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余(十四)

贾铮(甲子)

<p class="ql-block">茶余:</p><p class="ql-block"> 歌词,写顺了,未必是好事。顺,是一种固化的思维习惯,一顺再顺,就成了顽疾。有些结构看似不规范,有些语言看似别扭,如果作曲家解决好了,也许就是出彩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歌词,为了“用”而写,便有了“做”的过程。如何跟风,如何讨好,“痕迹”一目了然,情似浓烈,却不能触动人心。写词,要以无用之心,抒有感之情。</p><p class="ql-block"> 写好的词,别怕被冷落。很多时候,谁也没看好的歌词,被有识之士看中了谱上曲,便成了经典。好的歌词,不一定被大多数人认可,却时常被少数人赏识。</p> <p class="ql-block">茶余:</p><p class="ql-block"> 歌词写作要增强创作能力。能力包括你的创作题材广博、创作形式多样,并且要有一定的作品量。但,这些只是能力而已。能力,要服从服务于艺术。好的歌词作品闪光的是艺术的表现力和思想的创作力。它是建立在“能力”基础上的高楼,开在“能力”土壤上的花。</p><p class="ql-block"> 判断一首词的好坏,不是看它完不完整、华不华丽、时不时尚,而是要看它突显的闪光点一一全新的角度、深刻思想等。现在的歌词评论,大多吹捧的都是那些无关紧要的部分。因为没有那个闪光点,所以,只好赞美平庸。艺术追求的不是完美,而是个性。不完美的“缺”,也许正是艺术本质所在。</p> <p class="ql-block">茶余:</p><p class="ql-block"> 歌词,常常有不会写的时候。这个“不会写”不是你刚学写词的阶段,而是写了很长时间,并且有了一定成就的阶段。不会写有两种原因,一是想突破自我,打破固化的传统观念和写作方式。二是因为“外力”作用,写你不愿意写的。无论哪一种情况,都要面对,硬着头皮去解决。解决,不是重塑自我,而是要丰富自我,完善自我。</p><p class="ql-block"> 写词,要能够跳进跳出。跳进,就是要一头扎进去,多读书,多看优秀的歌词作品,分析作品,一首词如何才能写好……整个人在创作状态中。跳出,就是要换一种形态,不去想创作上的事儿,感受生活,享受生活。生活丰富了,有趣味了,会在“跳进”的状态中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茶余:</p><p class="ql-block"> 写词,作曲,演唱,每一个行当都有其专业的标准要求。一首歌能够被人喜爱,广为流转,是每个行当在一定标准的前提下通力合作的结果,不要小看忽视任何一个环节。歌词门坎低,写的好坏都能谱曲,便挑起了很多人的写作欲望。如果有了一定地位和话语权的人也参和进来,谁还能提出意见呢?本来拿出来就是求表扬的。写词写的年头越久,越是慎之又慎,不敢轻言好坏,因为心里明白,那百八十字的东西,不是一感动就能成的事儿。这世界越是简单的事情,往往越难办。都是拿毛笔划道道,书法家和普通人划出来的肯定不一样,但大多数人恐怕是看不出来的。尊重艺术,尊重每一位从事不同行当的艺术家,如此,艺术才能真正繁荣发展。</p> <p class="ql-block">茶余:</p><p class="ql-block"> 歌词没立起来,没成曲流传,很难被人任可。歌词的品相,往往作曲家说了算,触动他(她)了,才出旋律,否则,只有孤芳自赏。作曲,不用会写词,但一定要有鉴赏歌词好坏的慧眼。那些成就斐然的大作曲家,哪个不是鉴赏歌词的高手呢?反过来说,写词的,也应该具备鉴赏曲调好坏的能力。词曲是夫妻,要门当户对,乔羽和刘炽,张藜和徐沛东,这两对黄金搭档,写出了那么多流转久远的经典歌曲,便是最好例证。没出好作品不要相互埋怨,词曲人能够走到一起便是缘分,能出好作品,是相互作用的结果。共同提高,共同进步,才是正道。</p> <p class="ql-block">茶话:</p><p class="ql-block"> 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地听一首歌,是每日必备的功课。