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信片】《河南古墓壁画大观》_河南古代壁画馆_2020年

情非首尔Ⅱ

洛阳古墓博物馆(河南古代壁画馆)占地面积130亩,建筑面积21567平方米,按照展陈内容可以分为《葬制大观——洛阳历代古墓集萃》、《洛阳北魏帝王陵》和《砖画青史——馆藏宋金雕砖展》三部分,其中《葬制大观——洛阳历代古墓集萃》分为《此岸彼岸——古代墓葬文化展》、《河洛遗冢——洛阳典型墓葬陈列》、《地府千秋——河南古墓壁画大观》三个展览。<br><br> 《此岸彼岸——古代墓葬文化展》利用图片、文物、模型、多媒体检索四位一体的展陈方式,通过解放以后尤其是近些年洛阳重大考古发现向观众打开一扇古代墓葬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大门,让观众通过古人对墓葬营建的执着和重视,去解读不同时期墓葬中建筑、壁画、雕塑、器物、装饰、铭文背后产生的思想情感和伦理道德。<br><br> 《河洛遗冢——洛阳典型墓葬陈列》将原有陈列中的九个朝代25座古代墓葬,按照时代顺序分为青阳古冢、荆棘铜驼、烟云邙岭和古墓丹青四个篇章,营造沉浸式感官体验,向观众讲述洛阳古代墓葬的演变发展以及墓葬中蕴藏的时代信息和文物故事。<br><br><font color="#ed2308"> 《地府千秋——河南古墓壁画大观》共展出河南地区从两汉至民国时期18组65幅185平方米的古代壁画。</font><br><br> 《洛阳北魏帝王陵》集中展示北魏洛阳时期帝陵的陵寝制度以及景陵背后精彩的北魏故事。<br><br> 《砖画青史——馆藏宋金雕砖展》展出106块宋金雕砖,分为永为供养、大善至孝、美好祈愿三大类别,通过参观能够系统了解中原地区宋金时期人们的世俗生活和精神追求。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孟津新庄五代墓壁画</div><div><br>墓葬2011年发现于孟津新庄。该墓由墓门、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在甬道、墓室中均绘有壁画。因该墓被盗,墓室榻毁严重,壁画不存,只有甬道壁画保存完好。</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唐安国相王孺人唐氏、崔氏墓壁画</div><div><br>墓葬2005年发现于洛阳市洛龙区翠云路。两墓相距150米,形制相似,均由墓道、过洞、天井、壁龛、甬道、墓室组成。在墓道、过洞、天井两壁保存大面积的壁画,因被盗严重,壁画大多已毁,但仍出土近100平方米壁画,几乎是此前洛阳已发掘的各个历史时期墓葬壁画总面积的两倍。<br><br>壁画内容以青龙白虎引导的皇家仪仗出行、贵族生活等。水平足以代表唐代壁画最高成就,是研究唐代绘画艺术和社会制度的珍贵资料。<br><br>墓志可知,墓主分别为安国相王的孺人唐氏和崔氏,两墓均建于公元706年。安国相王就是后来的唐睿宗李旦。</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胡人牵驼壁画</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安阳唐赵逸公墓壁画</div><div><br>墓葬2000年发现于安阳市区,由墓道、甬道、天井、墓室等四部分组成。发掘清理时,墓室、甬道、天井顶部均坍塌损毁严重,随葬品也被盗一空。但仍在墓室周壁、甬道两侧发现了近30平方米保存较好的壁画,壁画内容有男女侍从和花鸟等。根据墓志,该墓建于唐文宗太和三年(公元829年),是赵逸公和夫人孟氏的合葬墓,墓主身份应属于中层贵族。</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仕女壁画</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洛阳磁涧里河村西汉墓壁画</div><div><br>墓葬2000年发现于新安县磁涧里河村,已被盗掘,仅有20块绘有壁画的空心砖,推测是墓室顶部的脊梁砖,描绘天界图,年代为西汉中晚期至新莽时期。</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界图壁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