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妹夫眼里的我妈妈

韦力荣🌹

<p class="ql-block">追 思</p><p class="ql-block">——写在母亲去世一周年之际</p><p class="ql-block"> 母亲(岳母)去世已经一年时间了,一年来,对母亲的思念就一直没有中断过,无论是白天睹物思情,还是晚上梦中念想,她的音容笑貌时刻都萦绕在我的心间。今天在母亲的去世一周年之际,写这篇文章以表达自己的追思。</p><p class="ql-block"> 母亲虽然只是一位普通而平凡的农村妇女,然而,她给我留下实在是太多太多难以忘怀的事。别的事在这里就不多说了,主要讲讲她的言传身教和为人处世吧。</p><p class="ql-block"> 母亲虽然书读得不多,但懂的道理可是大的,她教导引导别人虽没有鸿儒大师那样长篇大论的理论和滔滔不绝的词语,但句句是真话、实话,非常入理管用,使人听了受益匪浅甚至是终身难忘。记得当年,我们刚结婚的时候,在老家出现了有年轻人离婚潮现象,她怕我们少不经事,虑事不周,容易冲动,受到不良现象的影响。当我们一家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她就对我们说,婚姻是人生的大事,不光是涉及到你们自己个人,还牵连到亲戚朋友,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一定要正确对待。既然选择了就要十分珍惜这份缘份,要以对家庭负责,对孩子负责的精神对待婚姻家庭,决不能妄自菲薄,轻易放弃已经建立的家。她用浅显比喻,说,结婚就象穿衣服一样,刚开始时感觉都是新的,大家都比较喜欢,衣服穿久了它就会慢慢褪色变旧,但即使是这样衣服还是非常温暖的,所以不要嫌弃它、抛弃它。她的这种比喻和谆谆教诲看是平常不过的,但却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很能启迪人教育人引导人。在教我们如何处理人与人交往时,她说一个人的贫富好坏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要常存怜惜之心,在自己贫穷的时候,一定要树立有坚定的目标,既不能自暴自弃,也不能趋炎附势;如果自己生活好了,要有同情之心,不要看不起比自己生活困难的人。这些做人的道理,即便是两年前在她病痛的时候还经常跟我们唠叨着,生怕我们在生活中做不到。平时,母亲不仅会用各种方式方法教育家里人,还喜欢教育引导邻舍街坊,不仅用嘴皮向人讲道理,还善于把农村壮话编成山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宣传传统思想文化,引导大家奋发向上,崇德向善。去年她去世后,我们在整理她的衣柜时,才发现她自编自唱的几本壮乡山歌小册子。母亲就是这样用她擅长的特有的方式给人讲道理,传递正能量。</p><p class="ql-block"> 母亲不光是言传还注重身教。她深谙“力行近乎仁”的道理,也懂得“讲得到不如做得到”的作用。所以,她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她勤俭持家。刚从乡下农村到县城生活的时候,由于家里的孩子大多还在学校读书上学,生活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县城生活条件好了一些,可是她还是一刻都停不下脚步歇歇,不仅充分利用丈夫单位有限的房前屋后的空闲地养鸡养猪,补充些许经济收入,还天天起早贪黑出门去种菜,找柴火烧水煮饭菜以减少生活开支,想方设法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供送孩子读书、改善生活。母亲爱国爱家。凡是国家的号召,她都积极响应,凡是对国家集体有利的事她都坚决支持,凡是看见侵害国家集体利益的行为她都嗤之以鼻、严厉遣责。母亲非常爱护家庭,她深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好了,社会才安定和睦,国家才能繁荣昌盛。她尊老爱幼,讲话做事都是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尤其是对待孩子既不放纵又关爱有加,发现孩子有不良行为就用语言教育引导,讲道理摆事实,从不乱打骂。她关心孩子健康成长,对待孩子的学习,更多的是用鲜活的例子启迪,只是说哪家孩子由于勤奋学习,所以他们就有出息,能够出去读大学、识字教人工作,对社会贡献就更大。正因为有母亲的谆谆善教,孩子个个也都长大成才。</p><p class="ql-block"> 随着岁月的推移,母亲渐渐地老了,然而,她那颗仁爱心却始终未老,就是在她去世前的那个晚上还用微弱的声音叮嘱我们:“我老了、身体也感觉累了,今天晚上你们也不用帮我洗澡了,你们也好好地生活着,我想自己安安静静地歇着……”</p><p class="ql-block"> 呵,母亲!每当我在房子的大厅里行走,仰望您的照片,目光都是自觉不自觉地停留着、在脑海里翻阅着您一张张关爱我们的身影,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在我的耳朵里仿佛还听到您移动的脚步声,每当我进入梦乡,还有父母健在时我们幸福和睦大家欢乐的节日氛围的画面又占据了我的梦境,每当每当……</p><p class="ql-block"> 人世间,有一种爱,伟大而平凡,如润物春雨,似拂面和风;有一份情,无私而博大,绵绵不断,情谊深长,这就是母爱,永远都是不求回报,无私的付出!母亲呀,您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然而,我们得到母爱的愿望永远存在,我们永远怀念您!</p><p class="ql-block"> 武双 2018年12月20日于邕江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