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面说起

仰望

<p class="ql-block">本文原创来自微信公众号:牧心童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晚上吃面,问起母亲前日说的要淘麦子磨面的事,我又一次惊觉了时光的飞逝总是无声无息,已是多年不见淘麦子的景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时候,可喜欢跟着母亲淘麦子了。每回磨面之前,必先淘麦子。先找出家中最大的盆,盛上一大半清澈的井水,分批次倒进适量的麦子,双手不停地搅动搓洗,拿笊篱捞出浮麦,又仔细地拣去石子砂粒等杂物。每遍过完换水,如此反复两到三次。洗净的麦子捞进偌大的筲箕沥水后,薄薄地摊开在竹编的大垫席上晾晒,约莫七八分干时就可收拢,再用筛子或簸箕筛一筛、簸一簸,彻底地将麦粒收拾得干干净净。这样,麦子就可装进口袋运去磨坊磨面了,我们称之为“打灰面”。灰面,就是小麦面粉,大概是取灰白色的意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般情况下,磨坊主会给打两次,头道面粉较白,二道面就偏黄一点。但疼惜粮食的乡亲们常会请他再过一遍,提高出粉率。上次见一对老夫妻,趁磨坊老板在忙,自己打了五道。通常情况下,一百斤麦子可打出面粉七八十斤,但他190斤麦子竟然只出了28斤麦麸。后头出的面颜色上愈深,口感上也会稍粗些,但大家通常是把几道面混合在一起吃的,且得粮不易,也没人矫情,并不觉得有什么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过年之前,淘麦做面是置办年货里至关重要的一环。打了灰面还要压面条,说是冬腊月间压的面条可吃一整年而不坏,所以这也是很郑重而宏大的工程。两三百斤是极常见的,上次一位老人家一次性压了580斤麦子的面,一来自己年纪大了,煮面吃撇脱(方便)些,二是他要分给他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孙子家。他笑着说做活路的时候他一个人,吃的时候一大屋人。好在,他的身体还算硬朗,他也挺高兴儿孙们能喜欢他的劳动成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一边吃一边聊着碗中的面。十月底,开始翻地播种。拿一亩来算,20斤左右的麦种,每斤种子三五元不等。复混肥料需用两袋,140斤,2.5元一斤。病药两到三次,草药一次,每次约20元。看生长情况,中间还可能需要追肥一次。到次年五月份麦熟,请收割机120元。当然,若自己人工收割便算俭省这一项。其余的日常照护、田间管理、扬场晾晒等工序暂且不计。这一亩地若风调雨顺,可收获大约五六百斤麦子。若是遇上极端天气或病虫灾害等意外造成大幅减产的话,就是另外的情况了。比如,长了芽的麦子磨的面黑黑的,口感不是很好,摊饼或蒸馍不容易操作,即使压成面条也是煮成一锅黑汤。但我们依旧会全部吃进肚子里。在农村,每回吃新粮之前必先“敬天”,世世代代秉承着“人命在天,因果轮回”的朴素思想,可不敢随意糟践粮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下时价,小麦1到1.2元一斤。制作成面的话,加工费以麦子计量,打灰面二角五一斤,压面条五角钱一斤。磨出的面粉一斤三块钱,面条成品一斤三块五。若是前后算上从种到收的各项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只有真实地亲历这些秋冬春夏,在一道道劳作的环节中付上巨大的心血和汗水,才会深切地懂得种庄稼的辛苦,它真正是需要炽热而淳朴的情怀,也才更会明白那些以纯粹的用心守护着乡村热土的人们是多么值得尊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一个享用着天出地产之食粮的人,都须得对粮食、对天地,存有一份敬畏之心,不止在麦,不止在面。</span></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t0qYuOhW6Z5sP7etZU3cX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