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游大西北(十二)

清风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从喀什到若羌</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0月6日早上,从喀什出发,沿土和高速行驶500多公里,于晚上6点到达和田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和田,古称“于阗”,是西域36国之一。于阗在藏语中是“产玉石的地方”,著名的和田玉就产于此地,故和田被誉为是中国的玉石之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清期初年于阗改名和阗,新中国成立后,又将和阗改称为和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和田是新疆最南端的一座边陲小城,地处喀喇昆仑山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之间,属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一年中,大半时间都是风沙天,因此,当地妇女,头上常年都裹着头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达和田后,稍事休息,我们便乘坐出租车来到和田夜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和田夜市是和田,也是新疆最著名的一张旅游名片。和田夜市汇聚了新疆几十种地道的特色美食,被当地人誉为最佳的“深夜食堂”。2016年,自央视新闻对和田夜市进行专题报道后,和田夜市日益红火,现己成为南疆遐迩闻名的夜市文化。来到和田,和田夜市是必访之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和田有两个夜市,我们去的是位于人民西路的老夜市。老夜市是当地人最喜爱的夜市,这里的市井气息和烟火味更浓,更接地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夜市最早是一个路边摊贩市场,随着市场的日渐繁荣,当地政府因势利导,将扶贫政第落到实处,投资将路边市场进行扩建改造,既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使和田夜市成为和田地区的一张美食和旅游名片。</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和 田 夜 市</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夜市的营业时间是晚上8点到凌晨2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晚上8点,钟声一响,早已等候在外的游人蜂拥而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夜市是建在室内的一个长长的商棚中,从东到西一条直线,长约300米,左右两边共设有260个摊位。商贩大多都是维吾尔族人,食品也以新疆美食为主。一踏进夜市,热腾腾的香味扑面而来,各种美食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和田位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饮食以烧、烤为主,夜市中的主打美食亦是烤肉。烤肉的食材很丰富,骆驼、牛、羊、鸡、鸭、免、鱼、鸽子、蛋、包子,几乎什么东西都能烤。除此而外,还有什么馕包肉、肚包肉、米肠子、面肺子、胡辣羊蹄子、南瓜烤肉、缸子肉、拉条子、手抓饭、酸奶粽子等各种各样的新疆特色美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夜市走了一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身怀绝技的厨师现场制作美食,让我领略了新疆独特的饮食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疆烤羊肉串最著名的是红柳烤肉。厨师将新鲜的红柳枝剥皮后穿上羊肉放在炭火上烤,在烤的过程中,红柳枝分泌出的红柳汁液浸在羊肉上,其香气被羊肉吸收,既分解了羊肉的膻味,还将红柳树特有的香味注入肉中,红柳烤肉正是因有这样一种独特的香味而受到食客的喜爱青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烤骆驼肉是和田夜市的特色美食,因骆驼体型太大,骆驼是在馕坑烤熟后,再到夜市上加工售买, 烤骆驼的肉质鲜嫩,口感独特,也是深受食客喜爱的一道美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酸奶粽子是新疆地区特有的风味小吃,其制作过程是将粽子煮熟后,加上果酱,再淋上当地的手工酸奶,咬一口,酸甜而冰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和田夜市还有一道招牌菜叫“三蛋一星”,这道菜是用鸽子蛋、鹅蛋、鸡蛋,去除蛋清后加入藏红花、蜂蜜和玛卡一起混合烤制而成的,这是一道口感独特,营养丰富的美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红柳烤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烤全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夜市里还有一个戏台,游客在品尝美食时候,还可以欣赏当地具有民族风情的歌舞文艺表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夜市逛了几圈,美食品尝不多,但饱了眼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天早上9点,从和田出发,沿土和高速继续东行。