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旧梦太难寻!

厚铁

<p class="ql-block">张石铭旧宅,中西合璧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嘉业堂藏书楼,江南最大的私家藏书楼。</p> <p class="ql-block">小莲庄,南浔首富刘镛的私家园林。</p> <p class="ql-block">南浔,旧梦太难寻!</p><p class="ql-block">(2025.1.22)</p><p class="ql-block">南浔,地处太湖南岸的一个水乡古镇,隶属于湖州市南浔区,位于浙江、江苏、上海两省一市分界处,也可以说是战国时期吴国与越国的交界地带。这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一马平川,水乡泽国,河网密布,沃野千里,自古就是“丝绸之府”“鱼米之乡”。</p><p class="ql-block">早在明清时期,南浔便已成为江南蚕丝名镇,是一个人文资源充足、中西建筑合璧的江南古镇。在明代万历年至近代民国初年,南浔的丝商们通过水运将辑里丝远销至各地,积累了大量财富,成为富甲一方的江南古镇‌。</p><p class="ql-block">水系:</p><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的支流——頔塘(与“涤塘”音同义通),一头连接着东苕溪,一头连接着京杭大运河,缓缓流过南浔古镇,将湖州与嘉兴两个城市连接起来,一直通到上海。</p><p class="ql-block">隶属于浙江省湖州的南浔古镇与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吴江的震泽古镇仅十公里,近在咫尺。南浔正位于苏州、嘉兴、湖州三个城市的中心点。</p><p class="ql-block">水路就是财路,水通便于流通。居民倚河而居,产业因河而兴。在依靠水运为主的时代,南浔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p><p class="ql-block">交通:</p><p class="ql-block">沪渝高速、申嘉湖高速、湖杭高速、苏台高速4条高速围成的“井”字型高速公路网,将南浔镇围在中心。湖州到上海的高铁路过南浔,并设有南浔站。水路、公路、铁路各种路网四通八达,南浔交通十分便利。</p><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天然拥有的发达水系和肥沃土地,为桑蚕种养殖、粮食种植、水产养殖提供了优越的先天土壤。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为工商业繁荣提供了便利,近代资本主义殖民贸易的产生,虽有剥削因素,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加上这里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使南浔成为了富庶一方的江南雄镇。孙中山先生曾经考虑设立“南浔市”,当年南浔的地位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南浔民居“百间楼”</p> <p class="ql-block">南浔的印象,有几点特别深刻。</p><p class="ql-block">关键词1:富豪</p><p class="ql-block">南浔的富豪,当地人用“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来形容。</p><p class="ql-block">所谓‘四象、八牛、七十二狗’者,皆资本雄厚,或自为丝通事,或有近亲为丝通事者。财产达千万两白银以上者称之曰‘象’。五百万两白银以上不过千万者,称之曰‘牛’,其在百万两白银以上不达五百万者则譬之曰‘狗’。</p><p class="ql-block">所谓‘象’、‘牛’、‘狗’,皆以其身躯之大小,象征丝商财产之巨细也。”</p><p class="ql-block">四象:</p><p class="ql-block">上世纪30年代南浔民谣云:“刘家的银子,张家的才子,庞家的面子,顾家的房子”。</p><p class="ql-block">刘镛(1825一1899年),为“四象”之首,据传刘镛的财富达二千多万两银子之多,被誉为四象中“刘家的银子”之美称。</p><p class="ql-block">张颂贤(1817一1892年),据传他的财富仅次于刘家,占四象之第二位。他的两个孙子张石铭、张静江,才华横溢,被誉为“张家的才子”。</p><p class="ql-block">庞云曾(1833一1889年),结识胡雪岩、左宗棠、李鸿章,得慈禧太后旨恩赏举人,特赏庞云镨一品封典,候补四品京堂,恩赠荣禄大夫、光禄大夫之称,故被誉为四象中“庞家的面子”之美称。</p><p class="ql-block"> 顾福昌(1796一1868年),字成之,号春池,是南浔“四象”之一。经营蚕丝致富后,又经营了当时上海滩上唯一的外洋轮船码头——金利源码头,还大做房地产生意,被誉为四象中“顾家的房子”之美称。</p><p class="ql-block">八牛:</p><p class="ql-block">①邢庚星,南浔“八牛”之首,开设邢正茂丝经行、恒顺丝经行。</p><p class="ql-block">②周昌大,开设申泰丝号和申昌丝号。</p><p class="ql-block">③邱仙槎,开设启昌丝经行。</p><p class="ql-block">④陈煦元,一位有名的丝事通,外设裕昌纪经行。