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我翻开《绝响:永远的邓丽君》这本书时,仿佛开启了一段跨越时空的旅程。在这特别的日子里,邓丽君诞辰七十二周年,我被带回到了那个充满歌声与故事的年代。书中的内容如同邓丽君的歌声一样,温柔地诉说着她的成长历程。从她3、4岁开始听收音机学音乐,到6岁第一次登台,每一步都像是在谱写一首动人的乐章。在台湾文化产业兴起的背景下,她逐渐在唱歌领域崭露头角,一步步走向成名的道路。</p><p class="ql-block">书中关于邓丽君情感故事的披露,也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的了解。她与豪门子弟订婚后又解除婚约的经历,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感情波折,更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在那个时代,人们的爱情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而邓丽君的故事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p><p class="ql-block">邓丽君的歌声在两岸关系中也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在内地7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人们偷偷听她的盗版卡带,那歌声中仿佛蕴含着一种无形的力量,成为连接两岸人民情感的纽带。这歌声里隐含着两岸走向互动的温暖故事,让人们在歌声中感受到彼此的牵挂与思念。</p><p class="ql-block">作为唯一邓家人口述的邓丽君传记,这本书由邓丽君文教基金会策划,作者姜婕执笔,采访了众多与邓丽君相关的人物,内容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每一章都以邓丽君的传世歌曲曲名命名,从出生到离世的42年人生,用歌曲来映照她不同阶段的人生经历,这种别具匠心的编排方式,让读者在阅读中仿佛能听到她不同时期的歌声。</p><p class="ql-block">书中包含的大量珍贵照片,更是为读者呈现出更直观的视觉感受。那些照片里有邓丽君与母亲的合照,有她在各地演唱的场景,还有香港故居以及台湾墓园的照片。每一张照片都像是一个故事的片段,拼凑出邓丽君丰富多彩的一生。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这些照片让我更加怀念这位永远的歌者。</p><p class="ql-block">这本书还记录了台湾60年代、70年代文化产业兴起时期明星制造的过程,以及当时的文化产业运作模式,是研究台湾文化产业发展的宝贵历史资料。同时,通过邓丽君圆润丰满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美学观念,展现了不同时期对于美的定义和审美标准的变化。邓丽君的歌曲具有跨越时代和地域的魅力,对于研究她的音乐艺术成就、演唱风格以及对华语乐坛的深远影响提供了丰富素材。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仿佛又听到了她那动人的歌声,那歌声里有她对音乐的热爱,有她对生活的感悟,更有她对这个世界的深情。</p> <p class="ql-block">邓丽君诞辰七十二周年,绝响永远的邓丽君之原乡人一,《爱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邓丽君诞辰七十二周年,绝响永远的邓丽君之原乡人二,《人缘超好》邓丽君小时候的家境较为困苦,具体情况如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家庭背景:邓丽君的父亲邓枢是国民党军队的一名中尉军官,毕业于黄埔军校,母亲赵素桂。1948年,因时局原因他们搬去了台湾。邓丽君出生前,家中已有三个男孩,经济负担较重。邓丽君出生后,家里又添了弟弟,一家七口生活压力更大。</p><p class="ql-block">- 居住环境:邓丽君出生于台湾省云林县褒忠乡龙岩村的三合院,这是租来的房子。