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把面发”——石家庄市桥西区童星幼儿园“知年俗,品年味”‍ 系列活动

石家庄市桥西区童星幼儿园

老习俗里的新年味道 <p class="ql-block">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这首熟悉的童谣,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们对春节习俗的温暖记忆。在众多春节习俗中,“二十八,把面发”别具一番风味。</p> 老习俗里的年味儿传承 <p class="ql-block">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俗风情。“二十八,把面发”这一习俗,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古代。在过去,物资相对匮乏,人们平时难得吃上一顿白面馒头。春节来临,为了让家人在新年里吃上白白胖胖的馒头,增添喜庆气氛,便会在腊月二十八这天发面蒸馍。</p> 二十八的烟火日常 <p class="ql-block">  在腊月二十八这天,走进千家万户,便能闻到弥漫在空气中的面香。一大早,人们便忙碌起来,将面粉倒入盆中,加入适量的酵母和温水,用筷子搅拌成絮状,再用手揉成光滑的面团。这揉面的过程很有讲究,力度要适中,揉得越久,面团越劲道,蒸出的馒头口感越好。</p><p class="ql-block"> 面团揉好后,用湿布盖住,放置在温暖的地方发酵。等待的过程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谈论着过去一年的收获和新一年的计划,欢声笑语,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 不一会儿,厨房里热气腾腾,馒头的香气扑鼻而来。掀开蒸笼,一个个白白胖胖的馒头映入眼帘,像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让人看了就心生欢喜。除了馒头,心灵手巧的主妇们还会用面团制作各种造型的面花,如金鱼、兔子、寿桃等,寓意着年年有余、吉祥如意、健康长寿。这些面花不仅好看,还饱含着家人对彼此的美好祝福。</p> 传统习俗的时代意义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超市里随时都能买到各种面点,“二十八,把面发”的习俗在一些地方似乎不再像过去那样严格遵循。然而,这一传统习俗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情感意义却永远不会过时。</p><p class="ql-block"> “二十八,把面发”,这简单的几个字,背后是千百年的文化沉淀,是千家万户对新年的期盼。它就像一根无形的纽带,将我们与过去相连,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忘传统,留住那份最纯真的年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