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回 首</p><p class="ql-block"> 退休了。不需为吃穿费心,不再因工作劳神。似乎是,上学时的梦圆了,上班时的愿了了。然,坐卧行乐间,仍觉有诸多要事该做。聊为闲事,虽不能强力增智,却可以消时解困。现采撷些许枝叶花絮,再品尝生活酸涩甘苦。</p> <p class="ql-block">元宝山下学府,四十三班师生</p> <p class="ql-block"> 一、 实习</p><p class="ql-block"> 1983年5月18日,是一生中较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们结束了学生生涯,奔赴市县各指定单位实习。前年9月28日,我们从不同方位,汇聚于元宝山下,至今不足两年。</p><p class="ql-block"> 早晨,学校校车将学生分批送至车站。虽然,毕业前经过学校动员会、班级茶话会,学生联谊、互访、合影、互赠礼物等多项活动,每个人对毕业分别都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相见时难,别更难。汽车启动时,车上个别同学仍与车下洒泪同学握手话别、依依不舍。全车许多同学为之感染动容,心情沉默。</p><p class="ql-block"> 中午,我们一行12人到了阳原县商业局餐厅。就餐后,商管班的同学承担了我们仨人的伙食费。他们分别到商业局、县社下属单位实习,我们到县人民银行报到。</p><p class="ql-block"> 下午,支行办公室主任,把我们领到了会计股,股长周满热情地接待我们,介绍了会计股情况。把我们仨人分别安排到三个专柜,并说明,每个专柜,每人二十天,两个月时间,全部业务都实习到。</p><p class="ql-block"> 在学校,虽然学过许多业务和大量的会计分录。然,实际操作,仅是,制单、审核、盖章、记账、做表、轧账等。起初,我们深感新奇、神圣,对各位师傅非常尊重。师傅们热心地指导我们制单、记账、核打账表,参与结账、平账、查找错账。之后,她们不让我们张口闭口称呼师傅。她们有多年老员工,有学校近年毕业生,还有入行不久的临时工。对于老员工,我们称之老刘、老张、老赵 ……,对于年轻师傅,我只能不好意思地称其为杜姐、方哥等。</p><p class="ql-block"> 实习中,虽然知道一些业务理论和操作流程,工作时,仍时有差错。有一次,县医药公司办理信汇业务,小杜师傅接柜、记账后,让我把三四联凭证送联行柜,我没听清,也没细问、没思考,将其误放入门边的回单柜。单位会计当天随同回单一并取走。晚上结账时,各专柜账平,全行账不平。最后,联系客户,取回凭证,重新走联行、结账。</p><p class="ql-block"> 实习,有许多乐事,亦引发诸多思念。</p><p class="ql-block"> 联行专柜实习时,许多同学通过事前沟通,利用联行信件夹带个人私信,节省寄信费用,简化取送手续,增加通信频次。</p><p class="ql-block"> 实习时期,我们住西街储蓄所二楼。下班后,或结伴上街玩耍,或同学间走访。那个时段,我尝试了喝啤酒,但不爱。</p><p class="ql-block"> 赵培斌,我们班长,成熟活跃,多才多艺,是我们实习期间的主心骨。他家住小石庄,我和喇秀芳都去过。在校期间,他学会照相、洗相。有一次,回家照了好多相片。返城冲卷后,自制设备,晚上,指导我们将宿舍灯泡用红纸包严,改装成暗室,进行相纸曝光、显影、定影。次日,把水中照片贴在冲洗干净的玻璃上,经日光暴晒,完成烘干作业。冲洗的照片,受到同事们一致赞赏。只可惜,天妒英才!2000年末,他,英年早逝。</p><p class="ql-block"> 实习工作,支行对我们非常满意。结束时,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塑皮小本,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阳原实习生</p> <p class="ql-block"> 二、 重聚</p><p class="ql-block"> 2010年9月25日,经市内同学们筹划,在赵春梅(美国)、薛燕燕(河南)回归之际,我们在张家口进行了毕业后首聚。</p><p class="ql-block"> 这次聚会,专门邀请了朱永财老师。袁大材料员,撰写了热情洋溢的演讲稿,热烈欢迎来自各方的“财贸大学”43班学子。张富义为各位同学准备了精美的纪念品,“风华依旧、岁月匆匆,同学情谊、历久弥珍”十六个金字镶嵌于财贸学校八三届43班毕业27周年留念的中国红笔上。