</p><p class="ql-block">⑤金桐,丝事通,营丝发家。他的大儿子金寿亦,号称“小金山”。</p><p class="ql-block">⑥张佩绅,开设源泰丝行。</p><p class="ql-block">⑦梅鸿吉,开设恒裕丝经行,其子梅展中,开设南浔最早的用机器生产的丝厂。</p><p class="ql-block">⑧邵易森,开设森大丝经行,在上海设有邵月记丝号,出品青狮牌丝经。</p><p class="ql-block">七十二金狗:</p><p class="ql-block">包括南浔四乡的富商,为数众多,不再一一列举。</p><p class="ql-block">关键词2:书香</p><p class="ql-block">嘉业藏书楼,系刘镛孙刘承干于1920年所建,因清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规模宏大,藏书丰富,原书楼与园林合为一体,以收藏古籍闻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p><p class="ql-block">适园(抗战时期已毁),张石铭所建,藏书10余万卷。张石铭还出资赞助“西泠印社”。</p><p class="ql-block">庞元济,被誉为“全世界最富盛名的中国书画收藏家”,为国内外有名的古画鉴赏家和收藏家。解放前,中国古代书画只要盖有庞虚斋的鉴定印章,就可认定是真品,连外国收藏家,也愿以重价购买。</p><p class="ql-block">庞元澄,好藏古籍,书楼中有书柜逾百,被称为“百柜楼”。</p><p class="ql-block">顾福昌的三个儿子都是有名的古物、金石、书画收藏家。</p><p class="ql-block">关键词3:私家园林</p><p class="ql-block">小莲庄是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古典园林建筑。属于南浔首富刘镛(字贯经)的私家园林、家庙及义庄所在。面积17399平方米(26亩),规模之大,设计之精巧,用材之精美,外园中设内园,曲径通幽,中西合璧,是江南园林的精品杰作。小莲庄是南浔的名片,亭台楼阁、池塘假山、花木扶疏,布局美妙,充满了诗情画意‌。</p><p class="ql-block">关键词4:产业</p><p class="ql-block">丝业和盐业是南浔富豪的主导产业,利用晚清上海开辟为通商口岸的契机,发展了对外贸易,在近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民族工商业异军突起。</p><p class="ql-block">产业之一:丝业</p><p class="ql-block">南宋湖丝已出口国外,《嘉泰吴兴志》载:“湖丝遍天下”。辑里湖丝更驰名于国内外,因为辑里湖丝质地洁白细匀,富有拉力,优于其他湖丝,如《南林报国寺记》中所载:“南林一聚落耳,而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南浔古称南林)。南浔所有的富豪,几乎都经营丝业。</p><p class="ql-block">刘镛在清代道光年间与夫人沈氏和一名伙计共同经营丝业,他们的商号是“刘恒顺”。</p><p class="ql-block">张颂贤开设“张恒和丝行”,营丝不数年发家,遂成巨富。</p><p class="ql-block">庞云曾开设“庞怡泰行”, 他与胡雪岩联手,创立了生丝行“销洋庄”,将生丝远销海外。顾福昌在上海开设了顾丰盛丝号,后来改名为“顾寿泰丝栈”,专门从事出口业务,成为在上海发迹最早的南浔丝商之一,并最终成为上海丝业的领袖人物‌。</p><p class="ql-block">产业之二:盐业</p><p class="ql-block">张颂贤在经营辑里丝出口致富后,开始涉足盐业。1851年至1864年(太平天国时期),浙江沿海动乱不定,盐官逃跑,私盐充斥,盐商所持食盐引票失去统销保障,纷纷抛售,引票价值大跌。张颂贤抓住这一机会,廉价购进杭州大盐商朱恒源的十万引票,并将其过户为张恒源,其他盐商有转让引票的,他也悉数收并,张家遂成为引商大户‌。</p><p class="ql-block">张颂贤在盐业方面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大规模收购引票上,他还通过降低税收、减少价格等手段,稳定了盐务市场,使得商家获利增加,官方税收也得到了保障,从而家财日益丰厚‌。他在浙北、皖南、苏南设立盐公堂,进一步巩固了他在盐业界的地位‌。</p><p class="ql-block">刘镛在扬州设立了盐业总公司,并在全国范围内经销淮盐。他在盐业领域的成功不仅体现在设立公司上,还通过经销淮盐成为全国著名的大盐商‌。</p><p class="ql-block">产业之三:军火</p><p class="ql-block">庞云鏳曾为左宗棠向洋商购买军火,这一行为使他发家致富。庞云鏳与胡雪岩结识后,不仅在蚕丝生意上合作,还共同从事军火贸易。通过这些活动,庞云鏳积累了大量财富,并在商业界取得了显著的成功‌。</p><p class="ql-block">产业之四:药业</p><p class="ql-block">庞云曾结识胡雪岩之后,胡雪岩在药业方面有一套经验,他全力支持庞云缯,在南浔为庞云缯开设了“庞滋德”药店,该药店直至今日,仍旧长盛不衰。</p><p class="ql-block">产业之五:酱园</p><p class="ql-block">张颂贤,开设张恒昌酱园 ,酱园生意做得风生水起‌。</p><p class="ql-block">与庞家有联姻关系的张家张颂贤以酱园起家,庞云鏳也加入酱业经营分得一杯羹,开设庞怡泰作坊,产药和制酱让庞氏企业闻名远近,促成巨大经济效益链。