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启功先生(1912—2005),字元白,中国著名书法家、教育家和文物鉴定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启功先生的楷书结构严谨,笔画精到,既有传统书法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的审美元素。他的行书流畅自然,气韵生动,展现出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书法界,启功先生被誉为“当代书坛泰斗”,曾被推举为中国书协的名誉主席。他的作品被广泛收藏,深受国内外书法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喜爱,是中国当代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p><p class="ql-block"> 欣赏启功老先生的书法作品,看到他最少四次为邯郸的教育事业、文化旅游和商业文化题词。他与邯郸的情缘不浅,邯郸人也深深怀念他。</p> <p class="ql-block"> 一、为黄粱梦吕仙祠题匾</p><p class="ql-block"> 1986年12月,黄粱梦吕仙祠修葺竣工。在邯郸市文化局工作的书法家、作家崔陟和他的老同学苏士澍(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负责吕仙祠的匾额和楹联的征集工作。为提升吕仙祠的知名度,他们认为大门口的匾额一定要请一位精通中国历史文化的书法家题写。苏士澍觉得此事非他的北京师范大学老师启功先生莫属。可那几天启功先生因为外出,不在北京,题写“邯郸古观”匾额的事只能推迟。眼看竣工日期在即,大家都很着急。</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救场如救火”,崔陟提出一个主意,先请别人写一个,临时挂上去。等启功先生的来了,再换下来。主意倒是不错,可谁来写呀?挂上去高兴,摘下来就不乐意了。崔陟微微一笑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我来吧!”他写了这四个字,没有落款。匾额刻好了,挂上了,什么事都没有耽误。两个月后,启功先生的墨宝来了,赶快刻好挂上,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邯郸古观”四字匾额。邯郸人赞赏这块匾额写得外柔内刚、自然洒脱、涵义深远、清隽儒雅、不妩不媚,且具仙风道骨韵味,实为书法珍品。</p><p class="ql-block"> “观”为我国古代道家的庙宇。唐代沈既济在他的《枕中记》叙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道士吕翁成仙后云游天下。某一天,他在邯郸的一家客店遇见了进京赶考的卢生,卢生感叹自己功名不遂。吕翁于是拿出一个瓷枕,告诉卢生只要枕着它睡觉,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卢生枕着瓷枕,在睡梦之中回到了家中,几个月后他娶了姿色艳丽的名门之女崔氏为妻。次年,卢生考中进士,得到朝廷屡次封赏升迁,位至宰相,家境富足,儿孙满堂。后来在他81岁时去世。卢生梦到这里忽然醒来,发现自己仍在客店,店家为他们做的黄米饭还没有煮熟,方知五十余年的功名富贵,不过是一场梦而已。于是卢生便扔下诗书,跟随吕翁学道去了。到了宋代,人们认为这位吕翁是“八仙”中的吕洞宾,于是在故事发生地修建了这座吕仙祠。</p><p class="ql-block"> 邯郸是成语典故之都,由此故事演绎出的成语“黄粱美梦”、“一枕黄粱”等等,都是指不切合实际、难以实现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 二、为康德商标题字</p><p class="ql-block"> 邯郸位于晋冀鲁豫交界之地,工商业发达,通衢四省。火车站正东的和平路是邯郸市最繁华的老商业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2006年,邯郸康德超级市场二期工程竣工,企业家康云涛邀请启功先生为“康德”商标题字。他要用一个“德”来概括和体现商业恪守的“诚信”二字。</p><p class="ql-block"> 启功先生题写的“康德”二字端庄、稳重、大气,尤其是双人旁写得厚重严实,屹立不倒,把人的因素作为根本。人有思想,万事可成。</p><p class="ql-block"> 有人挑出错字,说“德”字的心上少了一横,对吗?正确的回答是:在书法作品中,“德”字可以有一横,也可以没有这一横。这种写法在历史上早已存在,是中国文字历史演变的结果,并且被古今书法名家所采用。例如,清朝康熙皇帝在《大学碑》中写的“德”字就没有一横,而清代画家郑板桥也写过不带一横的“德”字。此外,从先秦至汉魏六朝至隋唐初期的书法作品中,“德”字无一横的写法也较为常见,在书法作品中不为错字。</p><p class="ql-block"> 康德人始终坚持“以德经商、两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企业形象,为培育企业良好信誉,严抓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采取了一系列强化管理的举措,深入持久地开展打假活动,先后向广大消费者推出“不满意就退货”、“有诉必受、有假必打”、“鞋类商品终身包修”等承诺,并不折不扣地予以践行,博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收到了良好的效应。现在,邯郸人普遍认为,康德的衣服价格比新世纪要低,一般老百姓都能接受。