袁俊海和其他同学还为聚会活动联系景点,落实车辆,安排食宿。</p><p class="ql-block"> 同学相见,嘘寒问暖;高谈阔论,畅所欲言;把酒言欢,亦梦亦醒。</p><p class="ql-block"> 当日午饭前,集体感受张家口二十多年变化,领略清水河的壮观。饭后,云泉寺内拜俗神,赐儿山上看洞穴。八角台上夜宴畅饮,绝顶观景一览无余。夜晚下山,宾馆歌声连绵不绝,醉酣归者就座憨眠。</p><p class="ql-block"> 次日,重游大境门,再聚元宝山,安家沟里午餐,宾馆门前告别。未尽兴者,随老谢赴怀来,开启新的旅程。蔚阳同学重返阳原,拜会驻阳学友。</p><p class="ql-block"> 大境门长城雄风不减,四三班师生笑逐颜开。元宝山下,河坡未改校匾依旧,院内室舍,岁月磨砺满目疮痍。安家沟风景秀丽,辘轳井引人怀旧。</p> <p class="ql-block">27年再聚首</p> <p class="ql-block">记忆安家沟</p> <p class="ql-block"> 三、 珠算鉴定</p><p class="ql-block"> 1981年,我有幸考入张家口财贸学校。这一届共三个班。珠算是每个班的重点课,属于基本功课程,需要学习,更需练习。第一学期,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方法,同时进行课后练习。</p><p class="ql-block"> 第二学期,学校每周组织珠算鉴定晋级。当时,学校规定,珠算等级设五级,五级最高。第一次鉴定,我通过了三级,属中等水平,当时是班里的唯一。引得同学赞誉,日常练习随之懈怠。到学期结束,成绩一直停留在这一水平。虽然还有同学落后于我,但好多同学超越了我。</p><p class="ql-block"> 五月份,二年级学友离校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许多学生给学校来信,称珠算能力不能适应工作需求。因此,在一年级结束时,学校宣布:本学期的珠算鉴定成绩作废,二年级两个学期重新鉴定,并按照国家珠算鉴定标准执行。</p><p class="ql-block"> 升二年级后,重新进行珠算鉴定。等级设置八级,一级最高,五级及格,以下为不及格。学校格外重视,专门购买了珠算练习册,但因采购仓促,货源紧缺,只能俩人一本。班长赵培斌继续为班里刻写蜡纸、油印练习题,组织同学练习,全班珠算练习再掀热潮。在班里,我业余爱好不多,课余时间大部分用于练珠算。为了避免冲突,便于练习,我们将练习册一分为二,各自为战。并利用自印的练习题,反复练习。开学不久,学校要求,学生吃饭,需在教室,不得回宿舍。饭后,我也不再回宿舍,每天增加了一定的练习时间。毕业前,我的珠算等级晋升到学校组织的二级水平。</p><p class="ql-block"> 参加工作后,1985年市珠算协会开始赴各县组织珠算鉴定。因我不属于一线员工,首次鉴定,单位报名未包括我。第二年3月23日,市珠协再次到阳原进行珠算鉴定,我向会计股长请求,为我报名。普通等级鉴定,按级别高低分两次进行,达到五级后,才允许参与一至四级鉴定。我是初次鉴定,只能参加五至八级鉴定。这一次我通过了五级。1988年4月11日,市珠协再次到阳原鉴定。我获悉后,再次请求股长报名,股长为难地拒绝了。因为行务会决定,珠算鉴定,只给一线员工报名,由于其工作岗位需要达到一定的珠算等级。无奈,我自行到县珠协报了名(事后,朋友通过其所在单位为我报销了报名费)。这次,我晋升为三级,单位仅我一人。当时,由于县内较高等级人数较少,县财政局、县珠协决定,本次鉴定,达三级者,每人奖励30元(县财政和所在单位各出15元),以资鼓励。我从县珠协领取15元后,将文件转交单位。单位以不执行县文件为由,拒绝奖励。1989年6月18日,市珠协又到阳原鉴定。由于上次鉴定报名后,单位多人未参加,及员工议论等原因。这次规定,凡上次参加者,这次单位给予报名。这次,我晋升为普通二级。之后,我因符合参与能手级鉴定,单位报名参加了一次,结果未能达到能手级最低标准(六级)。</p><p class="ql-block"> 此后,我再未参加珠算鉴定。</p> <p class="ql-block">珠算鉴定证</p> <p class="ql-block"> 四、 晋升学历</p><p class="ql-block"> 1983年9月,我们上班。当时,享受国家分配,获得非农业粮本,已算是“铁饭碗”了。但,学历仍属于低端水平。第二年,国家实施成人高考,各县组建电大班,招收学员。考试录取,脱产学习,颁发毕业证书。考试报名,需满足一定条件,并经单位同意。当时,要求工龄两年,我无缘报名。1985年,国家统计局成立“中国统计干部电视函授学院”,建议各单位统计人员报名学习、提升学历,通过全国自学考试,全部课程结业后,发自学考试大专毕业证。