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育人当如治水,不导不通,不启不发。</p><p class="ql-block"> —题记</p><p class="ql-block"> 海子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这个世界上,有人一门心思朝九晚五,也有人一门心思浪迹天涯;有人喜欢琴棋书画诗酒花,也有人向往柴米油盐酱醋茶。而我一直坚守着自己的教师梦,从小学到大学,从大学又回到中学,唯一变化的只有角色和身份,我庆幸一路上有梦为马,随处可栖,而今身为人师,心中百感交集。</p> <p class="ql-block"> 望着“老师”这个崇高的称谓,听着学生们一句句“何老师”到后来“何妈”的呼唤,我的心中有的只是陶醉和满满的成就感。2011年9月,我成为了七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再次当班主任,忐忑不安的同时有种莫名的自豪。忐忑不安是因为我所任教的学校地处乡镇,留守儿童居多,不知道在接下来的三年里会与哪些“牛鬼蛇神”“妖魔鬼怪”打交道。自豪是因为觉得自己拥有了一方小天地----有一群暂时专属于自己的贴心小棉袄和漏风皮夹克。</p> <p class="ql-block"> 开学第二周的某一天,班长突然神色慌张的找到我并且说:“何老师,咱们准备布置教室的一千多块钱不见了”。诧异和生气的同时,我心里想“狐狸”还是出动了,到底是哪个“不要命”的敢冒这样的风险“顺走”班费。于是,我让他把前前后后的经过详细地讲了一遍并且要求他再次去抽屉里找找,是不是放到别处了,最后不出意外他还是空手而归。由于此事涉及金额较大且影响恶劣,所以我当时心想这笔钱不仅要追回来,而且要追的悄无声息,因为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面子”可以说是个别同学的最后一道防线。</p> <p class="ql-block"> 经过和班长的沟通以及一番思索后,我断定此事一定是“熟人作案”,于是下午进教室查人时,我大张旗鼓的说:“今天可能有人误拿了咱们班长的一个东西,我希望在上晚自习之前可以物归原主,否则我将调取教室监控,届时我将移交公安机关”。话音刚落,教室里面叽叽喳喳的一片,都在胡乱猜测到底是谁顺走了班长的东西。令我感到吃惊的是,到第二天早上不仅没有归还东西,而且每个同学都面露无辜、受害者的模样。鉴于第一大战我已然败下阵来,且在教室监控未能正常启用的情况下,我只能另寻出路——求助家长。俗话说的好“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周五放学前按照惯例在班级群里除了总结本周情况之外,我将此事的利害关系做了一个简单的说明,同时希望各位家长可以帮我“破案”。在我刚要踏出校门回家的时候,叮铃铃电话响了,接通电话后一位家长直接问我会不会是她家娃拿走的,听完我手心冒汗,因为我不想承认此事确实是发生在我班某位同学身上,随后了解了一下这个同学的情况。原来这个学生情况特殊,刚出生不到满月,母亲因病去世之前将这个娃拜托给了亲戚,希望亲戚可以帮她将孩子哺育成人,而这位同学的父亲再婚后也不再管教其孩子,所以就是在这样“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情况下,这个同学沾染了一些不好的习惯。挂掉电话之后,另外一位家长小心翼翼的发微信问我同样的问题,简单的聊了几句之后,我心里大概有了底,但瞬间悲从心起,因为在我认为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都不应该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同时觉得应该通过此事做点什么,将这些豆蔻年华、舞勺之年的个别同学引上“正道”。</p> <p class="ql-block"> 星期天的晚上,我注意到一个同学(第一个家长打电话)带了一顶新帽子(虽由于生病有斑秃,但从未带过帽子),并且买了一个新手表,于是下课后我有意找他聊天且谈论他生活的点点滴滴,与此同时将一些水果送给他,看得出他是一个很健谈但严重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由于我和他出生时都自带“土气”,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特别能理解他此刻的想法,上课铃响后他若有所思的回到了教室。晚上十一点左右,有人敲我宿舍门,打开一看原来是这个同学带着另外一个同学(第二个家长发微信)来找我,他们两个一进门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耷拉着耳朵,眼中带泪的给我说:“何老师,我们错了,请你原谅我们”听到他们诚恳地道歉及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之后,惊讶之余又有所欣慰,那天晚上我以“何妈”的身份同他们聊了很多很多.....之后他们将拿走的东西全额奉还,并且主动承担起了管理班级卫生和纪律的重任,在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这两个同学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诸如此类的事情数不胜数,但值得庆幸的是这些“鱼鳖海怪”都在我的“威逼利诱”下“洗心革面”。与此,我在扮演好“严师”的同时也成为了他们心中的“何妈”。正如在我见证他们成长的同时,他们也目睹了我的付出。还记得前两天学生来看我,开玩笑时所说的一句话“何妈,你赶紧趁没有当班主任的这段时间好好休息,看看你为了我们头发都快熬秃了.......”我和学生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是我职业幸福感的源泉,也让我如饮甘醇,陶醉在这种和谐美妙的境界中。</p> <p class="ql-block"> 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育人如治水,不能仅仅依靠约束和规范,更为重要的是要发现每个人的潜能,从源头解决问题。我认为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解惑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传“道”引导他们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让潜能之水自然流淌,在向下扎根的同时依然可以向阳而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