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汤

颜母山人

<p class="ql-block"> 辣汤</p><p class="ql-block">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p><p class="ql-block"> 恍然间,大叔的时代不在,爷爷的时代来临,我成了一个像模像样的老头,怀旧的情节渐浓。</p><p class="ql-block">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饮食文化和特点。</p><p class="ql-block"> 泗水的早餐吃的以火烧和油条为主,喝的以粥、豆腐脑、辣汤等为主。我喜欢喝粥和辣汤,相比之下,更喜欢喝辣汤,泗水老汽车站西边的那家辣汤尤为正宗和有名,去喝的人络绎不绝,生意特别火。老板用一个铁皮打的特大号的茶壶盛辣汤,卖辣汤的时候,抓住壶把用力一搬,茶壶倾倒,利落的倒满一碗,好像表演茶艺的那般潇洒。这个卖辣汤的店离我们单位很近,我从八九年参加工作,直到老汽车站搬迁,那个辣汤店也随之不在,中间不知道去喝了多少次辣汤,所以,印象特别深刻。</p><p class="ql-block"> 邹城,泗水的邻居,县城相距也就四十公里,早餐的特点却截然不同。邹城市里的面馆得有百多家,面条的种类繁多,口味不同,尤以川味面著名,所以在邹城吃早餐基本就是喝面条,邹城人大都喜欢喝面条。我刚到邹城工作的时候,同事陪伴我去他们认为有特色面馆品尝不同风味的面条,然而,我却一直没吃出兴趣来。</p><p class="ql-block"> 两个月前,我告别了工作,告别了邹城的川味面,解甲归田回到泗水,一身轻松,悠哉悠哉,没事的时候找寻泗水的美食品尝,又想起了辣汤。</p><p class="ql-block"> 现在卖辣汤的店很多了,我逐一拜访逐一品味,两个月以来,也喝了十几家的辣汤,但总是找不到原来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和同学聚会的时候,拉呱提起了辣汤提起了那个老店的不知所踪,我那个万事通的同学说他知道那个老店搬哪里去了,并告诉了我具体地址,我用心记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我按照同学提供的地址找了过去。果然,在一个不起眼的小胡同口竖着一个不起眼的牌子,上面写着“老车站~正宗辣汤大茶壶”,牌子下面放着一个老旧的暖瓶,是这里应该没错了。顺胡同再往里走大约二十米,在一家大门楼的墙上挂着一个写有“正宗辣汤大茶壶”的牌子,牌子下面有一个带棚子的三轮车,上面也写着“正宗辣汤大茶壶”,原来辣汤店搬到家里来了。掀开门帘进入门楼,就见到了正在忙活的老板,哥还是那个哥,只是青春不在,明显老了。他七十多岁的样子,腰不再那么直,动作不再那么敏捷,甚至拖拉迟缓,神态不再潇洒,有点呆滞。那个招牌的大茶壶也不见了,只有一排暖壶在墙边排着,看来年龄大了,真正的大茶壶耍不动了。</p><p class="ql-block"> 辣汤店里顾客不多,只有两三个,年龄都也不小了,看来也是怀旧的老客户。我要了一碗辣汤慢慢的喝着,不错,还是那个味道,还是那个感觉。我仔细地打量,边看边喝边回味,找到了老辣汤几十年风味依然敢称正宗的原因,原来他的辣汤放的料多,花生米、海带丝、面筋片明显比其他家的多很多,喝起来粘粘的、稠稠的,嚼起来软软的、香香的,辣味也较醇厚。简单的评价,喝他的辣汤像喝高度酒,喝其他家的辣汤像喝低度酒。</p><p class="ql-block"> 其他几个客户走后,老板闲了下来,我与他攀谈起来。原来老板姓闫,老家是单县的,经亲戚劝说,于1987年来泗水卖辣汤,那时,泗水还没有卖辣汤的,他的到来填补了泗水的空白,从此他就扎根泗水一直干到现在。</p><p class="ql-block"> 我问他做辣汤的秘密,他说他卖的是质量、是品牌、是信誉、是良心、是用心,不是单纯挣钱。我问他是什么动力让他一干就是三十七年,从小青年干到小老头。他笑了笑说,干了那么久,也攒了一些钱了,就是不干,生活也没什么问题,但是,人无论干什么,干长了就有了感情,在卖辣汤的过程中,能经常见到一些老朋友,拉拉呱,谈谈心,叙叙旧,精神充实,还能活动筋骨,强身健体,何乐而不为!只要身体能动就继续卖下去。</p><p class="ql-block"> 老闫的心态是放松的、豁达的,喝老闫的辣汤不仅能解嘴馋,还能解心结,我以后要常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