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年画之乡的守艺人

美友121825180

<p class="ql-block">1、河北武强</p> <p class="ql-block">戚建民先生(1940年10月—2024年1月)生于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东张庄村,196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幼年时酷爱美术,尤其对武强年画情有独钟。1959年因成绩优秀,被保送到河北泊头师范学校,攻读美术专业三年。参加工作后,历任武强县周窝乡党委书记,武强县文化局局长、武强年画社社长、武强年画博物馆馆长等职,是武强年画社、武强年画博物馆的主要创始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曾先后获得河北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他的精湛技艺与杰出成就被中国民间艺术博物馆聘请为专家组成员,并被原河北省文化厅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p> <p class="ql-block">他深信艺术是民族的,也是属于人民的,他先后把自己创作的十余幅年画作品无偿捐赠给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博览馆,并被该馆永久珍藏与展出,他创作捐赠的七十七件武强年画作品,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永久珍藏展出。他还为武强年画博物馆捐赠版画三十余幅,年画一百余幅,并被永久珍藏与展出。这些宝贵的艺术精品将和他的名字同放异彩,永留人间。戚建民老师对年画的理解非常深刻,把民间的年画艺术提升到高雅的境地,实是不易。看到他革新的年画作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时代之气。现已影响家中三代人传承年画艺术。</p> <p class="ql-block">2、天津东丰台</p> <p class="ql-block">董静老师,70岁,天津市宁河区丰台镇人,出生于年画世家,酷爱山水、人物、花鸟。投身年画事业五十余载,为挖掘、收集、整理、复制创作、传承即将失传的古老年画技艺呕心沥血。</p> <p class="ql-block">东丰台木版年画2007年被认定为天津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被天津市文化局评为“东丰台木版年画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东丰台《義盛做》年画,多次受邀参加国家级、市级非遗大展,并得到一致的好评。上海市博会期间,东丰台《義盛做》年画,被选做为礼品,馈赠中外国际友人。东丰台年画一个不被很多人熟知的天津年画体系。董老师与老伴相濡以沫辛勤耕耘,七十多的高龄还在创新时代之音的作品,真的为他点赞。</p> <p class="ql-block">3、河南朱仙镇</p> <p class="ql-block">张继中,汉族,1966年出生。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社社长,朱仙镇万同老店木版年画作坊第五代传人;中国木版年画传承、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河南省民协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开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其先后编著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珍藏本》《桃符絮语》《朱仙镇木版年画明清原版集》《朱仙镇木版年画——瑰宝》等十余部木版年画专集,并参与《中国木版年画集成——&lt;朱仙镇卷&gt; 》的编纂工作</p> <p class="ql-block">他出生于年画世家,他家是明清时期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一个重要老店,万同老店年画作坊从事年画生产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他幼小的时候就知道家中有些木版和印刷工具,那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后来他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入了朱仙镇年画社上班,至今己30年,因为全身心的投入,他对木版年画有较深的认知。作为年画历史最悠久的重镇,年画诉说着历史的兴衰。张继中老师的执著与努力为几百年的老字号,为朱仙镇木版年画业代言付出了很多。如今正在培养下一代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民间艺术的继承与保护队伍中来。</p> <p class="ql-block">4、陕西凤翔</p> <p class="ql-block">邰伟伟是凤翔木版年画,第十六代传承人,也是该县唯一坚守,纯手工木版年画的“80后”。他放弃高薪毅然返乡,继承祖传,他表示决不能让“非遗瑰宝”从我们手里消亡。</p><p class="ql-block">邰伟伟说,以前在深圳做销售总监时候,一个月收入上万元,而现在做木版年画一年才挣几万元。有时候他也想过放弃 ,但想到家族已传承了一千来年,不管情况再怎样,也不会让它在他手里给放弃</p> <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宝鸡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凤翔木版年画》特种邮票作为中国木版年画系列邮票第9套,由中国邮政于2011年1月10日起在全国发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