月份,父母却要带着家里最小的妹妹回内地休假。原因是父母的故乡唐山在1976年7月28日经历了震惊世人的7.8级的强烈地震,这座华北工业重要城市顷刻间夷为平地。当时死伤严重,房屋倒塌,交通瘫痪,父母也非常担心家里的亲人。震后很长时间,才接到老家叔叔和舅舅发来的电报,只是告知父母“家里无人员伤亡”。简短的几个字让父母略松口气,但担心依旧。直到1978年唐山各种交通才恢复正常,也允许外面的人回去探亲。于是父母便迫不急待地回去探望爷爷奶奶和姥爷等亲人了。留下我带着几个正上学的妹妹留守在拉萨。</p><p class="ql-block">父母临休假前,专程拜访了我的班主任老师询问我的学习情况并咨询了我毕业后的去向问题。老师建议我继续读高中,并告诉父母,以我的成绩可以直接进入高中学习。这样父母也就留下我和妹妹们放心地休假走了。</p><p class="ql-block">当时,我在交通中学上学,妹妹们在单位小学大妹妹即将小学毕业升入初中;二妹妹在小学上三年级。那时还有留级制,即每学年结束时,成绩不好的同学都会留一级,与下一年级的学生一起继续学习,成为所谓的“留级生”。父母走后,我立刻感觉自己的责任很重。除了安排好家里的一日三餐,还要督促妹妹们的学习,家里的菜园也要管好。</p><p class="ql-block">就在我初中毕业前夕,学校传来报考中专的消息。班上和单位的大部分同学都准备报考中专。那时我并不明白上高中和读中专有何区别,就跟最要好的同学一起去问她的爸爸。她爸爸告诉我说:考中专读三年就可以工作,而读高中要三年后再考大学,读四年大学才能工作。就这么一句话就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p><p class="ql-block">我找到班主任老师闹着要考中专,无论老师怎么劝阻都不听。因为在父亲单位里,我看到过有好几位和父亲一起开车跑青藏线的叔叔都因高寒缺氧,大雪封路等原因,出去了就再没有活着回来,包括我们的邻居尹叔叔。随着年龄增长,父亲每次出车,我都和母亲一起担心父亲的安危。所以我只想早点工作挣钱,分担父亲的辛苦。最终,班主任拗不过我,只能同意我报考中专,并让我写下自动放弃上高中的凭据,以便向我的父母交待。</p><p class="ql-block">接下来,捷报频传。我以优异的300分(当时录取分数线120分)成绩通过中专考试,录取已不是问题。我大妹妹以优异成绩考入交通中学初中部(她班上只有四五人考上),二妹妹也顺利升到四年级学习。<span style="font-size:18px;">单位上很多和我一起考试的同学都没考上。一</span>时间名声鹊起,我和妹妹便成了很多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p><p class="ql-block">在等待录取通知书期间,我经常会到队部去询问,便认识了林伯伯。当林伯伯听到父亲的名字时,便对我的父亲大加赞赏。父亲是单位有名的先进标兵,获奖无数。</p><p class="ql-block">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考上的同学都陆续拿到中专录取通知书准备去新学校,高中眼看也要开学了,只有我这个单位里分数最高的人却迟迟没等到录取通知书,心中的焦虑和恐惧压的我喘不过气。</p><p class="ql-block">一次又到队部询问,正好碰到林伯伯,当他知道我的情况后便耐心劝解我不要着急,分数放在那不会有问题。并告诉我即便没有录取,马上也会有招工的机会。他的话让我放松很多。之后有一天,从队部路过时,他叫我到办公室,问我:队部广播室需要一名广播员愿不愿意过来。我有些意外,不知怎么回答。他让我先考虑,在家多练练朗读,想好了再告诉他,他会帮我。</p> <p class="ql-block">不久,父母休假回来了,知道我的情况后也很焦急,这时林伯伯主动来到家里,建议父母去当时的教育局问问怎么回事?听从林伯伯的建议,父母去了教育局招生办,查到我早已按志愿被邮电学校录取。当父母又到邮电学校时,录取通知书正静静地躺在负责人办公室的抽屉里,父母问其不发的原因时,说是发现我体检时视力不太好,他们对视力要求很高,准备退回重新分配。现在看这就是赤裸裸的谎言,因为这所学校当时很热门。不知辨解的父出也没有反对。就这样我被退回,重新分配到拉萨市师范学校。</p><p class="ql-block">对于到师校学习出来当老师,我并不感兴趣。文革期间我曾目睹过学生贴老师的大字报和学校批斗老师的情景。但是母亲却十分喜欢老师的职业,总说老师是教书育人的受人尊重,叫我一定要去上。于是我硬着头皮去了师校。</p><p class="ql-block">当时师校还正在筹建,我们没有校舍,借住在拉萨市五中的一排教室,其中三间教室做学生宿舍,一间上课用。宿舍没有床只能打地铺睡麦节杆,伙食很差,开水要自己从很远运水自己烧,条件很艰苦。很多同学来学校看一眼没报到就回去了。我们原定80多名两个班的学生,最后只有一个班的学生上课。</p><p class="ql-block">不久各单位招工,班上很多同学又退学去工作了。这时,我也不想上学了,跟父母吵闹着要回单位参加工作。父母无奈说服不了我,又把林伯伯请到家里做我的思想工作。在父母眼里林伯伯有文化懂得多,父母尊重他也信任他。林伯伯来了,跟我讲了很多。归结起来就是:能多读书多学习比现在工作重要,知识永不过时,我应该好好学习,今后当老师一定会令人尊重等等。这一次又让我心诚悦服地回到学校,直到做了老师也再没有想过改行。</p> <p class="ql-block">记的著名作家柳青在他的小说《创业史》中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由此可见,我的职业选择,林伯伯的教诲起了很大的作用。</p><p class="ql-block">从师校毕业我成了一名教师。那时,林伯伯一家和我的父母先后内调从西藏回到了内地,从此再也没有见过林伯伯,但是,每当想起这件事内心也是充满感激。</p><p class="ql-block">好在,现在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通过网络,我和林伯伯的小儿子林德人有了联系。前几年他来成都,我们匆匆见了一面,短暂的时间里我们聊了很多在单位时的趣事,我也和他谈到了与林伯伯这段往事。虽然早已时过境迁,我也从教育岗位退休,但内心依然充满感激之情。在我人生关键的选择中,遇到一位有远见的长辈给予指点,是多么的万幸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