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种文化现象反思■  <p class="ql-block">  2023年刀郎携《山歌廖哉》归来,沉寂十年,以一首《罗刹海市》席卷社交网络。“十年磨一刀,手起刀落,一曲封神。”实际上刀郎的复出并没有多大的新意,只不过是非主流音乐通过打动心理的语词包装表现自我存在的行为。</p>  <p class="ql-block">  说起来非主流音乐作品古已有之,非主流音乐是一种音乐风格,它通常指的是那些不被主流商业音乐市场所接受或推广的音乐类型。实际它只是一种相对的存在,不同时期区分标准也不同。比如改革开放前主要表现革命题材,音乐风格则主要以高亢激昂为主,表现个体心理喜、怒、哀、乐,尤其是纯情爱类则为非主流。</p>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后,各种风格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内容表现已不受局限。人是一种永远无法满足的动物,不久在习惯了百花齐放后,人们又希望有新的刺激,于是音乐人投其所好,创作出了狂躁、歇斯底里、反雅化的音乐作品形式,摇滚和白话自述式(新民谣)就是杰出的代表。于是乎这种非主流音乐形式掀起了滔天浪潮,但不久又归于沉寂。有人说流行实际上就是流行感冒,也就是怎么几天,几天过了也就那么回事。</p>  <p class="ql-block">  音乐如是,其他艺术也是如此。80年代出现的言情小说、武侠小说风靡一时,教育界对此无所适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言情、武侠小说风头不再,被新的修真、玄幻的另一种武侠所替代。再如书法在经历了传统二王风格的复兴后,就有反传统的“丑书”类作品出现。绘画则打破了各种画种的界线,材料的混用,工具杂用,题材表现的大胆,怎么吸引眼球怎么来。</p>  <p class="ql-block">  音乐从本源的角度来说,各种表现形式也古以有之。《毛诗序》有言:“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根据不同地域和音乐的不同用途有不同分类。“风、雅、颂”正是我们远古人类根据不同地域和用途进行的音乐作品的分类。古代音乐作品内容的言语形式有“赋比兴”的选择。音乐发展至今作品分类实际也始终没跑得太远。各种民歌就是“风”,大型重要的社会政治外交场合演奏音乐作品就是“雅乐”, 重大的国家行政层面的庆典场合演奏音乐作品就需要“颂”。民谣的“比兴”,新民谣的白实际就是“赋”“直言之者”的改头换面。</p>  <p class="ql-block">  刀嘶哑的嗓音给听惯主流音乐的大众带来了新的音乐体验,而白话的演唱形式入耳入心。对罗刹海国颠倒现实的揭露引发了听众对当下文艺界现实反思和共鸣,“魑魅魍魉”“苟苟营”“马户不知道自己是一头驴,又鸟也不知道自己是一只鸡”,刀郎实际上挣扎着言说:“马户喜欢听又鸟的歌曲”心里的不平和无法终结的“根本问题”,所谓“江湖无处不在”,他无法摆脱,听众亦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