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又到了辞旧迎新的时节,造化在不知不觉之中销蚀了人们年华的同时,却又给芸芸众生设置了一个虚幻的希望——新的一年。这本来应该是世人最忙碌的时候,但不知道是因为大环境经济的枯萎,还是人们已经习惯了坐在沙发上用手机网购年货、衣服,总之,街上的实体店仍然像往常一样的清冷,看不到多少的顾客。人们照样在繁忙,不过繁忙的是大整理和大洗刷。虽然没有感受到“ 千门万户曈曈日”的喜庆氛围,但还是可以看到“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忙碌景象。在古代所有写春节的诗中,流传最广也最有深度的无疑是王安石的这首《元日》诗。所谓的元日即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亦即春节。这首诗高度概括描写了中国传统春节喜庆忙碌的场景,堪称中国春节风俗画。</p><p class="ql-block"> 从我个人的审美角度说,我最欣赏的是“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一句。世人往往将春节当做改变时运的契机,所以,每到春节,预祝新年的贺词铺天盖地而来。世人青眼的是“新桃”,而我看重的是“旧符”。刚栽种的“新桃”究竟能结出什么样的果实,很难预测,但“旧符”却是我们以往生活的现实,实实在在。我们该怎样对待以往呢?我以为,抛弃过去的不幸比迎接未来的幻景更重要。我们之所以在春节前的大清理中会丢弃一些破旧和无用的东西,目的就是为了腾出更大的空间来放置未来;否则,当美好的未来真正来临之际,却没有足够的空间来放置,岂不是要悔恨终身?这两者的道理其实相通。</p><p class="ql-block"> 舍弃破旧和无用的东西尚属容易,要舍弃沉重的过去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但是,舍弃沉重的过去实在又比舍弃旧东西还重要。人生就是一次没有预设终点的旅行,从懂事开始,家庭,社会的爱恨情仇都会成为你肩上的行囊,随着年龄的增长,行囊也会越来越沉重;如果不及时整理行囊,果断舍弃一些不可或缺之外的东西,最终就有可能被行囊压迫到寸步难行,怎能做到轻装上阵,来去自如?</p><p class="ql-block"> 舍弃不但需要分辨重要与不重要的智慧,还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压迫人生的行囊无非是具体的经济负担和精神方面的爱恨情仇。经济负担是行囊中的生活必需品部分,欲舍弃也无法舍弃;爱恨情仇毕竟是人生的附加品,是我们可以减负的部分,能为智者创设腾挪取舍的空间。除了家仇国恨的大原则,我以为其它的仇、恨能舍弃的应果敢地舍弃,诸如一些误解和无意的伤害,可以毫无保留地舍弃,因为它往往会给我们的心灵留下阴影,使我们生活在郁郁寡欢之中而萎靡不振,更严重的能蒙蔽我们的心智,使我们对身边的人或事做出错误的判断,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即使是珍贵的爱与情有的该舍弃也要毅然舍弃。比如,你青梅竹马的异性好友,或是你刻骨铭心的初恋,后来已经名花有主、才子有属,无论这段感情如何珍贵,都要将它深埋在心底,绝不让它发芽,否则,这珍贵的感情也会成为束缚你的精神枷锁,甚至影响到家庭。正如中国近现代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金岳霖先生,因为无法割舍对林徽因的感情,终身不娶,空守书房,断送了逻辑基因的遗传,令人倍感惋惜。</p><p class="ql-block"> 我经常听到人们感叹生活很累,其实不一定是工作的劳累,更多的是来自精神的劳累。所以,要让自己永葆旺盛的精力和斗志,就要学会舍弃。我甚至认为,人必须要有一些阿Q精神,阿Q之所以是永远快乐的阿Q,是因为他善于忘记过去的不幸,即使最后含冤走上刑场还能毫无恐惧地潇潇洒洒走完人生的旅程。反观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天才文学家普希金,曾经以一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诗风靡中国上世纪末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但可能还有很多读者不知道普希金的结局,他虽然劝世人“一切都将会过去”,自己却无法舍弃流言蜚语的伤害,“冲冠一怒为红颜”,在与丹特斯的决斗中,不幸腹部中弹身亡,年仅38岁,一颗璀璨的巨星就如此浪漫而凄惨地匆匆陨落!</p><p class="ql-block"> 喜庆吉祥的灵蛇即将伴着瑞雪翩翩降临人间,让我们以轻快的步履和温暖的双手去迎接新的一年吧!</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5年春节前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