中午12点,进入于田县境内,当车经过市区时,透过车窗,看见广场上有一尊毛主席与一维吾尔族老人握手的巨型塑像。因距离较远,看不清塑像底座的文字。搜索记忆,印象中,60年代的小学语文教材有篇课文叫《库尔班大叔见到了毛主席》,课文讲述了一位出生在新疆于田县,名叫库尔班·吐鲁木的维吾尔族老大爷,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在北京见到了毛主席。塑像中,毛主席与之握手的维吾尔族老人应该就是库尔班·吐鲁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于田服务区,我的推测得到了证实。库尔班·吐鲁木是于田县人,于田县政府将库尔班·吐鲁木的事迹纳入了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在于田县中心的团结广场上建立了一座毛主席与库尔班·吐鲁木握手的塑像,并在于田县建立了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在于田服务区也增设了一个库尔班·吐鲁木宣传专栏,在宣传专栏门外,还陈列着一辆库尔班·吐鲁木赶毛驴拉货物的木架子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于田服务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站在库尔班·吐鲁木宣传专栏前,睹物思人,思绪把我带到50多年前的小学课堂上,语文老师讲述库尔班·吐鲁木的事迹,至今记忆犹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库尔班·吐鲁木出生于1883年,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双亡成为孤儿,他从10岁开始就一直给巴依(地主)当长工,住的是羊圈、牛圈,过着衣不敝体、食不裹腹牛马般的生活。后来,他实在忍受不了巴依老爷的奴役和剥削,逃到戈壁荒漠过了17年的野人生活。新疆和平解放后,是解放军将他从戈壁荒漠解救出来,库尔班·吐鲁木获得新生。土地改革后,库尔班·吐鲁木分得了土地、住房、毛驴,勤劳的库尔班·吐鲁木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库尔班·吐鲁木心中明白,他的幸福生活是共产党毛主席带来的,为此,他萌生了一个愿望,到北京去,当面向毛主席致谢。1956年丰收之后,70多岁的库尔班·吐鲁木带着自己种的葡萄、哈密瓜等土特产,骑着毛驴就向北京走去,县委书记听说后,在前往乌鲁木齐的路上拦下库尔班·吐鲁木,县委书记告诉老人,于田县离距北京很远,骑着毛驴一个月也到不了北京,你只要在社里干好你的工作,评上劳动模范就可以去北京见毛主席。听了县委书记的话,库尔班·吐鲁木返回后,工作更加努力,1958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终于到北京受到毛主席接见,并与毛主席握了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5年5月26日,92岁的库尔班·吐鲁木因病去世。为弘扬库尔班·吐鲁木热爱祖国、珍视民族团结的精神,和田地区政府将库尔班·吐鲁木的故居辟为纪念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库尔班大叔是民族团结的典范,他爱党、爱国的情怀,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影响和感染了几代人,至今, 库尔班大叔已成为了于田县乃至和田地区的一张响亮名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午一点,离开于田服务区,车行1个多小时,经民丰县进入塔里木沙漠公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疆有四条沙漠公路,分别是轮台县至民丰县沙漠公路、阿拉尔市至和田市沙漠公路、阿拉尔市至且末县塔中沙漠公路、尉犁县至且末沙漠公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经民丰县进入的这条沙漠公路,于1993年动工修建,1995年竣工,是新疆修建最早的一条沙漠公路,也是中国第一条沙漠公路,它北起轮台县,南至民丰县,全长522公里。因这是穿越塔里木盆地的第一条沙漠公路,故又称塔里木沙漠公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塔里木沙漠公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这里自然环境恶劣,属干旱地带,天无飞鸟,数百里内,杳无人烟,被称为中国的“死亡之海”。但是,“死亡之海”有宝藏,上世纪80年代初,经勘探发现,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的塔里木盆地蕴藏着巨大的石油资源,修建沙漠公路的初衷,就是为了开发塔里木盆地的石油资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流动沙漠中修建公路,是一项前所未有的艰巨工程,但中国工人开创了世界上在流动沙漠中修建公路的先河。1995年,塔里木沙漠公路建成通车,在为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采提供了保障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南北疆的交通状况,民丰县到乌鲁木齐的路程缩短了1000多公里,由阿拉尔市到若羌也缩短了700多公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沙漠公路是中国公路史上的一个创举,也是新疆的一个独特景观,我们从喀什绕道塔中镇去若羌县,就是奔着沙漠公路而去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刚进入沙漠公路,就遭遇了一段被水冲毁的烂路,路面坑坑洼洼,布满碎石,坐在车上,犹如身坐摇篮,左右晃动。