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耕石上

国健康

<p class="ql-block">孙葆元</p> <p class="ql-block">  男人有了钱买房买车,买不起房的买烟买酒,男人嘛,浑身的气概全靠这点东西撑着呢。阿国有了钱买石头,田黄石、青田石、寿山石、昆仑冻石,广西冻石、甚至水晶、玛瑙收罗一屋。前些日子他在朋友圈展示了一对田黄石料,看的人眼馋,一问,每克两千元!这是治印的石料。人生在世,有一方好印,佩挂在身侧便是得意的人生。佩印是古人的做派,象征守信。言行一致,没有佩印的人在世上诓人的。我偏不信,指着史书说,你看,掌着印窃国害民的大有人在。人家说我抬杠。不管怎么说,现在没有佩印行走的了,是时风变了。但是书案上放一方好印,精气神就提起来了。何为好印?石料好,刀法好,二者兼俱,是天工与人工合一的艺术品。阿国就是一位治印的高手!</p> <p class="ql-block">  阿国家里石头多,世界就斑斓。我问过他,拿金条换你的石头,换不换?阿国摇摇头,不换!为什么不换?阿国住在石头里,石头是他的魂,你给他换掉,他的魂往哪里安放!一连几周没有阿国的电话了,打电话过去,半天才接通,电话里的阿国声音疲惫,原来他摊上事了。一位顾客请他刻制肖像印,把照片发给他,选石,定尺寸,然后他把照片上的肖像搬到章石上。诺大的人像落到方寸之间,操刀镌刻,刀刀精准,如耕夫恳田,绣孃飞针,打磨十数遍才能得到。不想那人取印,左看了右看,看了半天说,不像!拒绝付钱。这可把阿国气坏了,工费、石料费都不说,只这“不像”二字不是侮辱他吗!</p><p class="ql-block"> 阿国家的石头顿失斑斓。我去探望他,阿国拿出那枚印章,怕我看不明白,钤了朱泥印在纸上。我看着那肖像,刀法真好,刀刀果断,行云流水。没有滞刀,脸部的线条就流畅,像与不像,我没法评价,我没见过本人,下不了定论。</p> <p class="ql-block">  阿国仍然气呼呼地,看来这件事对他打击不小。</p><p class="ql-block"> 我请求看看他的印谱。他的印谱堆积如小山,除了名章,闲章还有肖像印章。千余枚印记如军阵排列着,颇有威势。粗略翻一翻,那些印风格不一,有的字迹端秀,细刀如走田畛,构筑了陇的方阵;有的却狂刀如砍,一方形体便苍劲。赏印看刀,刀法决定印的艺术质地,阿国印谱中每一枚印章都有一个故事。他治印的起跑线划在十多岁的少年时期,治印是印家的艺术高度,他那个时候的水准只能叫刻图章。手里的刻刀是钢锯条磨制的,简陋到让专家嗤之一笑,跑到第一百货公司文具柜台买一种冲牙章料便是他刀上的舞台。冲牙章料看起来像象牙,其实是人工合成的仿象牙,硬度适刀。章料掏空了一个少年口袋里所有的零钱,这是他走向艺术殿堂丹墀的学费。篆刻家的路是用刀锋走出来的,一千余枚印章要走多少刀?没有人计算过这种傻问题,恰恰是刀耕的不懈成就了他印谱的丰稔。</p> <p class="ql-block">  阿国工作了,刀不离手,行刀不缀,只是买章料的钱多了些许,不用再索取父母的薪资了。知道他会刻章,单位的职工纷纷求他刻章。那个时代俭朴,生活也有着俭朴中的规矩。什么都能简,领工资的手续不能简略。领工资是人生最大的事,要在底账加盖名章,方能将钱与工资条一块领取到手。职工大多没有名章,摁个手印完事。体面的职工才掏出印章一钤,这一钤就钤出了古人佩印的风范。大家效仿,街上印社不少,刻一枚图章需五六元,是一周的生活费用。许多人缩回手去,还是那个摁手印潇洒,两只手十枚印呢!一个会刻印的阿国就在身边,纷纷找来。阿国不拒,乡里乡亲,工友师徒,节俭时代的相帮互助是一个时代的美德,刻刀一持就不可收,百十印章刻出去,这下可好,会计科工资底账成了阿国的印谱!</p> <p class="ql-block">  阿国刻出了人缘,职工推选他做工会主席,他就成了地地道道的仆人,工作时间为职工服务,工余时间为职工佩印服务。艺术是从民众的需求中走出来的,步步成形,由形而神,然后出神入化。</p><p class="ql-block"> 就这么翻着,翻到肖像谱。阿国说,看看,你认识几个?前面是毛主席几个时期的肖像,不肖说,我都见过。有些是木板画,把这些像刻在石上,则是头一次见识。周总理依然抚膺而笑。后面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是标准像的版画形式,其余鲁迅、齐白石、郭沫若也是相识如友,我还是认出了吴昌硕、张大千、黄宾虹、徐悲鸿、丰子恺、老舍、钱钟书、冰心、巴金、杨绛、启功、陈师曾、林徽因,徐志摩。“认出了”就是一个标准,印章不是雕版印刷,象与不象是由基本线条构成的,如何从影像中找出最准确的脸部线条,是雕刻家的心领神会,然后转换为刀。造诣在此,惟妙惟肖!</p><p class="ql-block">那枚齐白石的像印就是齐白石的孙女齐秉慧女士托人找阿国镌刻的。几乎每一枚肖像后面都有艺术家们交往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肖像入印,华夏仅有。尽管先秦的泥封已有图形出现,但是作为人物肖像是清朝中期的事。当时苏州篆刻家黄瀛叔为他挚友王芑孙的夫人曹贞秀作肖像印,首创这种艺术形式。</p><p class="ql-block"> 王芑孙是著名的文学家,犹精辞赋。夫人曹贞秀字墨琴,也是名冠江南的女书法家、画家。夫妻双璧,名冠江南。印为书画缘。篆刻史载:黄瀛叔刻王芑孙夫人曹墨琴小影。即篆刻史上第一枚肖像印,据说此印藏于西泠印社。试想,这是相当难的,那个时候没有摄影照片,印家等于在石上打稿行刀。肖像印自始就是一门绝技,目前国内操刀者并不是很多。</p> <p class="ql-block">  阿国指着一个肖像问我,这是谁?我却不认识。</p><p class="ql-block"> 阿国告诉我,这是已故中央美术学院戴泽教授,他青年师从徐悲鸿先生,是我国第二代油画的代表人物。