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自然之美

溢雅轩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每日一文,陪伴您开心喝茶!</i></p> <p class="ql-block">中国最初的茶是什么味道?那是太过久远且无法还原的故事了,但是今天的茶客也许能从白茶里寻到一些痕迹。</p><p class="ql-block">六大茶类中,白茶的工序最少,非常朴实:农人摘下茶青,不炒不揉,只通过萎凋和干燥这两个简单的步骤,使鲜活的树叶失去水分,让它变得干燥,从而不受季节限制,可随时取用。这种制作方式与中国人对待中药、食物的方法如出一辙,也是将其风干储存以对抗时间的流逝。</p><p class="ql-block">古代医家讲究“药食同源”,食物与药物并无明显界限,茶叶最早也是一味中药。在大量历史记载中,茶叶的用途被描述成解毒、药用和作为祭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茶叶甚至被视为灵丹妙药。唐代以前的人喝茶追求实用性,有保健与养生的期望,并不将其视为一种生活乐趣。</p> <p class="ql-block">在以农业社会为核心的古代,先民们驯化了茶树,将它们种在房前屋后,像庄稼一样,待“成熟”时“收割”,或晒或炒或煮或烘,成为方便保存的“药材”。这些都是中国农人的生活智慧,用朴实的方法制作出来的最早的茶叶,应该就是人们品尝到的最原始的茶味。</p><p class="ql-block">而白茶正是这样一种原始的味道,它封存着大自然的气息,穿过时间的云雾,被今时今日的茶客品尝。</p><p class="ql-block">在现代社会,白茶还是一个极小众的茶类。全国每年有一半以上茶叶消费集中在绿茶,白茶的市场占有率大约只有1%。白茶的总产量很小,主要产区在福建,其中福鼎大约占了中国白茶产量的60%以上,其次是政和与建阳等闽北一带,云南也有少量的产量。</p><p class="ql-block">当茶汤入喉,原本淡淡的清新香气逐步在嘴里扩散开,随后,味道逐渐变得浓郁,花香和毫香肆意地在舌尖上溅开,野蛮又狂暴地掠过味蕾,释放出类似苹果的滋味。味蕾几乎是虔诚地向大脑传递这些信息,丰富的滋味在淡雅中层次分明,相互衬托,延续彼此的生命力。悠长的余味,令我激动不已。</p> <p class="ql-block">我接触过一些几乎不喝茶的人和常年习惯喝绿茶的人,我拿出自己认为好喝的白茶请他们品饮,他们的反应都是“意外”,“没想到白茶这么好喝”和“没想到白茶也很好喝”。可能因为白茶简单且知名度不高,这些品茶人缺乏了解,反倒容易获得远高于预期的感受。</p><p class="ql-block">简单的工艺,却能提供丰富的味觉感受,这是我着迷白茶的原因。制茶和天气的关联度极大,白茶传统工艺的核心是生晒,尤其需要阳光的配合。温度、湿度、合适的晴天,是我们“72小时日光萎凋”的关键,也决定了这一年茶叶的品质。所以,白茶和葡萄酒一样,是有好年份一说的。</p><p class="ql-block">2016年是个好年份,这年春天,福鼎连续有多个春光明媚的好日子,我带着十多位制茶老师傅,昼夜工作。明前采摘的短针,是我们基地里最为鲜嫩的原料。第一批茶做出来的时候,我迫不及待地试饮。</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那花香、果香、毫香,不来源于任何添加物,只是来自茶本身——这是白茶最奇妙的部分。</b></p><p class="ql-block">然而,那花香、果香、毫香,不来源于任何添加物,只是来自茶本身——这是白茶最奇妙的部分。</p><p class="ql-block">福鼎白茶按生产原材料与工艺的不同,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同等级别的情况下,价格依次从高到低,口味依次从清甜到浓厚。</p><p class="ql-block">白毫银针系清明前后十多天里春茶嫩梢萌发肥壮的芽头,因其遍披白毫,挺直如针,色白如银,芽茸毛厚,遂称之为白毫银针,是白茶中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白牡丹,以绿叶夹银色白毫,芽形似花朵,冲泡之后绿叶托着嫩芽,宛若蓓蕾初开,故名白牡丹,其等级仅次于白毫银针。白牡丹又分为特(高)级白牡丹、一级白牡丹、二级白牡丹、三级白牡丹。特(高)级白牡丹只有一芽一叶,其余等级是一芽二叶,芽与二叶的长度基本相等,并要求“三白”,即芽与二叶满披白色茸毛。</p><p class="ql-block">寿眉,是采自福鼎大毫茶、福鼎大白茶的头春末以后包括二、三春的芽叶制成的白茶,或者是由制“银针”时采下的嫩梢经“抽针”后剩下的嫩叶制成的成品茶。因外形像长者的眉毛,故称为“寿眉”。</p><p class="ql-block">贡眉与寿眉模样类似,采摘的树种不一样,贡眉是用当地的小菜茶来加工制作的。