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班执行防雹任务

关中游子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率班执行防雹任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7年2月,我被调任八班副班长。自从我们连搬到二郎滩以后,三排一直在农场周围担负夏季的防冰雹打炮任务。二郎滩农场种着上万亩油菜,每到夏天,草原上的天气变幻莫测,随时都是风暴冰雪,护秋防雹成了我连的主要任务。根据周围的山脉地形走向对风雨冰雹形成的原理和规律,七班和九班扎点在西北方向的两处山头上,我们八班扎在正北方的一处高地上。</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条件还很落后,防雹主要靠人工打炮,由战士们自己做火药,造炸药,土法制作炮弹。防雹效果不错,但事故频发,危险性很大。在二郎滩的一年中,我们连曾两次发生火药着火和炮弹爆炸伤人事故,这对连队干部打击很大,影响很坏,所以抓好安全防事故工作显得十分重要。</p><p class="ql-block"> 在准备进住炮点前,连长专门召集我们排开了一次会,指导员还将我和班长单独留下,除了对防雹护秋工作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外,又特意对我协助班长工作做了叮咛和交代。指导员对工作的细致让我十分佩服,对我的信任使我信心增添。我心领神会,班长王廷新虽然是比我早先两年入伍的老兵,但小学文化,管理能力和在班上的威信稍逊一点。我当场表示,一定要配合班长把防雹护秋任务完成好。</p> <p class="ql-block">  我是第一次干这项工作,但我很清楚,制作炮弹,发射炮弹一定要组织严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尊重科学,按程序规定操作,防止盲目蛮干,坚决杜绝吸烟,或将火种带入操作场地。这不但是我常在班上强调的,也是我经常跟随监督的。</p><p class="ql-block"> 制作防雹炮弹很简单,第一步是做炮弹头。将两个半球状的胶泥壳对扣在一起,就是一个球形的弹头。里面装上炸药和雷管,再引出两三公分长的导火索,连接时插入火药筒内。做泥弹壳时就地取材,在当地的沟口处拉来红黏土,碾碎和成泥,加点麻丝,搅拌揉弄均匀,使胶泥的粘度带有韧性,然后将揉好的熟泥倒进铸壳模具中,一压就成型了,晒干后就是一个坚硬的陶泥外壳。这项工作有一个人就能完成三个防雹点的弹壳供应。</p><p class="ql-block"> 第二步,做火药筒。我们提前把全连各个班的旧报纸收集起来,带到防雹点开始作业。先用面粉打成浆糊,将两层报纸粘在一起,晒干后好似胶版纸一样有点硬度,再卷成20公分长、直径约10公分的圆纸筒。再给圆纸筒内装入一公斤火药,封口后就是一个桶型结构的火箭筒,然后将弹头装在火药筒的一端。第三步,将弹头安装在火药筒的一端,用报纸缠绕包扎,粘贴牢固,就是一颗炮弹了,晾干后储备在地窖中。</p><p class="ql-block"> 我们班防雹点共有两门火炮,四人为一组。当乌云出现时就开始发射炮弹,发射原理与迫击炮相似,操作中要明确分工,组织有序,忙而不乱,尤其是点火手和装填手更加胆大心细,沉着应对,不能差错。当点燃导火索,装填手很快将防雹弹装入炮管,火药便突然燃烧,发出的热量将弹头直接从炮膛中推出,冲入一千多米以外的天空,弹头在云层中瞬间爆炸,加上火药燃烧冲击的热量一起将乌云驱散,降低冰雹凝结,效果还真不错。</p> <p class="ql-block">  防雹工作不苦也不累,相比在营房内轻松自由,大家兴趣很好,心情欢快。就这样,我们晴天做炮弹,发现乌云就打炮。到了成熟季节,我们开始夜间巡逻,以防当地群众偷割偷摘油菜籽。</p><p class="ql-block"> 在野外,我们自办伙食,三天回营房领一次蔬菜和肉食,平时可在附近的小溪里捞点鱼,在草地和丛林中抓个野鸡、野兔类,正好班长是四川人,会吃也会做,伙食办得丰富多彩。开始指定有一人专门做饭,以后便轮流做,大家很快学会了炒菜、擀面条、蒸馒头、做米饭、揪面片等简单烹饪技术。</p><p class="ql-block"> 我们晴天做炮弹,发现乌云就打炮,下雨天组织学习,学毛选,学理论,深批四人帮。每天早晨出操长跑,两个小组背向东西方向,沿地域边缘巡护而行,防止牛羊等牲畜踩踏。</p> <p class="ql-block">  记得八月下旬,营长坐着一辆吉普车来到我们防雹点,他是看油菜长势情况来的,计划准备收秋。可能是我们防雹点距离近,道路平坦一点,就直接来到我们点。营长刚一下车就躺在我们帐篷旁边的草地上,一边拍着脑袋一边指着吉普车说道,“我没福,坐不了这玩意儿”。