在她未满周岁时,举家迁移至台湾东部的台东县池上乡。1954年6月,又搬到南台湾屏东市空军机场旁的“眷村”,才开始相对稳定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经济来源:邓枢退役后,在军营附近摆面摊维生,后来还曾摆摊卖大饼,靠小本生意勉强维持家用。</p> <p class="ql-block">邓丽君诞辰七十二周年,绝响永远的邓丽君之原乡人三,《肉香饭香》</p><p class="ql-block">邓丽君两三岁时,展现出了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和天赋,具体状况如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音乐表现:两三岁大的时候就跟着家里的收音机学唱黄梅调,每首歌只要听过几遍就能跟着哼唱起来,展现出了较强的音乐感知和模仿能力。</p><p class="ql-block">- 家庭生活:家庭经济状况较为困难,父亲是国民党军队的中尉军官,退役后靠摆面摊、卖大饼等小本生意维持家用,一家人生活虽不富裕,但充满爱与温暖。</p><p class="ql-block">- 个性特点:从小就活泼可爱,嘴很甜,深受家人和父亲朋友的喜爱,已经开始显露出一定的表演欲,会跟着收音机里的音乐自己唱唱跳跳。</p> <p class="ql-block">邓丽君孩童时候和她母亲赵素桂有许多温暖的故事和互动,具体如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发现天赋:邓丽君小时候喜欢听收音机,听一两遍歌就能完整哼唱出来,母亲赵素桂发现了女儿的这一音乐天赋后非常惊喜。为了支持女儿发展,赵素桂会从牙缝里省下钱来给她买歌本。</p><p class="ql-block">- 照顾生活:邓丽君9岁时哮喘发作,赵素桂急得寝食难安,四处求医问药,日夜照料,才使她的哮喘病得以治愈。</p><p class="ql-block">- 培养教育:邓丽君小时候曾自己跑去照相馆拍照,还跟老板说是妈妈让来的,赵素桂虽因孩子撒谎乱花钱有些生气,但看到照片后,惊讶地发现孩子天生具有表现力。后来母亲亲自送她去学习拉二胡和声乐,培养她的才艺。</p><p class="ql-block">- 陪伴演出:6岁时邓丽君便跟着父亲朋友的乐团四处演出补贴家用,后来在她小学时期,每天放学后要去康乐队参加表演,深夜两三点回家再做功课,每周还去电视台参加“每周一星”节目录制,母亲虽一人在家照顾五个孩子很忙碌,但也在背后默默支持她。</p> <p class="ql-block">邓丽君诞辰七十二周年,绝响永远的邓丽君之原乡人四,《很讲义气》</p><p class="ql-block">邓丽君讲义气的表现主要有以下这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力挺凌峰:20世纪80年代初,凌峰因不满演艺界黑幕,被几家电视台联手封杀,陷入演艺生涯的低谷。邓丽君仗义执言,出面为朋友打抱不平。她顶住各方面压力,每次回到台湾都只去凌峰的节目作客,坚定地支持这位少年时的伙伴。</p><p class="ql-block">- 支持史济民:史济民曾帮助过邓丽君,后来他被无线电视台“请离”华星娱乐公司,变成了“顾问”。邓丽君为了支持他,放弃了华星主办演唱会的诸多好处,自己组织杜丽莎制作公司主办演唱会,用行动证明对史济民的支持。</p><p class="ql-block">- 关爱士兵:邓丽君多次到部队慰问演出,有一次在福建金门的慰问演出中,士兵薛进友与她合唱后,在大家的起哄下,邓丽君大方地亲吻了薛进友的脸颊,这一举动让士兵们十分感动,也体现了她对粉丝的关爱和对军人的尊重。</p><p class="ql-block">- 尊重盲哑残障者:邓丽君在香港伊丽莎白体育馆举办演唱会时,第一场就由市政局赞助,招待伤残人士。演唱中,她与一位盲妇拥抱,还特地跑到一位聋哑人耳边柔声唱歌,让他也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好,展现出对特殊群体的关怀与义气。