好歌要反复听。别人听着好听,是消遣、享受,干这个活儿的听,就要用心一一好在哪,哪句好?熟话说,干啥,吆喝啥。整天把精力用在炒作上,艺术是不会长进的。写词的人,一定要踏实,不可浮躁。把心事用在创作上,把目光集中在作品上,久而久之,一定会写出好词来。</p><p class="ql-block"> 清代画家布颜图在《画学心法问答》说:“一幅画中,主山与群山如祖孙父子然,主山即祖山也,要庄重顾盼而有情,群山要恭谨顺承而不背。”写词同理。一首词要表达什么,思路一定清晰,围绕一条主线组织材料做文章。很多时候,写着写着,横生出许多想法,欲罢不能,这时一定要冷静下来,通篇审视,该割舍的就割舍,切不可掩去主线的位置。要懂得“众宾拱主”的重要性,一首好词,看一眼便能记住的,一定是你最想表达的。</p> <p class="ql-block">茶余:</p><p class="ql-block"> 艺术精品不是打造出来的。一首歌,通过宣传炒作,可能红极一时,但,往往生命力很低。艺术创作,要在极其放松的状态下进行,一但“用力”,便会“变形”;一但参有“杂念”,便会留下“痕迹”。创作,要有一颗虔诚敬畏之心,不可贪图一时功名之利。艺术精品也不是谁能说了算的。说了算,是要负责的,不是为艺术负责,而是为利益负责。这样的“精品”,怎能留下。</p><p class="ql-block"> 历史是无情的,想要留下的未必留下,没想留下的,也许会让人们记得。</p> <p class="ql-block">茶余:</p><p class="ql-block"> 留白,是艺术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歌词也不例外。歌词不能写的太满,要给曲作者一点发挥的空间,让歌曲张驰有度,舒缓有致,给欣赏者一些回味的余地。歌词的留白有两层意思: 一是文字量要缩减,一首歌大多在五分钟以内,这么短的时间,不可能容纳太多的文字,况且,作曲还要把重要的句子重复表现。二是概念化词语不能一贯到底。歌曲的旋律线是起伏跌宕且完整统一的,很多乐句都是为了高潮的铺陈,因此,歌词的语言最好以口语化的语言叙述,以警语化的语言抒情。歌词的留白,是需要历练的,不经过长时间的打磨,不经过作曲的挑剔、冷遇,很难感受此手法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茶余:</p><p class="ql-block"> 歌词生动,源于叙述过程中细仔入微的描写。张藜老师《我和我的祖国》中“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一一这个具象化的“一道辙”,仿佛从小小村落一直延伸到眼前,他是形象的,立体的,有层次的。歌词生动,源于形象化语言合理准确的运用。准确,首先要注重选词。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就是经过千挑万选才能到的。他起先用“到”字,后改用“过”,又改用“入”,再改为“满”,最后才选用了“绿”。一个“绿”字,最为准确的表达了春意盎然的形象。歌词语言的生动,给曲作者提供了一个感性的画面,这个画面激活了旋律的泉水喷涌而出,歌词必定会长出翅膀飞腾起来。</p> <p class="ql-block">茶余:</p><p class="ql-block"> 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心情如何糟糕,都要心向阳光,心存美好,这是词作者应该具备的高贵品质。歌词创作,是面向大众的,是从小我通往大我的潜流,只有打通了,才能产生共鸣,而那个共鸣点,一定是积极向上的。</p><p class="ql-block"> 词作者应该不断地提高综合素质。词要表达自我,那个“我”在字里行间无意地显露出来一一语言习惯、看问题的角度、思想深度,甚至性格。词,即是我,又不是我。词人要有一定的思想高度,但要落地,讲人话,讲家常话,用故事带入,用形象诠释,用情感沟通。歌词写到没有技巧了,也许才到了境界。枉曾棋说的“苦心经营的随便”,大概如此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