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津风雨桥、芷江受降纪念坊、齐心村之旅

月下独酌

<p class="ql-block">龙津风雨桥建于明代,一直是湘黔公路交通要塞,也是商贾游客往来云集最繁华的地方,史称“三楚西南第一桥”。</p><p class="ql-block"> 1999年重新修复的龙津风雨桥全长146.7米,宽12.2米,为当今世界第一大风雨桥。</p> <p class="ql-block">龙津风雨桥自明代万历十九年(1591年),由名僧宽云带头捐建后,几经圯毁,多次修复,一直是湘黔公路交通要塞,也是商贾游客往来云集最繁华的地方,史称“三楚西南第一桥”。</p> <p class="ql-block">1999年初,龙津桥再次动工重修,1999年11月7日竣工。重新修复的龙津风雨桥全长146.7米,宽12.2米,为当今世界第一大风雨桥。</p> <p class="ql-block">整个风雨桥为全木质架构,无一钉一铆,气势宏大,如一条长龙横贯东西两岸,既保留了侗乡建筑文化品位,又充分体现了当代的园林建筑艺术。</p> <p class="ql-block">龙津桥的全部桥身都是用杉木横穿直套,卯眼相接,不用一根铁钉和铁部件,结构极为合理。他们还在桥身上建起一个长廊式的建筑,把桥身完全遮盖起来。长廊上有供过路人休息的长凳。因为人们可以在桥上避风躲雨,所以花桥也被人们称为风雨桥或长廊风雨桥。</p> <p class="ql-block">不仅具有旅游观光、交通往来的功用,而且还是风雨桥商业步行街,长长的桥廊上相隔不远就建有一座桥亭,一共是7座桥亭,中间最高的一座桥亭高17.99米。登上亭台可以观赏舞水两岸风光。</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中国抗战胜利洽降在芷江举行,芷江因此声名远播,成为抗战历史名城。</p> <p class="ql-block">2021年2月3日,芷江成为继江苏南京后中国第二个“国际和平城市”。</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8月21日至23日,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今井武夫代表日本政府在湖南芷江向中国政府洽降。</p> <p class="ql-block">芷江洽降办理了128万侵华日军投降具体事宜。为纪念芷江受降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国民政府于1945年8月在中国战区总受降地—— 芷江修建抗日胜利受降纪念坊。芷江受降纪念坊是华夏大地上唯一一处纪念抗战和二战胜利的标志性建筑物,以“中国凯旋门”著称于世,为全球八座凯旋门之一。</p> <p class="ql-block">芷江纪念坊上镌刻有蒋中正、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于右任、孙科、王东原、居正、王云五等国民政府军政要员的题词、题联共12幅,以及“芷江受降纪念坊记”223字铭文。</p> <p class="ql-block">抗日胜利芷江洽降旧址,位于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芷江镇七里桥村,是中国人民接受侵华日军投降之地。</p> <p class="ql-block">讲解员姑娘训练有素,而且彬彬有礼、笑容可掬。</p> <p class="ql-block">抗日胜利芷江洽降旧址和纪念馆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由受降旧址、受降纪念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芷江机场四部分组成。受降纪念坊是一座四柱三拱门的牌坊式建筑,青砖砌就,水泥粉刷,通体呈灰白色。受降旧址,由受降会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何应钦办公室三栋鱼鳞板双层木结构平房组成。纪念抗战胜利展览馆,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馆内设“八年抗战”“中国受降”“毋忘历史”三展厅。芷江机场,机场不大,曾是二战盟军在远东的第二大军用机场。</p> <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抗日胜利芷江洽降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受降纪念坊是一座四柱三拱门的牌坊式建筑,青砖砌就,水泥粉刷,通体呈灰白色。纪念坊高11.52米,宽13.37米,厚1.4米。建筑主体线条刚毅平直,四根柱子顶端装饰有倒“山”状条纹,三个拱门顶部装饰有菱形条纹。建筑主体周围建有民国风格的护栏,波纹状起伏,呈圆形环绕主体周围。其四柱三拱门的造型看上去就像是中国汉字“流血牺牲”的“血”字,寓意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是3500万同胞用生命、用鲜血换来的。同时,它也是一座警示碑。</p> <p class="ql-block">纪念抗战胜利展览馆,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馆内设“八年抗战”“中国受降”“毋忘历史”三展厅。