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王国维在论及人生和做学问的三个阶段,或三个境界时说:</b></p><p class="ql-block"><b> 第一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b></p><p class="ql-block"><b> 第二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b></p><p class="ql-block"><b> 第三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b></p><p class="ql-block"><b> 此三境界或三个阶段论,深入人心,为知识阶层所熟知和推崇,并努力实行之。</b></p><p class="ql-block"><b> 王国维是大儒,我等庸人自然不能总结出这么深邃的人生三个阶段论,如果不看解释,都不知所云。就是看了讲解,也是一知半解。所以,也就不可能要去知行合一了。</b></p><p class="ql-block"><b> 街头下棋老翁说:人生不就是昨日、今日和明日组成的吗?</b></p><p class="ql-block"><b> 大白话,也不乏哲理。就连大诗人酒仙李白也说过类似的意思。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b></p><p class="ql-block"><b> 才高八斗的李白,怀才不遇时,也和平常人一样,没有区别,牢骚满腹。</b></p><p class="ql-block"><b> 但我所说的人生三个阶段,也并不是这个意思。</b></p><p class="ql-block"><b> 我所说的人生三个阶段是指从前、现在和未来。</b></p><p class="ql-block"><b> 昨晚,在翻看十年前自己所写的“美篇”散文时,突然发现在所配的图中,十年前的自己真的好俊,满头浓发,乌黑乌黑,发质发着光泽,面容饱满,皮肤也紧绷。对镜自怜,镜子里的那个我,头发稀疏发白,发际线后移,皮肤松弛,满脸老人斑。不禁唏嘘。</b></p><p class="ql-block"><b> 人老了,容易对过去的事情念念不忘,真想不到自己在从前会这么傻?这么幼稚?干过这么多蠢事?说过这么多蠢话?</b></p><p class="ql-block"><b> 回忆过去,人们总会感到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一句话,变化得太大。</b></p><p class="ql-block"><b> 但对未来,对于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后的未来,总会觉得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就像明天对于今天来说,不会有多大的变化。明天,太阳也会照样升起。</b></p><p class="ql-block"><b> 但真的过了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蓦然回首,感叹世事无常,变化真的很大。这变化,不仅仅是容颜的改变,更是我们认知的改变,我们思想的改变,我们要掌握的知识的改变。今天的我,觉得过去的自己幼稚可笑,那是岁月、阅历、苦难锤炼了自己,丰润了自己。但二十年后的自己,还是会觉得今天的自己浅薄无知的。</b></p><p class="ql-block"><b> 变化就藏在看来平平常常的每一天中。看似平常稀松的每一天,组成了现在,决定着未来。只有永远充满着好奇心,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勇敢地面对未来世界的挑战,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b></p><p class="ql-block"><b> 相对于大名鼎鼎的李白,不知名的明朝胡翰说得更好:去日不可追,来日犹可期。朝采六艺英,夕玩忘其疲。海是众水积,圣亦途人为。挟册自有得,焉用比皋夔。</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