那年找到他,求一枚肖像印,留下了此谱。说着便指着一幅幅肖像图给我介绍,多是美术界、书法界的大师级人物,这些人眼光凌厉,识玉识珠,如何能在他们的眼皮底下玩弄小聪明?篆艺是严谨的,如同纸上行笔,没有废笔。石上行刀,不能有多余的刀痕,多一刀残,少一刀瑕,稍一走神,在眼角眉稍碰掉一点都影响造型的效果,全印报废。这是治印家的精神!</p><p class="ql-block">阿国姓国。我和他开玩笑说,你是一个围墙内弄玉的人。他说,几块石头而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4.4.25草于国熙台 </p> <p class="ql-block">作者:孙葆元</p> <p class="ql-block">作者:孙葆元</p><p class="ql-block">孙葆元,笔名:镌璞。中华辞赋社会员,山东作家协会员。</p><p class="ql-block">著有:</p><p class="ql-block">1、电视连续剧:</p><p class="ql-block"> 历史题材《一天浩曲》35集</p><p class="ql-block">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走出茫茫夜》60集</p><p class="ql-block">都市题材《同根兄弟》35集</p><p class="ql-block">2、电影剧本:</p><p class="ql-block">《灵岩寺》120分钟院线电影。</p><p class="ql-block">《圆缺》120分钟青春、爱情院线电影。</p><p class="ql-block">《涌泉计划》120分钟谍战电影。</p><p class="ql-block">《寻找碣石宫》120分钟悬疑电影。</p><p class="ql-block">3、长篇小说:</p><p class="ql-block">《相煎急》</p><p class="ql-block"> 中短篇小说、散文百余篇及诗词、散曲作品发表于《文艺报》、《文学报》《山东文学》《齐鲁晚报》等各报刊。</p><p class="ql-block">4、获奖情况:</p><p class="ql-block"> 《念奴娇 辛亥革命百年》获北京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一等奖。</p><p class="ql-block"> 《舜迹,一缕原始的绿痕》获2015年齐鲁晚报、历下区作协:《曲水亭杯》一等奖。</p><p class="ql-block"> 《笔为心桥》获2017年《文学报》湖州市委宣传部《湖笔的故事》全国大赛一等奖。</p><p class="ql-block">《追随一支指引着真理的队伍》获2017年济南市委宣传部、济南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庆祝建党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二等奖。</p><p class="ql-block">中篇小说《向生命致敬》获2014年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作家协会“中国梦”主题征文三等奖。</p><p class="ql-block">《周庄 夜 梦》获2015年《文学报》昆山文学艺术联合会全球华人创造优秀奖。</p><p class="ql-block">《青春作伴》获2015年舜网“十艺济南 梦的家园”小说类二等奖。</p><p class="ql-block">《济南印象》获2014年舜网“美丽泉城我的梦”三等奖。</p><p class="ql-block">电影剧本《灵岩寺》获2015济南市委宣传部等五单位“十艺济南-传承网络文学大赛”电影剧本类三等奖。</p><p class="ql-block">《巡狩北极阁》获1017年生活日报、历下区作协“历下民间文学”征文优秀奖。</p><p class="ql-block">散文《生当如泉》获2016年济南园林局,济南日报“我与泉水”征文三等奖。</p><p class="ql-block">小说《玉碎》获2018年中国小说学会和“七彩云南”“玉德”征文特等奖。</p><p class="ql-block">散文《云想衣裳》获2018年济南市委宣传部和《齐鲁壹点》“梦想与辉煌。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二等奖。</p><p class="ql-block">小说《上天街》获2019年山东文学社与泰安市“泰山挑山工文学艺术形象征集”金奖。</p><p class="ql-block">散文《泉魂三昧》获2020年济南市城乡水务局“我的泉水故事”二等奖。</p><p class="ql-block">散文《品泉》获2020年济南市城乡水务局“我的泉水故事”三等奖。</p><p class="ql-block">散文《腕上》获2021年淄博市作家协会、山东理工大学、淄博晚报“三转一响”征文一等奖。</p><p class="ql-block">散文《庭院深深》获2021年齐鲁壹点“山上的生活”征文一等奖。</p><p class="ql-block">散文《齐鲁祭坛》获2022年第二届“青未了”散文奖二等奖。</p><p class="ql-block">散文《信之重,任之托》获2022年第二届青未了金融散文奖一等奖。</p><p class="ql-block">散文《站在那大河的转折点上》获2022年济南文学艺术联合会“百名作家写黄河”一等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