展出二战文物214件,照片、图表、电文291幅,中、美、英、苏、德、捷、法、日等八国二战时期的兵器一批。</p> <p class="ql-block">抗日胜利芷江洽降旧址,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中华民族伟大不朽的历史丰碑,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这口古井见证了齐心村的历史沧桑。</p> <p class="ql-block">齐心村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社塘坡乡下辖村。</p><p class="ql-block"> 湘西,这片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孕育了无数迷人的古村落。其中,位于吉首西部海拔750至800米间的乾州街道齐心村,以其独特的苗族风情和古朴的石板建筑,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这个村落不仅是湘西苗族古村落的璀璨瑰宝,更是清朝乾隆年间乾嘉苗民起义的烽火就是在此地燃起。</p><p class="ql-block">​ 有诗为证:</p><p class="ql-block">​ 盘山九重路崎岖,</p><p class="ql-block">​ 齐心古村在湘西。</p><p class="ql-block">​ 苗寨风情青石板,</p><p class="ql-block"> 百年不渝纯朴心。</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齐心村,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社塘坡乡下辖村。</p><p class="ql-block">该村以寓意取名,希望村民团结,齐心协力共同进步,故名齐心村。</p> <p class="ql-block">湘西,这片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孕育了无数迷人的古村落。其中,位于吉首西部海拔750至800米间的乾州街道齐心村,以其独特的苗族风情和古朴的石板建筑,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这个村落不仅是湘西苗族古村落的璀璨瑰宝,更是乾嘉苗民起义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  齐心村,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古村落。它座落在一个比较偏僻的高山上,要途径九曲盘山路,陡峭而险峻。我们的导游和司机都没有来过这个小小村,说这次是沾了我们这个小团队的光。</p> <p class="ql-block">走进齐心村,仿佛置身于一个石板构筑的梦幻世界。五十余栋石板房错落有致地分布于山坡上,每一栋房子都是用青石板精心搭建而成,展现出古朴而庄重的韵味。石板路蜿蜒伸展,将各家户紧密相连。明代遗留的十七个石门和保家楼遗址,默默诉说着村子的沧桑岁月。</p> <p class="ql-block">齐心村原名“构捏”,寓意着“牛引来的地方”。然而,这个宁静的村落背后,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五十九年,乾嘉苗民起义的烽火在此地燃起,起义军曾在此生擒清军将领,村子因此更名为“擒头坡”。这段历史为村子增添了浓厚的传奇色彩,也让人们更加敬仰那些为民族的尊严和自由而英勇斗争的苗族先民。</p> <p class="ql-block">在齐心村,还有一条名为“八月路”的险峻山路,这是当年吴八月为抗击清军而开山凿路修建的。这条山路崎岖陡峭,堪比古时的蜀道。而位于路旁的“南天门”露汉洞,更是地形险要的代表,洞口高耸入云,路口狭窄,山高路陡,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正是凭借这样的天险,吴八月仅凭石头便成功击退了清军的多次追剿。</p> <p class="ql-block">除了险峻的地形和丰富的历史遗迹,齐心村的石板文化更是其独特魅力的一部分。石板在这里不仅是建筑材料,更是生活的艺术品。屋前的坪场、石桌、石碾、石磨等,都是用大块的青石板精心打造而成,显得既实用又美观。就连猪牛圈也是用石头垒砌而成,加盖茅草顶,展现出一种原始而古朴的美感。这些石板建筑不仅承载了苗族先民的智慧与勤劳,更是苗族文化的生动体现。</p> <p class="ql-block">齐心村,这个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古村落,不仅是湘西旅游的一大亮点,更是我们了解和感受苗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如果你有机会来到湘西,千万不要错过这个石板筑就的苗族古村落。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齐心村的宁静和古朴将给你带来别样的心灵触动。石板房、石板路、石板门以及那些淳朴的苗族同胞,都在诉说着关于历史、文化和传承的动人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