因为,我是计划股统计员,支行根据县统计局要求,让我报名。并规定,只能业余学习,不得影响工作,取得结业证,报销相应学费。是否参与,自行决定。稍加思索后,我报名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年,市分行筹办金融电大班,给各支行分配指标,招收学员,脱产学习两年,发电大毕业证。按照选拨标准,我入围支行推荐学员名单。此时,我的自学考试已结业一门,4月份还有两门考试,以后,每半年安排两门,正常毕业还需两年半,若有未通过科目还需补考。如此业余学习,每月可照常享受单位10元奖金。电大脱产学习,时间充裕,毕业更显轻松。好多同事劝说:放弃自学,改选电大,这样,既省劲儿,又能保证按时毕业。经过再三权衡,我放弃了电大,选择继续自学。因为我觉得,通过努力,我是能够毕业的。</p><p class="ql-block"> 1988年4月,我参加最后一学期考试,取得毕业证书,如期毕业。</p><p class="ql-block"> 期间,我被省统计局和中国统计干部电视函授学院河北分院评为“一九八七年下半年优秀学员”;张家口地区统计局和地区工作站给予“三年函授学习,成绩突出,被评为优秀学员”的奖励。</p><p class="ql-block"> 1989年,中国统计干部电视函授学院再度招生,已毕业的大专学员,继续学习九门课程,参加自学考试,全部结业后,颁发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学士学位。</p><p class="ql-block"> 前期毕业的学员都报了名。我向单位申请,单位不同意,我自费报了名。由于部分课程难度较大,最后仅剩彭成和我坚持考试。我从未学过英语,虽自报名后立志自学,但终因基础太差,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始终未敢步入考场。彭成顺利通过英语考试。高等数学(2)(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我不顾领导反对,经过努力,三次考试,于1993年4月,以68分成绩过关。学院组织全国学员最后一次考试时,我未参加,彭成数学未通过。最终,我俩均以一门之差,随同其他学员,全军覆没。</p><p class="ql-block"> 以后,党校机关、成人高考等招考本科生,我均未报名。</p> <p class="ql-block">学历证书</p> <p class="ql-block"> 五、 评定职称</p><p class="ql-block"> 自1988年,单位开始评定职称。按照资格要求,当时我被评聘为经济员。</p><p class="ql-block"> 1990年,市行给支行一个经济师指标,因我符合中师申报条件,支行积极推荐申报中师,最后无果而终。</p><p class="ql-block"> 1991年,再次进行职称评定,支行共有5人符合助理经济师申报条件。初始,市行分配支行三个指标,由支行择优上报。支行根据个人申请、行务会审核等程序,我排名第三。在组织上报时,经行务会研究决定,支行拟上报两名合格人员、一名破格人员。会后,我找行长质问,支行助师申报排序依据和破格标准。行长答复:这都是按照市行要求,经行务会集体研究决定的。当日,支行同事将助师评定情况,直接电话反馈于市行行长。之后,市行通知支行,阳原没有符合破格申报的人员。随后,支行按照原定顺序完成了上报,我勉强通过了支行助师评定。</p><p class="ql-block"> 年末,市行为平息支行矛盾,为阳原追加了两个助师指标。因此,原来符合条件者,均予通过。</p><p class="ql-block"> 1993年,由于上半年自学考试过关,我报名参加了11月全国会计职称考试。考试后,县职改办又组织1994年4月全国经济类职称考试。因会计职称考试结果胜负未卜,我又报了经济职称。经济职称考试前获悉,会计职称考试已通过。此时,临近考试,且我已学习了几个月,因此,我再次进入考场。</p><p class="ql-block"> 最终结果,我获得了财政部、人事部颁发的会计(企业)专业会计师资格证书和人事部颁发的金融经济专业中级资格证书。</p><p class="ql-block"> …… ……</p><p class="ql-block"> 现在,退休了。回味往事,砥砺奋进,似乎五味杂陈;展望来日,缓步慢行,还需从头学艺。</p> <p class="ql-block">会计、经济职称资格证书</p> <p class="ql-block">附:工作历程年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