</p><p class="ql-block">产业之六:房地产</p><p class="ql-block">南浔四象之一“顾家的房子”。</p><p class="ql-block">顾福昌,大上海的两大标志性场所:“十六铺码头”,以及“东方第一乐府”——上海“百乐门”,都是顾家的杰作。</p><p class="ql-block">张颂贤,在南浔东建大住宅,宅后古东墅故址造花园,取名东园,俗名张家花园。</p><p class="ql-block">刘镛三子刘梯青,也涉足房地产,在上海、杭州拥有不少房地产。</p><p class="ql-block">产业之七:典当银行(金融)</p><p class="ql-block">张颂贤还投资银行、典当行和绸缎店,经营运通公司,并在上海开办银行和典当行‌。他的孙子张石铭,投资浙江兴业银行。</p><p class="ql-block">邢庚星,八牛之首,开设典当,为南浔开设当铺最多的一家。张佩绅,八牛之一,曾在上海商业银行总行任营业部主任。</p><p class="ql-block">产业之八:造纸</p><p class="ql-block">上海龙章造纸厂,庞元济与庞元澄兄弟创办。</p><p class="ql-block">产业之九:贸易(洋务)</p><p class="ql-block">张静江在1902年随钦差大臣孙宝琦出使法国,随后在巴黎与助手周菊人等人设立了通运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中国的丝绸、瓷器、玉器和古董等商品的出口贸易,业务发展迅速,并在美国纽约开设了分公司,进一步拓展了业务范围‌。</p><p class="ql-block">张静江在对外贸易方面有着显著的贡献。他通过与外国商人的合作,积极推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他引进的外国技术和设备促进了中国工业的发展,同时中国的出口商品也增加了外汇收入,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p><p class="ql-block">顾福昌,是第一个在上海与洋人打交道的南浔人,是南浔在上海最早发迹的商人。他担任怡和洋行买办和怡和打包公司经理。顾福昌逝世,美国领事馆下半旗致哀。</p><p class="ql-block">关键词5:义举</p><p class="ql-block">刘镛,赈灾救困,照顾乡邻,同情周济族人、宗亲。湖州大水,他捐银万两,购米万石;直隶雪灾,刘镛为灾民购置棉衣;河南、江西洪灾,河南巡抚涂宗瀛写信向刘家求助。刘镛二话没说,亲自携带巨款前往河南;江苏海门发生水灾,刘镛带头捐资数万两白银。</p><p class="ql-block">为表彰刘镛一生的慈善行为,1893年,光绪皇帝特别钦准南浔刘家修建“积善牌坊”,题有“乐善好施”四个大字。</p><p class="ql-block">庞云曾,通过李鸿章的关系,向清廷捐了10万两银子。赈捐豫直灾害。</p><p class="ql-block">顾福昌的曾孙顾乾麟于1939年在上海创办的“叔蘋奖学金”,专门资助那些品学兼优身陷窘境的清寒学生‌完成学业,培育了众多人才。目前,“叔蘋奖学金”已成为我国私人创办历史最长、受奖学生最多、设置学校最广的奖学金。</p><p class="ql-block">关键词6:革命</p><p class="ql-block">张静江,支持孙中山、蒋介石。孙中山称他为“革命圣人”,蒋介石称他为“革命导师”,曾任民国财政部长、浙江省政府主席。</p><p class="ql-block">庞元澄,同盟会上海支部核心人物,积极追随并支持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p><p class="ql-block">关键词7:教育</p><p class="ql-block">南浔在民国时期的教育发展主要体现在新式学校的创办和教育的普及。南浔丝业会馆中的南浔丝业小学创办于1921年,这所学校为当地的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启蒙教育‌。此外,南浔还创办了儒嫠小学、正蒙学社、浔溪公学、雪章小学等学校,这些学校的建立进一步推动了当地教育的发展‌。</p><p class="ql-block">庞元澄,独资创办了浔溪公学,是南浔第一所中学。他还捐助创办上海复旦公学,即复旦大学的前身。</p><p class="ql-block">关键词8:官儒商结合</p><p class="ql-block">刘镛因儿子的及第,恩封为通奉大夫。</p><p class="ql-block">刘锦藻(刘镛二儿子)光绪二十年1894年与南通张謇同榜登甲午科进士,成为南浔刘氏第一个在科举上成功的人。与汤寿潜合作,筹办浙江第一条铁路。</p><p class="ql-block">张石铭,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举人。</p><p class="ql-block">庞元济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通过补博士弟子的考试,按照惯例被任命为刑部江西司郎中。他的慈善行为尤其显著,曾因捐赠10万元用于赈灾,被特赐举人头衔,并晋升为四品京堂官职。他与人合资,在拱宸桥创办通益公纱厂。</p><p class="ql-block">刘梯青,禀贡生,直隶省候补道员,钦加三品衔,因劝办山西赈捐,奏保二品顶戴,赏戴 花翎,特赏头品顶戴,正一品封典。他不仅是文物收藏家,也是实业家。他还与庞赞臣等人集资,于民国16年(1927)在余杭塘栖创办崇裕丝厂,为全国大型丝厂。