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晚年被流放到海南儋州,面对连番的政治打击,他没有消沉,在这里开化民智,传播中原的农业技术,深得民众尊重,他离开后,一直被怀念,东坡书院,就是纪念他的处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儋州东坡书院,位于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镇。始建于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该书院坐东北朝西南,主体建筑沿中轴线依次为头门、载酒亭、正殿、东西庑廊。东侧东园院落内建有钦帅堂、钦帅泉、春牛石雕、迎宾堂。西侧西园院落为东坡居士铜像和陈列馆。东园与西园呈不对称的均衡布局。后院园林区有怀贤亭、望京阁等建筑,道路蜿蜒变化、自由曲折,花木自然种植、古树参天,使整个后院掩映在葱郁的环境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东坡书院于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在宋神宗支持下,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实行变法,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历史中一次规模巨大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用人不力及执行期间出现的偏差,变法带来一些负面效果,遭到保守派强烈反对,并加剧了朝廷新旧党争。宋神宗病死后,新帝继位,变法所推行的新法基本全部被废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论新法弊病。触怒王安石,外放杭州通判。之后,苏轼先后出任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元丰二年(1079年),又身陷乌台诗案,险些掉了脑袋,幸得王安石出面才逃过生死劫,出任黄州团练副使,名义是官,但不能参政公事,有名无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新帝宋哲宗继位后,苏轼入朝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此期间,朝廷新旧党争激烈,旧党上台后不分良莠,尽废新法。苏轼遂上书建议保留新法中合理有益的部分,结果惹怒了旧党,被外贬杭州、颖州、扬州等地为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反对变革的高太后死后,宋哲宗亲政,新党卷土重来,苏轼的厄运也随之来临,他被以“指斥先朝”的罪名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继贬惠州,再贬儋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苏轼来到儋州,已经高龄的他把这里当作第二故乡。在这里,他办学堂,介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学。在宋代100多年里,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他的学生姜唐佐成为海南历史上第一位举人,被誉为海南科举史上开天辟地重大成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苏轼在儋州还注重改善民生。他发现当地百姓饮用咸滩积水,以致常年患病。便亲自带领百姓勘察水脉,挖地下井取水。远近百姓纷纷效仿,改变了饮用沟渠积水的习惯,疾病大为减少。此外,他还亲自到乡野采摘草药,制成药物为民祛病,疗效甚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宋徽宗在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颁行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1101年在常州逝世,终年64岁。</b></p> <p class="ql-block">注:个别图片取自网络作为补充。特此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