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杯莫停

秋天的风-赵建

<p class="ql-block">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p><p class="ql-block">奔流到海不復回。</p><p class="ql-block">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p><p class="ql-block">朝如青丝暮成雪。</p><p class="ql-block"> 一曲《将进酒》,诗仙李白李老先生与我们相距得很近很近了。初识《将进酒》,还是在那懵懵懂懂的少年时代,七八岁的年纪,在家里的书堆里翻出一本《唐诗三百首》里偶遇的。六十多年前的小孩子,自然是不懂这首诗里的豪情快意,悲怆落寞,面对一堆繁体字,能够读通读得顺口就不简单了。但是这次偶遇应该是我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偶遇之一。《将进酒》中的一些经典佳句,成了陪伴我在不同时期不同经历时的座右铭。</p> <p class="ql-block">  青春热血的时候,我成为知识青年,揣着这本《唐诗三百首》下放农村。当我和同学朋友一起大碗喝酒大口吃菜的时候,用微醺的醉意吟诗放歌时,就仿佛是韵出了《将进酒》之中的豪情快意。在那激情四射的年纪,<span style="font-size:18px;">李诗仙的名句始终激励着伴随着我们。“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狂傲与冲动,自信与豪情,已成了我们的性格使然。但岁月荏苒,沧桑把我们的头发染得花白,时间像刻刀一般在我们的额头刻出深深的皱纹。诗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佳句,是我们进入中年成为油腻大叔后的心理写照,让我们对人生对生活对一切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而到了花甲古稀之年,那种“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惶惑,那种“朝如青丝暮成雪”的失落,更是容易让人产生出“逝者如斯夫”的感叹和悲凉。</span></p> <p class="ql-block">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一曲《将进酒》,精炼了人生过程,表达了诗仙李老先生对人生短暂和岁月无情的慨叹。他用“奔流到海不复回”和“朝如青丝暮成雪”的形象描绘,生动地展示了时间如白驹过隙般迅速无情和人生如梦般的变幻无常。</p><p class="ql-block"> 是的,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扪心自问,我们做过“金樽空对月”的傻事吗?我们有过“会须一饮三百杯”的快乐吗?我们有过“钟鼓馔玉何足贵”的潇洒吗?或许有,或许没有。在这里,诗仙李老先生告诉我们的是一句人生的真谛:人生真的很短,生命在于快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腊八节这天,我们一群老同学搞了一个古稀迎春聚会,几十位五、六十年友谊的同窗欢聚在一起,引吭高歌,举杯畅饮,快乐得都像孩子一样,有一种“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的快乐。我们聚在一起,是刻在心尖上的感情。举杯在头顶,举的是感情的度数,引吭歌一曲,唱的是岁月的阅历。古稀年纪,寞寞与孤独来临,但快乐应该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生命型态和能力,快乐与否,由你心生,看你自己。想快乐,泰山压顶天崩地裂也快乐;想不快乐,家财万贯权倾一方也索然无味。学学诗仙李老先生,一个人喝闷酒,不是借酒浇愁,而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不就快乐了?但李白未必就一直都快乐,他是人,是人就有不快乐的时候。但人家有办法解决。“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他放下了,舍弃了,万古的郁闷和忧愁就消失了。</p> <p class="ql-block">  其实命运是个选择题,答案写在每个人自己的选择里。淡看人间三千事,闲来轻笑两三声。我们是人世间的匆匆过客,许多凡尘俗事如果都放在心上,肯定会生出众多的郁闷和烦恼,哪里还会有快乐而言?人生短暂,快乐和忧愁都会过去,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更快乐一些昵?</p><p class="ql-block"> 将进酒,杯莫停,</p><p class="ql-block"> 与君歌一曲,</p><p class="ql-block"> 请君为我倾耳听。</p><p class="ql-block"> 莫让郁闷缠纠结,</p><p class="ql-block"> 但愿快乐长驻心。</p><p class="ql-block"> 放下,就快乐。感谢诗仙李白李老先生的《将进酒》,醍醐灌顶,痛快并快乐着!</p><p class="ql-block"> 2025.1.25.龙尾蛇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