</p> <p class="ql-block">邓丽君诞辰七十二周年,绝响永远的邓丽君之原乡人五,《崭露头角》</p><p class="ql-block">邓丽君在1963-1969年间开始崭露头角,具体如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63年:10岁的邓丽君参加中华电台全台黄梅调比赛,凭借《访英台》一曲荣获冠军,开始受到关注。</p><p class="ql-block">- 1966年:13岁的她参加金马奖唱片公司主办的“金马奖新秀歌唱大赛”,以《彩虹铃》夺得冠军,并获得与该公司签约录制专辑的机会,进一步在歌唱领域崭露头角。</p><p class="ql-block">- 1967年:14岁的邓丽君与宇宙唱片公司签约,推出个人首张专辑《邓丽君之歌第一集·凤阳花鼓》,正式进入歌坛。</p><p class="ql-block">- 1969年:邓丽君为台湾中视第一部电视剧《晶晶》录制同名主题曲,凭借这首歌她被称为“台湾当红偶像歌手”,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关注,在台湾乐坛站稳了脚跟。</p> <p class="ql-block">邓丽君诞辰七十二周年,绝响永远的邓丽君之原乡人六,《尊师重道》</p><p class="ql-block">邓丽君尊师重道的表现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具体事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对庄奴:邓丽君曾说“没有庄奴就没有我邓丽君”,对庄奴极为敬重。在给庄奴的信中,她称庄奴为如同父辈的长者,感谢庄奴对她演唱及录音事宜的关心,还夸赞庄奴填词功力极高。</p><p class="ql-block">- 对陈美玲:邓丽君曾拜陈美玲为舞蹈老师,在心情不好时跟着陈美玲运动,后来陈美玲参加舞蹈比赛,邓丽君还真的去给她做啦啦队,为她加油助威。</p><p class="ql-block">- 对左宏元:在人生最后一次离开台北去往清迈之前,邓丽君给恩师左宏元打电话,得知左宏元在吃路边摊,她竟一个人直接跑到那家街边小店,还和老师从晚上九点多唱到天亮。</p><p class="ql-block">- 对紫薇:邓丽君刚出道时就曾登上紫薇在中广电台的直播节目客串《访英台》,深得紫薇认可。后来加入台视后,也经常接受紫薇的指导,并在1981年春节登上了由紫薇制作的特别节目《金鸡凤凰喜》,还亲切地称紫薇为“紫薇阿姨”。</p><p class="ql-block">- 对李富阳:邓丽君重返母校芦州国民小学时,对曾经的老师李富阳充满敬意,看到李老师斑白的两鬓,心中满是感慨,对母校为她安排的表演项目也十分感激。</p> <p class="ql-block">邓丽君诞辰七十二周年,绝响永远的邓丽君第二章之我一见你就笑,《娃娃歌后》</p> <p class="ql-block">邓丽君诞辰七十二周年,绝响永远的邓丽君第二章之我一见你就笑,《进退二难》邓丽君在演艺生涯中主要面临的是唱歌与学业的进退两难,在唱歌和从影方面并没有明显的进退二难情况,以下是唱歌与学业、从影的相关情况:</p><p class="ql-block">唱歌与学业</p><p class="ql-block">- 学业压力:邓丽君在求学阶段就展现出了极高的歌唱天赋和对唱歌的热爱,经常参加各种歌唱活动和演出。但这导致她的课业受到影响,因为晚上演出多,回家很晚,第二天又要早起,读书时间少,成绩不理想。学校老师不认可她边读书边唱歌的生活状态,希望她能做出选择。</p><p class="ql-block">- 艰难抉择:在当时台湾升学主义至上的环境下,邓丽君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唱歌已经有了成功的雏形,放弃唱歌继续读书也不确定能否取得好成绩,最终在1967年选择休学,专注于唱歌事业。</p><p class="ql-block">从影情况</p><p class="ql-block">邓丽君主要以唱歌闻名,在电影领域涉足相对较少,没有明显的唱歌和从影之间的冲突。她曾出演过一些影视作品,但并未出现需要在唱歌和从影之间艰难抉择的情况。比如在1969年,她为了配合电影《谢谢总经理》的上映,演唱了同名主题曲,还出演了电影中的一些片段,但这更多是一种艺术领域的拓展和尝试,与她的歌唱事业相互促进,没有形成矛盾冲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