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日得闲,准备到悉尼市中心转转,出发前选定的是去“維多利亞女王大廈”,因为这里不仅是一处著名的历史建筑,而且还是位居CBD最繁华的购物中心。</p> <p class="ql-block">下了地铁,前行不远便看到了一处美丽的公园。这便是著名的“悉尼海德公园”了,看了一下“谷歌地图”,公园不大,索性先游园后逛街吧。</p><p class="ql-block"> 此园得名于伦敦的海德公园<span style="font-size:18px;">(Hyde Park)</span>,是澳大利亚悉尼市中心的一处著名的景观建筑和历史地标。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10年,当时悉尼总督麦觉理将这一区域规划为公共绿地,两百多年来,在这寸土寸金之地,能保留至今实属不易,据说这里还经常举办诸如悉尼节和澳大利亚日庆典等各种文化活动。</p> <p class="ql-block">海德公园是悉尼市中心一片重要的绿色空间,而且是悉尼最古老的公园之一,这座纪念碑上标注的建设日期是1857年。</p> <p class="ql-block">这是悉尼澳新军团战争纪念馆东侧由子弹元素组成的巨型雕像。雕像由7颗子弹组成,其中4颗直立子弹代表战争中的幸存者,3个子弹壳用于纪念牺牲的烈士,这种独特的设计,表达了对战争中死难者的缅怀以及对幸存者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这颗弹壳底部的文字,即是雕塑的简介了,用手机扫描翻译了一下,第一句大概是“你倒下了......”用以纪念那些在历次战争中牺牲的战士,不由得让人们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澳新军团战争纪念堂(Anzac Memorial)位于公园南端,这一座庄严纪念建筑,旨在纪念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军团(ANZAC)在战争中牺牲的士兵,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这座纪念堂既是历史地标,也是澳大利亚重要的文化象征,体现了国家对和平与英勇的深刻尊敬。1984年政府重新指定为:纪念所有在战争中为国服务的澳大利亚人,改称战争纪念堂。</p> <p class="ql-block">录了一段小视频,这是纪念堂中一支不息的火炬,通常被称为“缅怀之火(Flame of Remembrance)”。后面的三面旗帜分别是澳大利亚国旗、新西兰国旗和英国米字旗,反映了两国与英国的历史联系,以及在一战时作为英联邦成员参与战争的背景。</p> <p class="ql-block">纪念堂是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联军士兵而建,特别是对澳新军团在加里波利登陆战役中英勇表现的铭记,每年4月25日澳新军团日,人们会在此举行纪念活动。</p> <p class="ql-block">馆内收藏了澳大利亚参与1899-1902年南非战争、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等相关物品,包括武器、装备、勋章、信件、照片,如二战期间皇家澳大利亚空军飞行员布莱恩·威利斯的装备包等。</p> <p class="ql-block">纪念堂外观设计:整体为方塔式建筑,顶部是红色大理石制成的金字塔,从外表看庄严肃穆,建筑中间是一个倒立的U型玻璃,门口有长长的喷水池。</p> <p class="ql-block">澳新军团战争纪念馆门前的水池被称为反思之池(Pool of Reflection)。它是一个长方形的浅水池,水池中的水清澈平静,能够清晰地倒映出纪念馆的建筑,包括顶部的红色大理石金字塔,一切都显得平静而和谐。</p> <p class="ql-block">弗雷泽喷泉由商人和慈善家John Frazer先生捐赠,建于19世纪晚期,喷泉旨在为市民和旅客提供一个装饰性的公共用水设施。该“自动饮水机”虽已不再具备饮用功能,但仍保留其原始外观。它象征着19世纪悉尼市民公共生活的变迁,也是海德公园历史发展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詹姆斯·库克雕像位于公园中南部,库克船长是第一位抵达澳大利亚东海岸的欧洲探险家。库克船长右手高举,象征探索与发现精神。</p> <p class="ql-block">“阿奇博尔德喷泉”是公园的标志性景观之一,这个以希腊神话为主题的雕塑喷泉,建于1932年,是为了纪念澳大利亚与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合作。</p> <p class="ql-block">这个雕塑是用来纪念19世纪澳大利亚著名的律师、政治家和公共人物威廉·贝德·达利。在网上查了一下,他在新南威尔士殖民议会中曾担任多个重要职位,包括代理总检察长,在1885年的苏丹战争期间,达利代表州政府派遣了一支志愿部队,这是澳大利亚殖民地首次向英国的海外战争派兵。</p> <p class="ql-block">拉克伦·麦觉理雕像,他是澳大利亚历史上最重要的殖民地总督之一。他于1810年至1821年担任新南威尔士州总督,对悉尼的早期建设、基础设施发展和社会改革作出了巨大贡献。被称为“澳大利亚之父”(Father of Australia),因为他奠定了现代澳大利亚社会和经济的基础。雕像展现了麦觉理身着殖民时期军官制服,右手拿着卷轴,象征着他对城市规划和政策制定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这处忽高忽低的喷泉,吸引住了大孙子的观赏兴趣。</p> <p class="ql-block">公园中虽有不少雕塑和建筑小品,但这门火炮,像是一尊有年代的真家伙,对于当过兵的人,像是看到了一位老兵,顿感亲切。</p> <p class="ql-block">海德公园以其大片的草坪、精心修剪的花坛和高大的树木闻名,这里不仅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放松和休闲的场所,也为游客提供了一处赏心悦目的免费景点。</p> <p class="ql-block">圣玛丽大教堂(St Mary's Cathedral)位于海德公园的西北侧,是悉尼最重要的宗教和历史地标之一,其哥特式建筑风格与公园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这座教堂建筑采用的是悉尼砂岩,所以呈现出宏伟的金黄色外观。1840年,此处第一座教堂因火灾被毁。现存建筑由英国建筑师威廉·沃德尔(William Wardell)设计,于1868年开始建造。主结构于1928年完成,两个高耸的尖塔则直到2000年才正式建成,真是慢工出细活啊。该教堂是澳大利亚天主教会的象征,同时也是悉尼天主教总教区的主教座堂。</p> <p class="ql-block">教堂南门左侧的雕像是耶稣的使徒之一圣约翰(St. John the Evangelist),通常被描绘为捧书或持羽毛笔,象征他作为《约翰福音》的作者和基督教教义的传播者向信徒传达智慧和启示,表现了他在基督教历史中的崇高地位。</p> <p class="ql-block">教堂南门外右侧的雕像是弗朗西斯·帕特里克·莫兰(Francis Patrick Moran),他出生于爱尔兰,曾担任奥索里教区的主教。1884年被任命为悉尼大主教。他对澳大利亚天主教的发展、移民政策的推进以及社会贡献巨大。</p> <p class="ql-block">教堂西门的雕像是圣母玛利亚与耶稣和圣约瑟的家庭场景,她以“万民之母”的形象,表现出她对所有信徒的庇护与关怀。圣母玛利亚是基督教中非常重要的宗教人物,象征着母爱、纯洁和慈悲。</p> <p class="ql-block">出西门即可一览“悉尼塔”的英姿,该塔也被称为悉尼之眼。它是澳大利亚第二高的建筑,最高点达到309米。悉尼塔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和商业中心,在顶部的旋转餐厅和观景平台,游客可360度俯瞰悉尼城市靓丽美景。</p> <p class="ql-block">大半天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若不是大孙子嚷着要吃饭,看完全部景点或许还需要一个多个钟头。維多利亞女王大廈虽近在咫尺,但也只能另行安排游览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