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有朋自远方来,尽地主之谊,时隔六年,第五次到金门旅游。从2000年至2019年去金门旅游四次,并于2024年9月作“游金门感言”,现发现金门的有些现实情况,有所改变,固再做此篇。</p> <p class="ql-block">为提高游玩效率和舒适感,特意包了部五座位小车,在金门自由行。</p> <p class="ql-block">水头聚落,宛如一颗镶嵌在金门岛西南隅的璀璨明珠,历经700多年依旧熠熠生辉。这里不但有闽南古厝的典雅古朴,又有西洋洋楼的时尚别致。</p> <p class="ql-block">由留洋华侨集资,建于1932年的金水国小,是早年金门规模最大的学校。</p> <p class="ql-block">学校呈“回”字型格局,中间是小礼堂,两边是教室。90年代因学校硬件设施不适应现代教学环境,更换新址。</p> <p class="ql-block">得月楼:建于1931年,由印尼侨商黄辉煌出资建造。它高11米,墙厚40厘米,地上4层,地下一层,楼的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四面都有突出的炮口和枪架,可以灵活转动,以减少射击的死角。能有效防范从海上潜入的盗贼。</p> <p class="ql-block">黄家大院,门、窗都是三层保护。</p> <p class="ql-block">黄家用的家具。</p> <p class="ql-block">黄家人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水头黄氏宗祠紫云衍派(楼)</p> <p class="ql-block">黄辉煌洋楼在水头黄氏所盖的洋楼中最为壮观,现为“风狮爷文物馆”。</p> <p class="ql-block">翟山坑道位于古岗东南方,是八二三炮战后,为战时金门运输战备物资修建的。1963年开始施工,1966年完工。</p> <p class="ql-block">进入坑道右侧有七间值班室供执勤战士住宿。</p> <p class="ql-block">坑道从入口到坑道水道水底落差32米,坑道全长101米,宽6米,高3.5米。</p> <p class="ql-block">底部水道总长357米,宽11.5米,高8米,呈A字型,可以停靠42艏小艇。</p> <p class="ql-block">水道有两个出海口,一进一出。</p> <p class="ql-block">水道出海口之一,现在已经半封闭。</p> <p class="ql-block">出海口水道之一。战时大型运输船载战备物资停在大炮射程之外的外海,由坑道内小艇转运,小艇灵活、速度快,减少被炮击。</p> <p class="ql-block">疫情后的每年10~11月,坑道内举办音乐会。坚固的石壁已不再是冰冷的战备设施,而是被温暖的灯光和艺术装饰点缀得别具一格。音乐在这里回荡,与古老的石壁产生共鸣,仿佛历史与现代在这一刻交汇,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穿越时空的视听盛宴。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和平与艺术的完美融合,展现了金门独特的魅力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莒光楼位于金城镇贤城路1号,建于1952年,由金门防卫司令官胡琏辟建,著名建筑师沉学海设计。莒光楼的命名源于1952年5月蒋介石视察金门时的题字“毋忘在莒”,意为弘扬勿忘国耻、保卫国家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在莒光楼上看到连接大、小金门的金门大桥。在这里可以收到中国电信、移动的信号,而台湾吃到饱的WiFi发射器信号很弱。</p> <p class="ql-block">金城镇的欧厝沙滩上,可以看到明显的大礁石,那就是“沉睡战车”的所在位置。走到战车位置大约需要10到15分钟。这辆战车曾作为金门防部战车炮射击训练的目标靶,后因训场裁撤而被留置在现地。</p> <p class="ql-block">金门老街旁代天府是金门地区重要的宗教信仰中心,供奉着唐代大臣李、池、吴、朱、天范五府千岁神像,俗称五王。代天府采用传统的歇山重檐屋顶,顶上铺着色泽瑰丽的琉璃瓦,使得整个建筑显得金碧辉煌、大气典雅。</p> <p class="ql-block">金门老街中的模范街是最规范最干净的街道,阿公豆花是网红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金门老街小商店现在买的东西价廉物不美了,金门贡糖不一定是真货,年份长的金门高粱酒可能是重新罐装的(旧瓶装新酒),与我上篇“游金门感言”的观点不一样了。</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老街标记店吃。和厦门吴再添或沙县小吃有点类似,价格也合理。</p> <p class="ql-block">墙上有郭台铭签字。吃完饭往金湖镇开拔。</p> <p class="ql-block">陈景兰洋楼位于金门县金湖镇正义里成功村1号,由旅居新加坡的华侨陈景兰于1921年建造。是一座两层西式白色建筑,外观纯白色,左右对称,并用许多雕花作装饰,增添了西洋气息。洋楼内部展示金门华侨历史与洋楼的整建过程,游客可以参观曾经的教室、古典家具等。</p> <p class="ql-block">日本占领金门时,这里是日本军司令部,后国民党军接管,做军人招待所。现归还由金门政府管理,二楼设有咖啡厅。</p> <p class="ql-block">陈景兰洋楼旁,矗立着金门日报的旧址,其旁边有一座凉亭,是拍照洋房的最佳角度。