这里的商品花样多,只要你想买,总有一款使你满意,而且价格还能商量,会买东西的人总不会吃亏。</p> <p class="ql-block"> 三、为河北省武安市南关学校题写校名</p><p class="ql-block"> 武安是隶属于邯郸的县级市,武安的磁山文化、冶铁文化、戏曲文化、商帮文化、红色文化和民宿文化闻名全国。1995年,启功先生为“河北省武安市南关学校”题写了校名。</p><p class="ql-block"> 纵观这十个字,各俱特色。三点水一笔连贯,竖勾通直,撇、捺如武师拳脚,开放舒展。横笔平顺悠长,心胸辽阔。第七个南字,又写得端庄圆润,可爱如玉。实为启功先生的又一书法珍品。</p><p class="ql-block"> 武安历史悠远,春秋属晋,战国归赵,西汉初置县。取名武安,是以武护卫安宁之意。但武安的文化历史更是闻名遐迩。矗立在武安广场上九根巨大的图腾柱一字排开,拔地而起,记载了武安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第一根“磁山文化”图腾柱把我国的农业、制陶业和畜牧业的历史推述到至今八千年以前。“文士风流”柱记载了金朝状元韩砺,明朝“一门二进士”的冀述、冀休兄弟等等,可以看出,武安自古就有崇尚文化教育的风气。现在的武安一中是邯郸最好的高中学校,引以自豪的是年年都有被清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录取的学生。“老区风骨”图腾柱记载了武安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作出的巨大贡献,广大青年踊跃参军,刘邓首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人民日报》在这里创刊,“新华广播电台”在这里首次播音。</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以来,以钢铁为主的武安经济迅猛发展,已跻身河北省“十大县级市”第三,在中国百强县中也有一席之地。</p> <p class="ql-block"> 四、为赵苑“成语典故苑”题字</p><p class="ql-block"> 2005年,赵苑“成语典故苑”落成,启功先生欣然为成语典故苑题字。</p><p class="ql-block"> 苑门里,一尊硕大的黑色巨鼎巍然屹立在广场中央。鼎身雄伟浑圆。三圈流畅的饕餮纹饰很有想象力,下面有三条粗大壮硕的兽足腿支撑,稳如泰山。</p><p class="ql-block"> 这尊大鼎的原件是在武安春秋时期赵襄子的大墓中发掘的,名为“赵鼎”,是一尊铁制鼎。我国春秋时期已经有了冶铁工艺,铁金属的硬度比铜高,制成的兵器比铜更坚硬,更锋利,价值自然就比铜更昂贵。赵国的先祖用铁制鼎,开了先河,足见信心之坚定。难怪150年后的赵武灵王,传承了祖上善于改革的基因,大力实行“胡服骑射”,强兵富国,终成霸业。“一言九鼎”、“革故鼎新”就是最好的注释。</p><p class="ql-block"> 赵鼎的后面,是“胡服骑射”影壁墙,巨大的墙面上浮雕着一百多人的群像。在赵武灵王的身后和两侧,有勇士骑马冲锋陷阵的格斗场面,有一群士兵拉弓射杀匈奴的场景,每个人物都震撼人心。</p><p class="ql-block"> 广场南面有“萁豆亭”,“煮豆燃萁”是提示兄弟不可自相残害的典故。湖边有“刎颈之交”碑,司马迁在这里为我们讲起《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故事,令赵国后人唏嘘不已。</p><p class="ql-block"> 昨天早上去赵苑遛弯,看到成语典故苑已封闭。按照市文旅局的规划,对“邯郸道”及成语典故苑进行改造提升。两台大吊车吊起一只巨大的凤凰在天空中翱翔。邯郸人爱说“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成语“凤凰于飞”就象征着这个美好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 邯郸的好几个单位请启功先生为之题字,我想,原因一是喜爱启功先生的书法字体,端庄、大气、舒展,贯通古今,放在哪里都立得住,二是想粘粘启功老先生的仙气,也好兴旺发达,三是敬重老先生的人品和性格。启功是一个极其乐观、幽默的人,而且不畏权贵,不图名声。他曾经撰写了自己的墓志铭:</p><p class="ql-block">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p><p class="ql-block"> 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p><p class="ql-block"> 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p><p class="ql-block"> 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p><p class="ql-block"> 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p><p class="ql-block"> 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p><p class="ql-block"> 虽然通篇都是自嘲的口气,但人们看到的是老先生胸怀之广阔,内心之谦虚。启功先生一生不攀不附,也讨厌别人吹捧。有一名书法爱好者给启功先生写信,收信人是“爱新觉罗·启功”。老先生一看真的生了气,在信封上写了“查无此人,原址退回”八个字,然后交给传达室。</p><p class="ql-block"> 启功老先生的邯郸情缘不浅,邯郸人也深深怀念老先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