大家的心都悬了起来,难道沙漠公路都是这样的路?幸运的是,这段烂路行驶30多分钟后就结束了,当车平稳地行驶在标准的等级公路上时,终于松了一口气,可以坐在车里心无旁骛地观赏大漠风光了。</span></p> <p class="ql-block">被水冲毁的一段沙漠公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沙漠公路限速40公里。不过,我们穿越沙漠公路就是为了亲身感受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独特景观,40公里的限速并没有影响我们心情。一路上,即停即走,观景拍照,浩瀚的大漠风光,令我们兴奋不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一段路后发现,在公路的两侧的沙丘上,分别栽有红柳、沙拐枣等耐旱沙生植物,原来,这些耐旱植物是为保护公路而营造的绿色林带。这条沙漠公路全长522公里,而流动沙漠就长达446 公里,如果没有这些绿色林带,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动沙漠就会将公路淹没。因比,沙漠公路修建后,为保护公路,中国的道路工程师就设计了这条保护公路的绿色林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沙漠公路的绿色林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条绿色林带全长400多公里,在公路下面,铺设水管,全线采用滴水灌溉技术,每隔2公里设立一个浇灌增压站,每隔5公里设立一个水井房,全线共有108个水井房。水井房工人的职责就是照管所在的护水站,每天徒步几公里,护理路旁的植被,检查滴灌管线是否完好。水井房工人的生活非常清苦,最大问题是寂寞,因此,水井房大都是由一对夫妻看护。但也有例外,我们参观的一个水井房,就只有一个人,经交谈得知,这位四十来岁的水井房工人,是陕西人,已在此工作了十多年,因生活太寂寞,准备再干两年就不干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水井房工人非常辛苦,沙漠公路的安全畅通,有他们的功劳。作为沙漠公路的游客,对他们的尊重,就是不在公路上留下任何垃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沙漠公路中的水井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沙漠公路且游且行,于晚上8点钟,到达位于塔里木盆地中部的塔中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塔中镇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被誉为中国沙漠第一镇。塔中镇成立于2015年,是一个因石油而生的年轻小镇,建镇之初,塔中镇主要是为塔中油田提供配套服务,随着沙漠公路的旅游发展,塔中镇亦成为沙漠旅游的交通枢纽和补给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塔中镇是一个袖珍小镇,站在镇边,一眼可以看到尽头。镇上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幢建筑,周边全是沙漠。镇虽小,但酒店、加油站、汽车修理、各色餐饮以及生活超市等一应俱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晚,入住塔中镇漠沁佳源快捷宾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天早上9点,离开塔中镇,继续在沙漠公路上穿行。从塔中到且末这条沙漠公路,是塔里木沙漠公路的支线。虽然都是沙漠公路,但这条路的景致与昨天略有不同,道路两旁的沙漠,有许多相互连接的十字网格。这些十字网格叫草方格,其主要作用是固沙防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沙漠公路中的草方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草方格是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流动沙丘上扎成一米见方呈网状分布的挡风墙,网格中种上耐旱的树种,其作用是通过增加沙地表面的粗糙度,削减风力,风力减弱便无力携走沙粒。同时,草方格上的麦草、稻草还可以截留降水,使种下树木易于成活。从而达到防风固沙和涵养水分的目的。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草方格外侧,还有用尼龙网、芦苇搭建的一排阻沙栅栏,远远望去,栅栏和草方格随沙丘绵延起伏,犹如一条长长的锁链将黄沙牢牢缚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草方格,是沙漠公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即将进入且末县时,我们惊喜的发现,公路两边的沙漠中,忽然出现一大片野生胡杨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停车,钻进沙漠,近距离地观赏胡杨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缺水,一些枝干纤细的胡杨树已经枯萎,但那些树干粗壮、枝繁叶茂的胡仍傲然挺立在沙漠中。这些胡杨虬曲盘旋,形态各异,吸引着我们久久不愿离去,在胡杨林中来回穿行,观赏、拍照,直到手机电快用尽了,才心满意足地回到车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进入且末县后,沿若民高速一路向东,于晚上9点到达若羌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