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棚拍人物肖像-少数民族演出服系列

红树林

<font color="#ed2308"><b>出演单位:</b></font><div><font color="#ed2308"><b>广西南宁心连心艺术团展示</b></font></div> <h1> <font color="#ed2308">棚拍少数民族演出服,展现广场舞新风貌</font></h1> <br> 在广西南宁,广场舞正以蓬勃之势向高档化、高质量迈进。众多广场舞团队别出心裁,自制少数民族服装用于演出,为广场舞增添了绚丽色彩。为了捕捉这一当代广场舞的流行发展方向,我们在摄影棚中邀请了广场舞演员,身着她们精心制作的少数民族服装,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棚拍,聚焦展现少数民族的人物肖像特征。<br> <br> 摄影棚内,灯光巧妙布置,模拟出自然而柔和的光线效果,凸显服装的细节与质感。演员们身着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演出服,每一套服装都蕴含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壮族的服饰色彩斑斓,图案精美,展现出壮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瑶族的服饰则以独特的刺绣和银饰点缀,彰显出瑶族的神秘与典雅。<br> <br> 演员们的表情和姿态更是生动地诠释了少数民族的精神风貌。她们或眼神坚定,或笑容灿烂,举手投足间充满自信。这些广场舞演员们不仅在舞台上展现出优美的舞姿,在镜头前也展现出独特的魅力。通过这次棚拍,我们看到了少数民族文化与广场舞的完美融合。<div> 这些自制的少数民族演出服,不仅是服装上的创新,更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体现。当代广场舞正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展现着新的流行趋势,将民族文化传播得更远。</div> <h1><font color="#ed2308">贵州,广西,湖南苗族婚服</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b>黑衣壮族</b></font></h1> 黑衣壮族是广西壮族的一个支系,以下将从其历史渊源、文化习俗、传统服饰等维度展开详细介绍:<br><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font color="#ed2308">历史渊源</font><br><font color="#ed2308">起源与迁徙:</font>黑衣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百越族群,他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迁徙至广西那坡县等地。据传说,黑衣壮的祖先因战争等原因,为躲避战乱而进入深山老林,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繁衍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族群。<br><font color="#ed2308"> </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名称由来:</font>黑衣壮以黑为美,无论男女老少,从头衣到体衣、足衣,全身上下都是黑的,因而被称为 “黑衣壮”。<br>分布与人口:黑衣壮主要集中在广西与云南边邻的那坡县,多数分布在那坡的 82 个村的 377 个屯中,现有 9900 余户,总人口约 51800 余人,占当地壮族总数的 33%。<br><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文化习俗</font><br><font color="#ed2308">宗教信仰:</font>黑衣壮主要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神和祖先神。他们认为天地万物皆有神灵主宰,通过祭祀、祈祷等方式祈求神灵庇佑,以获得风调雨顺、人畜平安。<br><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传统节日:</font>黑衣壮有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等传统节日。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如祭祀祖先、对唱山歌、跳铜鼓舞等,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br><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婚姻习俗:</font>黑衣壮至今严格执行族内婚制,但绝对禁止近亲结婚。青年男女虽然可以通过歌圩等场合自由恋爱,但结婚必须征得父母的同意,要经过媒聘、定命、纳币等一系列礼仪。婚礼在夜间进行,新娘出家门时,其父、兄不能看其出门,新娘出门后,不得回头看娘家,更不能往回走<div><br></div><div><font color="#ed2308">传统服饰</font><br> 男装:男人穿的是前盖大襟上衣,搭配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古装的男装,头上还缠着圈成数圈的黑布头巾,腰间系上一条红布或红绸,既可以驱鬼赶邪,又能显示出威武神勇的气概。</div><div><br></div><div> 女装:妇女喜欢穿右盖大襟和葫芦状矮脚圆领的紧身短式上衣,下身搭配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腰系黑布做成的大围裙,头戴黑布大头巾。其围裙既宽且长,具有装饰、储物等多种功能。</div></div> <h1><font color="#ed2308">京族</font></h1> <font color="#ed2308">族称与族源</font><br><font color="#ed2308">族称:</font>京族源于古代百越,原住越南吉婆、涂山,于明代迁来广西,曾称 “越”“越族”“安南”“唐人” 和 “客人” 等。