</p> <p class="ql-block">白茶的质朴也体现在类别上,它非常容易分辨,不过这四大分支提供着不同的味觉体验。</p><p class="ql-block">形似针,白毫密披,色白如银,这是对白毫银针最简单的解释,它属于福鼎白茶中品级最高的茶。从任何角度看,白毫银针都是令人喜爱的。整个茶芽为白毫覆被,银装素裹,熠熠生辉,令人赏心悦目。若用玻璃杯冲泡,会发现似“白云疑光闪,满盏浮花乳”般芽芽挺立。冲泡后,香气清雅鲜爽,新下来的银针是甜的,从舌尖一直到喉底,从唇齿一直到心间。</p><p class="ql-block">细嫩芽头因富含氨基酸而口感鲜爽,再加上颜值很高,是白茶家族中当仁不让的“贵族”。它的昂贵主要体现在采摘上,费时费工费料。</p> <p class="ql-block">每年清明之前的十五天左右,休息了一冬之后,茶树上的新鲜茶叶刚刚钻出来,毛茸茸的,根根挺立,让人爱怜。上等银针的采制,就只有清明前这十来天,银针茶芽舒展开了,就只能做白牡丹了。</p><p class="ql-block">白毫银针的采摘十分细致,要求极其严格,有十不采之说:雨天不采,露水未干不采,细瘦芽不采,紫色芽头不采,风伤芽不采,人为损伤芽不采,虫伤芽不采,开心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态芽不采。</p><p class="ql-block">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不同的采摘,构成了白牡丹不同的等级。如果是一芽一叶采摘制成,通常是特级,或称之为“一枪一旗”,也叫“特级牡丹”。上等的特级牡丹使用明前一芽一叶初展原料,几乎可以等同于银针。当年好的白牡丹有明显的水果香气和淡淡的花香,茶汤干净自然,仿佛山林间的纯净空气就在鼻息之间。</p> <p class="ql-block">与白毫银针相反,寿眉是完全使用茶树的粗老叶片制作的白茶,基本不含芽头。白茶家族中产量最多的是寿眉,所以“出镜率”很高,是高级白茶的“引路人”。寿眉采摘标准宽,采摘季节长。春季采摘寿眉,主要集中在谷雨到立夏之间,前后持续二十多天。从立秋开始一直到寒露,是寿眉的秋茶采摘。春末的寿眉滋味比较醇厚,汤水鲜而甜;而秋寿眉,香高扬,汤水稍显单薄。</p><p class="ql-block">寿眉的外形,像枯枝落叶,很明显地叶片多、梗多、芽头少。因为茶梗较多,滋味更为厚重。寿眉自古便是“生活茶”,出门务农前,泡上一些装进壶里随身携带,解渴、解乏;平时在家煮一些,是民间用来预防感冒、调理肠胃的“保健品”。</p><p class="ql-block">银针、白牡丹、寿眉,采的都是福鼎大白、福鼎大毫这样的大白树种,贡眉则不然。贡眉的定义曾经非常模糊,如今,新的白茶国家标准给了它明确的定义:贡眉是用小菜茶(群体种)品种制作的白茶。小菜茶是本地的原生种,我们前歧当地习惯叫它小白。贡眉芽头、叶片较小,低等级的贡眉与寿眉采摘标准类似,等级的高低取决于芽头的多寡。好的贡眉,我认为甚至可以媲美高等级的白牡丹,因为它提供了截然不同的味觉体验,清香清甜,是小时候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日晒和夜晚的自然萎凋,都是萎凋,目的是让茶鲜叶均匀缓慢地失去水分。</b></p><p class="ql-block">白茶亲民,得益于它的冲泡方式简单而随意,煮饮、调饮、清饮怎么冲泡都好。茶汤浓度的关键是茶叶与水的比例以及冲泡的时间。矿泉水里丢几片,放个把小时,寡淡的水便会魔术般地香甜起来,冷藏饮用也别有风味;若再进一步,用冰滴咖啡壶冷萃白茶,茶叶的精髓逐渐释放,白茶独特的芬芳被低温诠释成另一种味道;办公室里,在马克杯里放一两克茶叶,怎么泡也不会苦;闲时摆摆龙门阵,小杯子小壶“严肃”地泡起来,去感受白茶的自然本真,亦是快事。白茶茶水还可以用来洗脸和给皮肤保湿,敏感肌肤也无须担心有刺激性。很多大牌化妆品喜欢用白茶提取的精华素作为产品的“主料”。</p> <p class="ql-block">不似绿茶那样不易保留春天的鲜爽,白茶既可以让人们品尝到春季枝头的鲜,也可以长期存放。新的白茶国标,已经明确了白茶可以长期存放。“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在民间流传已久。</p><p class="ql-block">时间是一味作料。随着时间的推移,白茶的滋味会逐年醇和、厚重,这样的变化就像一杯水和一杯糖浆水的区别。当年的茶,在三五年后会转化出奇特的香气与滋味,你会惊讶于那原本的清甜竟然会变成梅子香、奶香或药香。我想,每位爱茶人都会享受这样的惊喜吧。</p> <p class="ql-block">文章转载自《白茶时光》,作者:王传意,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致谢上传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