原来营长是在晕车,可能是营长当了十多年骑兵,习惯了骑马,不适应坐小车。后来听说营长上兰州时都是坐在大卡车的副驾驶室,从不坐小车,坐小车就头晕。我赶紧端了杯热开水递过来,不一会儿功夫营长就好了。他盘腿席地而坐,喝着水,吸着烟,与我们开始聊起了天。营长好像很熟悉的直接呼我的名字,“文治,你是哪个公社的”?我当时愣了一下,营长今天是头一次见我,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好像对我们渭南县很熟悉,直接问我是哪个公社的。我马上反应过来了,我们新兵当初下连时很多人都要求分到二连去,因为二连连长尚春杰是渭南老乡,东塬崇宁公社人,就是现在的营长。营长是从二连连长岗位直接提升的,没有过渡副营职级,可见他的领导能力非凡。营长熟悉我名字的原因,可能是在今年八一比武时,只有我一个人给我们三连赢得了荣誉,而且我那英姿的表演十分引人注目,给营长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营长和我们聊的很投机,一点也感觉不到拘束。在我和班长的陪伴下,边聊天边绕着炮点转了一圈,看到我们的炮阵地、作业场、地窝子储着炮弹整整齐齐,帐篷宿舍的内务卫生井井有序,十分满意。当营长转到伙房,看到厨具卫生干干净净,当时就提出下午在我们班一起吃饭。记得班长那天炒了四个菜,做的野蘑菇炖山鸡和清蒸小鱼闻到就香,特别好吃,这在连队的食堂是吃不到的。我做的是兰州拉面,也很特别,营长吃的很舒服。一般人把面条是做不好的,由于甘南海拔高,气压低,出锅的面条都是黏黏的,不好吃。我在和面时放了一点碱,再放少许一点盐,将面反复揉到软硬合适后再醒一会,拉出的面条筋道光滑,有弹性,有韧性,口感也好。我的这一手是在军医苏发荣的家属来队做小灶时看到的,在炮点试着做了几回就成功了。</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的防雹护秋工作完成的很出色,我们共发射上千枚炮弹,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秋收时,油菜籽长势很好,农场一派丰收的景象。营长对我们防雹点的工作十分满意,他走的时候还拍着我的肩膀说:“文治,你们干得不错,继续努力!”那一刻,我感到无比自豪,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在部队里好好干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  以后条件慢慢变好了,降雨防雹便用上了部队退役下来的三七高炮,春播、秋收全都用上了机械化。这时候,二郎滩和夹尕滩两个农场,还有桑科军牧场,全都交给了省军区统一管理,随即便成立了甘肃省军区甘南农牧总场。</p><p class="ql-block"> 从此,我连在二郎滩农场的劳动就此结束,我们骑兵营三个连队才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军事训练当中。</p><p class="ql-block"> 到了1985年,时任总书记胡耀邦来甘南视察,指示将全军的部队农场交回当地政府。此后,甘南境内两个农场,三个牧场全都交给当地政府接管,包括兰州军区在陕西的大荔农场、华阴农场全都交给了当地政府。再后来,到了2000年,国家为保护和改善西部生态环境,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程,二郎滩、夹尕滩农场退耕还牧,又恢复了原先的草地。</p> <p class="ql-block">  四十一年后,我们这些曾为高原洒下青春的老兵们已白发苍苍,从四面八方相聚甘南,回望第二故乡,再到这里寻找营房,已被膝身的茂草淹没,几乎找不见任何迹痕,放眼远望,蓝天白云,绿海波荡,牛羊成群,美不胜收。 </p><p class="ql-block"> 仿佛还有一点儿残垣砖块见证着我们当年的风貌。就在旁边不远处,望见有一处航塔,高高的矗立在那里,大家才知道这里已新建了甘南夏河机场。</p><p class="ql-block"> 真是时代变迁,物换星移,人事已非。但那段与营长相处的日子,以及在防雹点的点点滴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成为我最珍贵的回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文治 网名.关中游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 渭南</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