新中国成立后,依据本民族人民意愿,正式定名为京族,也有 “心向北京” 之意。<br><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font color="#ed2308">族源</font>:一般认为是先秦时期生活在中国南方的百越族群之一支 —— 古代骆越人的后代,是以骆越为主体并吸收周围不同民族,至十世纪以后重新组合成的民族。中国京族的祖先为避越南祸乱,于明代迁徙至中国广西,定居于防城港市的澫尾、巫头、山心三座岛上。<br><br></div><div><font color="#ed2308">人口与分布</font><br><font color="#ed2308">人口:</font>2021 年人口数为 33112 人。<br><font color="#ed2308">分布:</font>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其中东兴市约有 1.2 万人,主要聚居在东兴市江平镇的澫尾、山心、巫头三个海岛上,素有 “京族三岛” 之称。其他京族人口则与汉族、壮族杂居在东兴市江平、谭吉、红坎、恒望、竹山等地及防城港市的其它市县,钦州市也有少量京族人口分布。<br><br></div><div><font color="#ed2308">文化习俗</font><br><font color="#ed2308">语言文字:</font>京族有本民族的语言京语,但语言学家难以确定其语言属系。由于与汉族长期友好相处,绝大部分京族人民都通用汉语(粤方言)、汉文。历史上曾经使用过 “字喃”,是 13 世纪末京族人民在利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的本民族文字,但如今会使用的人极少。<br><font color="#ed2308">宗教信仰:</font>主要信仰有自然宗教、道教、佛教以及天主教,在越南还有高台教、和好教等。<br><font color="#ed2308">传统服饰:</font>男子便装一般穿长过膝盖、无领无扣、窄袖袒胸的上衣,颜色多为浅青、淡蓝或浅棕,搭配宽而长的黑色裤子,腰间束彩色腰带。盛装则是在便装外面套上窄领袖长袍,颜色多为黑,也有青色或淡棕色,头戴黑色或棕色的圆顶毡帽。女性便装下装与男性相似,上装很短,紧身窄袖,无领,有三颗纽扣,不束腰带,青年女性喜欢白、青或草绿色上衣,中年女性常着青色或浅绿色上衣,老年女性多用棕色或黑衣黑裤,且多在上身袒胸处缝一块绣有精美图案的菱形遮胸布 “胸掩”。盛装是类似旗袍但下摆较宽、矮领窄袖的长衫,颜色大多是黑、白或薯莨染成的红褐色。<br><br><br></div> <h1><font color="#ed2308">苗疆少女古风服饰</font></h1> 苗疆这个词多见于明清两代,是指以湖南湘西腊尔山为中心的红苗聚居区和贵州黔东南以雷公山、月亮山为中心的黑苗聚居区。两地为古代文献所称呼的“苗疆”,其苗族聚居人口都在上百万人以上 <h1><font color="#ed2308">苗王服饰</font></h1> <b><font color="#ed2308">水族</font></b> 关于水族的介绍:<br><font color="#ed2308">基本概况</font><br>人口分布:2010 年中国境内水族总人口有 411847 人,主要分布在黔桂交界的龙江、都柳江的上游地带,包括贵州省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独山、都匀等县(市),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丹、宜州、融水、环江等县(市),在云南、北京、上海等地也有少量分布。<br><br><div><font color="#ed2308">语言文字:</font>水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水语支,分三洞、阳安、潘洞等土语。文字为 “水书”,是一种古老的象形文字,由图画文字、象形文字、借用汉文字等组成,记载了水族的历史、宗教、民俗和语言等文化知识。<br>族名由来:水族自称 “睢(sui3)”,因发祥于睢水流域,民间有 “饮睢水,成睢人” 之说。汉字写作 “水”,是水语音译汉后的书写。历史上,水族曾被称为 “百越”“僚”“苗”“蛮” 等,1956 年,根据人民的意愿,正式确认 “水族” 的族称。<br><br></div><div><font color="#ed2308">历史沿革</font><br>族源:对于水族族源,有殷人后裔、百越(两广)源流、江西迁来、江南迁来等说法,其中殷人、百越说较有影响力。殷商时期,水族先民从中原南迁,逐步融入百越族群,后从广西邕江流域离开,向黔桂边境迁移,逐步发展成单一民族。<br><br></div><div>变迁:秦王朝时,水族先民从百越族群中迁徙出来,来到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生活。唐宋时期,统治者设置羁縻抚水州等对水族进行管辖。元代设立云府管辖水族聚居地。明代实行土流并治,驻军与当地水族人民相融。清代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增设府、州、厅、县等。辛亥革命后,三合县、都江县经历了改制与合并,最终在 1941 年合并为三都县。<br><br></div><div><font color="#ed2308">文化习俗</font><br>宗教信仰:水族主要崇拜祖先、自然、图腾和鬼神。他们相信祖先的灵魂会保佑后代,对大树、巨石、水井等自然物也充满敬畏,认为它们拥有神秘力量。此外,鱼是水族的图腾之一。<br><br></div><div>传统服饰:水族男子穿大襟无领蓝布衫,戴瓜皮小帽,老年人着长衫,头缠黑布包头,脚裹绑腿。妇女的服饰多以水家布缝制,无领大襟半长衫或长衫,长衫过膝,一般不绣花边,袖口、裤脚镶有花边,系青色绿花围腰,脚穿尖钩花鞋。</div> <h1><font color="#ed2308">瑶族</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云南苗族</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壮衣服装</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壮族</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