</p><p class="ql-block">关键词9: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南浔的建筑不仅保留了传统的江南水乡特色,如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还融入了西方的建筑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p><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的建筑风格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特点:</p><p class="ql-block">‌中西合璧‌:南浔的许多建筑在传统江南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的建筑元素。例如,一些老民宅的外部是中式码头墙,内部却是欧洲巴洛克风格。这些建筑不仅在外观上结合了中西元素,细节上也体现了这种融合,如窗户玻璃镶嵌的是法国进口的蓝晶玻璃,上面定制的图案却是中国的花卉、瓜果等‌。</p><p class="ql-block">‌历史悠久‌:南浔古镇建于南宋淳祐年间(1252年),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随着蚕丝业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南浔经济空前繁荣,成为江浙雄镇。这种历史背景使得南浔的建筑风格更加丰富多彩‌。</p><p class="ql-block">‌代表性建筑‌:南浔有许多代表性的中西合璧建筑,如张石铭旧宅、刘氏梯号(俗称“红房子”)、南浔丝业会馆、求恕里、嘉业堂藏书楼等。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展示了中西文化的交融‌。</p><p class="ql-block">关键词10:水乡风光</p><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的水乡风光以其古朴典雅的建筑、宁静的水面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为特色,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p><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建于南宋淳祐年间,保留了江南水乡古镇应有的风貌,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每一处景致都散发着岁月的痕迹和古老的温情‌。古镇的河道错综复杂,街道民房沿河而建,形成了独特的格局‌。</p><p class="ql-block">清晨,古镇被初升的太阳染上一层金黄,街头巷尾的居民开始忙碌起来,如同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卷;傍晚时分,古镇笼罩在暮色中,灯火辉煌,江南水乡的浪漫气息在这一刻达到高潮‌。</p><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漫步其间,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水墨画中。古镇内的小莲庄、张石铭故居、百间楼等景点各具特色,展示了南浔的历史文化和富庶生活‌。百间楼是南浔的民居代表,风雨骑楼,依河而建,层叠纵深,错落有致,白天水光倒影,尽显水墨江南的韵味;夜晚灯光映照,倍增温馨浪漫‌的气息,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小莲庄的半圆亭</p> <p class="ql-block">连廊中的扇亭</p> <p class="ql-block">连廊中的圆亭</p> <p class="ql-block">西式的六角亭</p> <p class="ql-block">中式的凉亭</p> <p class="ql-block">皇帝御赐的“乐善好施”牌坊</p> <p class="ql-block">刘氏家庙</p> <p class="ql-block">嘉业堂藏书楼,御赐的“钦若嘉业”九龙牌匾。</p> <p class="ql-block">小莲庄与文园之间的河道</p> <p class="ql-block">水上游船</p> <p class="ql-block">张石铭旧宅外墙</p> <p class="ql-block">小船悠悠</p> <p class="ql-block">古桥</p> <p class="ql-block">河网密布</p> <p class="ql-block">小桥流水人家</p> <p class="ql-block">人在桥上看风景</p> <p class="ql-block">百间楼之一</p> <p class="ql-block">百间楼之二</p> <p class="ql-block">百间楼之三</p> <p class="ql-block">刘氏梯号的红房子</p> <p class="ql-block">中西合璧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精美绝伦的雕饰</p> <p class="ql-block">西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百间楼之四</p> <p class="ql-block">丝业公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