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12、26早晨离开福贡县老姆登村沿219国道向丙中洛方向行驶,不巧在离贡山县城约10公里处道路关闭维修,每天定时放行。要想去丙中洛只有绕道而行,过吊桥,走乡道绕过修路地段。</p> <p class="ql-block"> 经过狭窄颠簸的乡道绕行,下午3点左右终于到达目的地丙中洛镇。</p> <p class="ql-block"> 丙中洛镇为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辖镇,位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北部,北靠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p><p class="ql-block"> 到了丙中洛,第一站先去这里的观景台打个卡。这里可以平视小镇的美景,是拍摄丙中洛镇全景的好地方。丙中洛镇地势北高南低,怒江由北向南贯穿全境。江两岸是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两山夹一江,形成了典型的峡谷地貌。</p> <p class="ql-block"> 丙中洛镇除汉族外还有15个少数民族,其中独龙族、怒族、傈僳族、藏族占总人口的99%,是丙中洛镇的主体民族。除个别寨子是纯粹怒族外,绝大多数村寨民族大杂居,甚至大多数家庭也是由两个以上民族的人口组成。</p> <p class="ql-block"> 在观景台的右下方即为桃花岛,远观桃花岛和怒江第一湾很相似,不同之处是它有两条索桥连接怒江两岸,桃花岛因其三面环水的半岛状地形和岛上遍植的桃树而得名。每到春季,桃花盛开,整个岛屿被粉色的桃花装点得如诗如画,想想都觉得美。</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6点半左右到更高点的观景台去看怒江第一湾,要穿过一个养鸡场,然后再向高处攀登就到了一个比较狭窄的、几乎是悬空的观景台,这里从更高的视角俯瞰怒江第一湾,此时山间还有点雾气,看下面有点朦朦胧胧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贡当神山观景台,这里可以从山上俯瞰丙中洛的全景。</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石门关,它是怒江北与西藏茶马古道上的必经通道,左侧为碧罗雪山,右侧为高黎贡山,丰水期的怒江从石门关中奔腾而下,气势磅礴,雄奇壮观。石门关的名字意为“神仙也难通过的关口”,因为怒江两岸的峭壁高耸入云,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是怒江通往西藏的北大门。</p> <p class="ql-block"> 雾里村位于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镇北面,怒江对面,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宁静美丽的小村庄。雾里村原本的名字是“翁里”,后来因为村子经常云雾缭绕,景象飘渺迷离,所以被命名为“雾里村”。</p> <p class="ql-block"> 走过怒江铁索桥,沿小路步行约20分钟就到了雾里村。</p> <p class="ql-block"> 村庄在碧罗雪山脚下,四周青山巍峨,晨间云雾缭绕其间,山川河流形成了天然的屏障,奔腾的怒江水伴着静谧的村庄,动静之间,是一曲大自然的美妙乐章。</p> <p class="ql-block"> 村里的房屋大多是木质结构,屋顶上却铺满了石板,既美观又实用。</p> <p class="ql-block"> 村里约有60户人家,有藏、怒和傈僳族,他们非常纯朴,好客,传统的怒族、傈僳族民居错落有致,吊脚楼散落在层层梯田之间,鸡鸭成群结队,小狗狗看见有人来马上凑过来摇头摆尾,好像是欢迎你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云中雾里铁索吊桥,是一处别样的景点,山林中流淌的小溪和木屋相映成趣,过桥后,便踏上了那段在岩壁上凿出的古老茶马古道。</p> <p class="ql-block"> 这里,你还可以看到猫咪在悠闲地散步,经过云中雾里桥时见一只驴在小河边,随处都能见到鸡、鸭、鹅觅食嬉戏。这种和谐的景象,真的让人感到无比的宁静和满足。</p> <p class="ql-block"> 这里没有商业化的痕迹,村民们保持着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这对我来说是最有吸引力的地方。村里只有一家客栈和两个小卖部,鸡犬相闻,村民们并不向游客推销东西,游客的到来对他们似乎没有影响。