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br> 兔走乌飞,逝者如斯!转眼间年关将至。说到过年,家家户户都免不了写春联、贴春联,时至今日,这一传统民俗,虽然有所存续,但已经是同中有异了,因为大量的印刷品出现,外表的光鲜亮丽,少了翰墨香,而多了刻板味。严格的讲,不足以等同传统书法艺术的形式美,至于精神和内涵更是不足为道了。<br> “春联”在历史上的古往今来,自有定论,无需赘言,而作为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的民俗门类,它的涵容量是非常之大,而不仅仅是其本身,首先是书写春联的书法艺术之美,这在当今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真、草、隶、篆,异彩纷呈,争相媲美。相传书圣王羲之,有一次过年,为写春联很是烦恼,原因是他的书法艺术太过精美,写好的春联这边刚贴好,转眼间就会被人伺机揭走,反复多次,因为是过年,再者人家也是出于对自己书法作品的珍爱,所以王羲之又不好动怒。后来临近中午时分,他心生一计,随手写了一幅春联,上联是“福无双至”;下联是“祸不单行”。果然奏效,让人望联却步,一直到傍晚时分也不再有人来揭取了,王羲之见时机已到,便拿着毛笔在这幅对联的下方又添了两行字,即: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这个故事可能纯属后人的杜撰臆造,但它至少说明了一个事实,就是春联的书法艺术美,必须要服从于文词内容。<br> 说到春联的内容,是非常有讲究和针对性。家父是个读过私塾的人,虽然后来没有能够著书立说,但古往今来、天文地理都很能通晓,在我们看来,只是在过去读了几年书的人,对知识的整合与专注,却让我望尘莫及,尤其是家父写了一手好字,颜真卿《勤礼碑》的雍容宽博的气象,是一望便知,扑面而来。每年写春联的时候,不单是左邻右舍,甚至是临近村庄的人,都会拿上一卷红纸,跑来请写春联,由于长期的暗熟于目,感印于心,对后来的我影响非常大,以至于子承父业。我们说春联的内容针对性非常有讲究,不同年龄、身份、职业,都能恰到好处,诸如长寿老人的春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做生意经商的则以财源广进“通四海、达三江。”“勤俭”二字是中国人最普遍的信条,以二字为首的藏头联,“勤为摇钱树,俭是聚宝盆。”看似迂缓俗套,而在现实生活中却以此可以创业,以此可以守成。因为,勤是对自己的策励,俭是对自己的节制。还有更令人为之赞叹的是于人的身份来量身定做的春联。记忆中,当时村子里有一位喜欢读书且德高望重的老党员,有一年,请父亲写春联,写前父亲沉思片刻,然后一挥而就,“博览百家论,独专一马列。”对仗和内容都非常贴切。而且在每一年写春联即将结束的时候,家父总是把写春联裁下来的“边角料”也物尽其用的随手写了许多“福”字,还有诸如“开锅饭香”,“开门大吉”,“出入平安”之内的吉祥用语赠予他人,这些看似过时的文词,都充满着对来年的期许与祝福。<br> 写此文章之际,借新机以还旧愿,深深地缅怀我的父亲。<br> 古人说,世事洞明,处处留心都是学问。在每年写完春联,我都会带上一个笔记本走街串巷,去收集谪抄春联。人生能将一个好的习惯由始至终去坚持,其本身就是学问。这期间春联的不同书写形式与风格,会为来年的创作提供借鉴。有一年春节过后,我一如往常去抄写春联,在一个巷子里,一户人家的门前打扫得干干净净,其院子的大门虽然老旧,但一幅规整春联的内容,让我为之驻足流连。上联是“山川异域”,下联“风月同天”。我之所以为之动容,是因为非读书和有一定传承的人家是写不出此联的,此联的出处非常有历史,是当年唐代高僧鉴真带领众多佛子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时,在每一个僧人袈裟的带子上都绣着四句话,“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无论是书法艺术水平还是内容都让人惊叹不已。往返多次,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理敲开了大门,当一位衣冠简朴,身怀古风的老人映入我的眼帘的时候,也许是宿世的因缘所定,才有今世的人生“邂逅”。有人说,在人生关键时刻遇到一位高人或读上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你的一生一世,诚哉斯言!<br> 更为奇妙的是,多年前,我家有个邻居,是从外地迁移过来的,在一年写春联期间,他家的主人识字不多,出于尊敬,我问他有没有自己选定的春联内容,他说祖上是耕读传家,小的时候记忆中,家里过年写春联,常写一幅门对子(春联),由于时间久了,只能记得上联是“春来天上原无色”,下联只能仿佛“雨到……有声”。我曾经拟以“地下”或“尘世”,都感到不妥。多年以后,我到杭州旅游,饭后在西湖边散步,霓虹灯下见一酒吧,其名“天上人间”,见此,我恍然大悟,横梗在我心头多年悬而未决的“公案”,“春来天上原无色,雨到人间方有声”,终于有了着落,感慨之余,让我领悟到,只要你有心、用心、留心,在人生的所经、所励、所见之间,总会给你以惊喜,而这种惊喜的出现,是由于初心不改而一贯到底的,同时也是岁月的沉淀和缘分的传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