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长城一块砖,我对长城有着别样的情愫。初冬时节,友人相邀去黄花城水长城,正中我下怀。 <p class="ql-block"> 黄花城水长城位于怀柔区九渡镇西水峪村。</p> 称黄花城,是因每到春来,这一带长城内外漫山遍野开满黄花;称水长城,是因西水峪水库大坝截流,水位抬升,有三段山谷中的长城淹没在水中,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长城饮水景观。 景区内有明长城、东流石楼、灏明湖、明代板栗园、水库大坝、湖心半岛、黑龙潭、碧玉潭、清灵谷、盘山栈道等景观。湖光山色,长城雄姿,纷沓入目,令人俗念尽消,烦恼一空。<br> 我们从东门入,经大坝左行上山,登上长城。 这段长城始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至万历二十年(1592)才竣工,前后持续了188年,将近两个世纪。长度为12.4公里。有敌台49处,墙台5处,隘口8处。<br> 只见它盘旋于险峻山脊之上,环绕在灏明湖畔,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当年,这里正处于京师的北大门,又在十三陵所在天福山后仅20余公里,肩负着拱卫首都和护卫皇陵的双重重任。因而建设规格高,城基多为条石,是明长城的精华,号称“金汤长城”。<br> 为增加防御力量,明代在怀柔境内修建了内外长城。黄花城长城就属于内长城,是明代蓟镇居庸关的最东端。<br> 先简介一下明代长城的大致历史背景和样貌。1368年,朱元璋推翻蒙元,在南京建立明朝,为打击蒙元残余势力,他分封13个儿子在辽东至甘肃边境一线,统辖漠南诸卫所,史称13塞王。各据坚城、拥重兵,伺机北进,开疆拓土。<br> 明朝统治者颇为自诩,“我国家驱逐胡元,混一寰宇,东至辽海,西至酒泉,延袤万里……山川联络,列镇屯兵,带甲四十万,据大险以制诸夷,全盛极矣”。<br> 不料,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不久,塞王之一的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夺了侄儿建文帝朱允炆的江山,迁都北京。他忌惮塞王兵权过重,于是大大削弱了其权柄,并内徙东胜、大宁二镇。虽然终成祖朱棣之世,一直在力图北伐,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br> 后世皇帝不复有二祖的魄力与武功,漠南诸卫所逐渐废除或内迁,至嘉靖二十一年,在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绵亘万里的北部边防线上均筑以长城,相继设立了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偏头关(也称山西镇或三关镇)、延绥镇(也称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也称陕西镇)、甘肃镇九个边防重镇,凭险据守,称其为“九边重镇”。<br> 故九边一词频见于明清诗文史册。如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梁清标《渔阳老将行》有句云,“大小身经数百战,九边形势如指掌。报主濒死沙场中,论功欲绘凌烟上。”清代诗人田榕的“关塞九边险,风烟万里长。”<br> <p class="ql-block"> 在如此庞大的边防军事工程体系中,黄花城只是沧海一粟。然而,当我们登上城墙,轻抚重达数吨的巨大条石,凝望巍然矗立的敌楼,远眺盘卧于崇山峻岭之上的巨大苍龙,阅读导览牌上的解说文字,心里的震撼无以复加。</p> 据报载,密云区前几年为修缮一段900多米长的残长城,尚且累死了好几匹骡子。而黄花城的工程量不可同日而语,推及整个长城,可谓费尽移山之力。望着眼前历经五六百年风雨而岿然不动的雄伟坚城,不由感叹,长城不愧为举世公认的世界奇迹!<br> 人们多从正面看待长城的意义和象征,我觉得也需反思筑长城的弊端:长城耗费的国力民力太大了,即便以华夏之大,也沉重得难以担负,倘若这些钱财用于富民强兵,说不定又是另一番景象。<br> 不过,封建专制一定是反人民的,它不仅防游牧民族的侵扰,它也防人民力量的壮大,不仅视民如草芥,也不曾善待有功之臣、有识之士,这是历史周期率的制度性根源。<br> 明代是最好例证,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武将,擅攻的将领竟一个不剩;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之大成的民族英雄、一代名将戚继光被万历皇帝一贬再贬,凄凉而死;成功保卫北京城的于谦被英宗枉杀;袁崇焕更是被多疑的崇祯施以磔刑,自毁长城。<br> 郑和下西洋时,明朝一度拥有领先全球的舰队,却因实行海禁而烟消云散。对军队实行卫所军户制,底层军人地位低下,常被欺凌和侵夺,且子子孙孙只能从军,导致士兵纷纷逃亡,军队战力低下。以致戚继光抗倭时,只得征召农民和矿工另组新军。<br> 明朝立国时的那点进取精神,很快便荡然无存,在海上塞上都陷于被动挨打,若非不世出的杰出将领俞龙戚虎重振山河,国家很可能提早100年糜烂不治。<br> 真正的长城,要靠人民的血肉铸就,只有人民江山才无法撼动!王朝已成昨日黄花,在人民当家做主的今天,江山更壮丽,雄城更巍然。<br> 过了上关兵道,我们从一处残破城垣边下山,山道旁高大的老榆光秃秃的,苍劲沧桑,下面一小丛黄栌,在初冬的艳阳下,舒展着红彤彤的娇俏,组合成一幅精美水彩。<br> 下山过小吊桥就到了湖心半岛,这是欣赏长城入水奇观的最佳位置。只见长城与水中倒影叠在一起,像一对弯弯的羊角。岛上树木丛生,怪石遍布,景色宜人。<br> 经过水碧沙明的沙湾,我们乘坐磁滑道登顶。对恐高的朋友来说,磁滑道是个不错的体验。登上山顶高高的长城敌台,四周湖山尽入眼底,一阵心旷神怡。<br> 去往北侧的城墙被封闭了,只能在围栏边远眺那条苍龙腾跃在群山间,渐渐隐没。沿南侧城墙下山,在山脚长城入水处建有玻璃栈道,连接长城两道入水点,脚踏清清湖水,我们成了淩波微步的高手。<br> 折返上岸,东面山脚有黄花城一绝——明代板栗园,面积约百多亩,现存古树40余棵。其中一棵“栗树王”,树龄达800年以上,胸径超过1.5米,它既是北方古栗树的寿星,也是长城脚下的植物之最,被评为北京市十大最美古树之一。<br> 这些古栗树多植于明代中期,当时朝廷除大筑砖石长城,还广植树木而建成另一道“绿色长城”。“于边外广植榆柳杂树以延塞马突袭之迅速,边内则开果园栗林以济饥寒之戍卒。”为保护古栗园,北京市特将大坝的设计高程降低了26米。<br> 怀柔素有“中国板栗之乡”美誉,清代《日下旧闻考》载,“栗子以怀柔产者为佳”。这里的板栗以其含糖量高、蛋白质丰富、香甜可口而闻名,是板栗中的珍品。<br> 最后,我们泛舟灏明湖,湖面300亩,水深平均8米,碧波涟涟,清风拂面,山形水色如画屏,春夏季节,景色会更胜一筹。<br> 带着依依不舍的眷念,禁不住一番回眸端详,40米高的大坝,伟岸如山,给人的视觉冲击还是蛮大的。其主体由五个孔组成,代表五行(金、木、水、火、土)俱全,也含五谷(稻、黍、稷、麦、菽)丰登之意。<br><br> 长城与大坝,都是劳动人民勤劳汗水的结晶、非凡智慧与力量的见证,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