</p> <p class="ql-block"> 我们原路返回,过了悬索桥,回到219国道上。</p> <p class="ql-block"> 国道上的观景台,可以隔着怒江远观雾里村全貌。</p> <p class="ql-block"> 雾里村背靠雄伟的碧罗雪山,与高黎贡山隔着怒江相望,江水在这里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形成了一片如画的江边村落。</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有机会,一定要来雾里村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这里的美好和宁静。</p> <p class="ql-block"> 从雾里村出来,沿219国道行驶至滇藏界大约20公里,经过边检站,本来只需要30多分钟左右就到的,经果这段时间西藏路段在修路,定时放行,路边停了好多油罐车、货车,加上来这里打卡的车辆,费了好长时间才到。</p> <p class="ql-block"> 在怒江,人们通常把怒族聚居的地方称为“桶”,“秋那桶”是当地怒族语,意思是“依山傍水”的地方。秋那桶村地处丙中洛镇最北边,北邻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察瓦龙乡,是219国道进藏的必经之地,为怒族、傈傈族居住村。</p> <p class="ql-block"> 和怒江所有的村寨一样,秋那桶村里也有一座天主教堂,木构建筑,外观很中式、很简朴。</p> <p class="ql-block"> 整个小山村沿着山沟而建,前面有一些木楞房,还保持着原始结构,底层是猪圈,二层住人,三层放粮食和杂物。</p> <p class="ql-block"> 怒族人家散落于山谷中的平地上,碧罗雪山、草甸、古树、木屋、梯田与溪水错落有致,形成宁静而安祥的田园风光,宛如人间仙境一般。</p> <p class="ql-block"> 这个季节四周的植被变薄了,树木光秃秃的,似乎是腾出空间,等待春天的新绿。冬日的天空格外的高远、格外的蓝,太阳裸露在头顶,村庄的锐度特别突显,每根线条都那么清晰、有力。</p> <p class="ql-block"> 秋那桶村被称为“神的花园”,还被电视台誉为“从天上落入凡间的如画小寨”。走近一看,这个被称为“人间天堂”的地方,其实并不大,从村头到村尾也就几百米,一会儿就走完了,但它的每一处都充满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 19世纪末,法国天主教传教士任安守从康定取道盐井,抵西藏察隅县的察瓦龙地区传教,后进入怒江。重丁教堂前後花了十年时间,於1935年落成。不幸的是,在文革期间,教堂被毁。1996年,教堂在原址上重建,但规模远小于原来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重建后的重丁天主教堂采用了简易的砖混结构,立面更加瘦高,并融入了更多藏族、怒族的建筑特色。尽管规模缩小,但其设计仍然保留了迷你版双拼巴黎圣母院的风格。教堂内部设施简陋,但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对于当地居民来说具有重要的精神寄托作用。</p> <p class="ql-block"> 仁安守神父的墓碑也静静地躺在教堂旁,诉说着他的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 普化寺离重丁天主教堂不远的甲生村,始建于三百多年前,是怒江州贡山县唯一一座藏传佛教寺院,现为第五世朗秋活佛的驻锡地。</p> <p class="ql-block"> 普化寺附近的居民以藏族、怒族、傈僳族、独龙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为主,虽然是不同的民族,但他们都信仰着藏传佛教。朗秋活佛为多民族的和谐与发展,用他的慈悲与智慧教化着当地的居民和信众。</p><p class="ql-block"> 普化寺不仅是信仰的圣地,更是历史的见证。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宗教氛围。</p> <p class="ql-block"> 丙中洛的美不仅在于有良好宜居的生态环境、独特的自然风光,还美在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共存、多元文化的共融,更美在各族儿女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p><p class="ql-block"> 丙中洛好似一个人神共居、远离喧嚣的世外桃源,经过风吹雨打,岁月的洗礼,它仍然保留着最初的纯净模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