</p> <p class="ql-block">洋房正前方是花园,从花园可以通向成功海滩。可见洋房选址是很讲究风水学的。</p> <p class="ql-block">车子向着琼林蔡氏村前行。</p> <p class="ql-block">国民党军队进驻金门后,将琼林村纳编为战斗村,(因琼林处于金门蝴蝶地理形状的中心)1976年开始修建民防地下坑道。</p> <p class="ql-block">坑道以琼林村公所为中心,向南北挖掘,坑道全长1350米,宽1.2米,高1.7米,分南北两个方向接到村中道路的重要建筑物,也可通到村外的重要路口的枪堡射口,村办公室下设一指挥所,连结村落中各防空洞、碉堡、机枪堡、民宅等。</p> <p class="ql-block">民宅通往坑道的地下室,现在成了储藏室,有些琼林有钱人,大量收购金门高粱酒存储,所以现在要买酒可以到这里或到金门高粱酒厂向工人买福利酒,便宜又好货。</p> <p class="ql-block">通往风狮爷的坑道出口。</p> <p class="ql-block">再次来到古宁头战史馆感慨良多。这些年战史馆也与时俱进,拍摄的古宁头战役历史记录片加入AI元素,使图像更清新,立体感更强,声音效果更加震撼,播控室中正面,左面、右面墙同步播放画面,但屏幕的注解词分别是用中文,英语,和日文,满足不同游客观看需求,比我2007年从台湾学习交流返回第二次到金门看到的黑白视频,效果好多了。</p> <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24日晚,解放军3个团一万人乘206艘木船,(征集不到更多的船)从莲河、大嶝岛、后村等地起航,于25日凌晨2点在大金门岛北部登陆。<span style="font-size:18px;">本打算登陆琼林村,再分东西两面向国民党军发起攻击,但因指挥参战这场战役的都是北方官兵,不懂洋流和风向的影响,结果所有船只都飘向西北面的古宁头,北山,林厝等。</span>而由于潮汐影响,登岛船只大多搁浅在沙滩上,暴露了行踪,打乱了作战计划。</p> <p class="ql-block">10月24日白天,金门大批驻军正好在这一带战备演练,晚上大部队撤走。好巧不巧有一部坦克吊链,抛锚在海边,现场指挥瑚琏司令命令两部坦克的八名官兵连夜抢修,25日凌晨坦克修好,本来已经要开回驻地,但官兵发现海面有大量解放军乘船进犯,报告走在回程的瑚琏。瑚琏与林彪同是黄埔军校毕业的杰出指挥家,立刻下令部队返回。</p> <p class="ql-block">解放军虽然损失巨大,但仍英勇奋战,这是攻入北山村后占领的古洋楼做前线指挥部。</p> <p class="ql-block">这场战役从24日一直战到27日,从墙上密密麻麻的弹孔就能看出这场战役的激烈程度。解放军在失去后援的情况下,牺牲人员共9086人(包括船工、民夫等),国民党军也付出了重大伤亡,死六千多人。</p> <p class="ql-block">解放军最后九百多人,在弹尽粮绝下,被逼到北山下俘虏。被俘人员被关在台中的干城兵营。这些俘虏还被押往了东海岸绿岛的“新生营”实施“新生训练”。</p> <p class="ql-block">古宁头战役是解放战争的耻辱,在之后的八二三炮战中,我军狠狠打击了金门的国民党兵,报了一箭之仇。</p> <p class="ql-block">这是北山播音墙,是八二三炮战后,国民党对大陆的宣传阵地。记得1978年,我到厦门黄厝参加电影公司组织的放映员短期培训,就可以很清新的听到它的广播。</p> <p class="ql-block">这是北山汪姓宗族盖的楼群。</p> <p class="ql-block">最后回金城镇圣祖贡糖门市部买些贡糖,再到水头码头免税商场买几瓶金门高粱酒,结束一天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金门之行后感慨良多:解放战争后,金门与厦门分别成为了国共两党统治下的前沿阵地,直至1978年前,两地一直处于敌对状态,双方时刻准备着进攻与反攻,不遗余力地进行渗透、攻击及策反宣传。在那段岁月里,我们这代人每当防空警报响起,便需从教室紧急撤离,躲入防空洞或坚固楼房的底层避难。文革期间乃至中学时代,时常听闻有人偷听敌台广播,或在海滩试图偷渡金门却被捕获的消息。</p><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中后期,年轻的心开始萌动,对邓丽君的甜美歌声及港台流行歌曲产生了浓厚兴趣。记得初闻《绿岛小夜曲》,误以为它是专为厦门而作(因厦门亦有“绿岛”之称,且有一颇受欢迎的绿岛餐厅),故而倍感亲切。</p><p class="ql-block">进入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厦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已跻身现代化都市之列。反观对岸的金门,其面貌似乎仍停留在七十年代初期的厦门,尽管道路铺设得更为整洁干净,但整体变化不大,工业体系薄弱,高科技企业匮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不同制度所带来的差异。</p><p class="ql-block">然而,展望未来,金门与厦门完全有可能携手共进,实现共同发展。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两地可以加强经贸合作,促进文化交流,共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让人民在共享繁荣的同时,也能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通过共同努力,金门与厦门定能共创美好未来,成为和平与发展的典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