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小河沿早市

愚夫(依然)

<p class="ql-block">文/依然</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541409</p> <p class="ql-block">  我喜欢早上轻轻松松的逛早市,早晨空气比较好逛早市就当遛弯了。临近过年了, 小河沿早市上车水马龙,潮水般的人流接踵擦肩,叫卖吆喝的喧嚣声,穿过清晨的寒冷,人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p> <p class="ql-block">  早市代表了一个城市的饮食文化,折射出一个城市的物价水平,不仅会让你快速了解到百姓消费需求,也了解到了这个城市的特色小吃和土特产。无论是赶大集还是逛早市,这种形式的农贸市场,最可贵的是物美价廉接地气,贴近百姓生活深受人们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  随着沈阳方城旅游业的日益火爆,带动了沈阳城市环境的更新和发展。座落在万泉公园以南,滨河东岸被誉为“东北第一早市”的小河沿早市,<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仅是百姓消费的好去处,也</span>成为了中外游客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早市从北到南哩哩啦啦,拐弯抹角足有两公里,如果从西面“杨觉寺”起步,跨过 “蓝桥” 到北出口向西沿街到魁星楼,约有五站地。早市上冻秋梨、“驴打滚”、冰糖葫芦,粘豆包;馄饨、肉包、豆腐脑;卷饼、油条、油炸糕……,狗皮帽子,花棉袄,烀玉米、烤地瓜、羊汤、肉串……,如果说是琳琅满目,不如说这里的烟火气十足,别说让南方 “小土豆” 们震撼,就我这个老沈阳都惊讶的目瞪口呆,市场上的物资是极大的丰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见不到的,从鱼肉蛋、果蔬粮油到烟酒糖茶、五金日杂……,品种齐全让人眼花缭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小河沿早市以具有东北特色而吸引了中外游客,俄罗斯和非州的大姑娘,黑小伙穿着花棉袄,举着手机在市场里来回穿梭,叽哩哇啦搞直播。一位新疆姑娘手里端着方便饭盒,一手拿着糖葫芦正和男友玩自拍……,要说沈阳人可真有创意,早市上了商贩们愣是把一个小小的鸡架子演绎的淋漓尽致,烤的、卤的、凉<span style="font-size:18px;">拌的、</span>清煮的、麻辣的、喷醋的……,游客们喜爱的不得了。</p><p class="ql-block"> 记得八十年代末,东陵区 “ 五三 ” 公社机械化养鸡场最早推出鸡架子,是整只鸡经过分割以后的下产品,经过加工生产出<span style="font-size:18px;">五香鸡架子,</span>尽管在个别副食品商店上市,但是在那个年代是稀缺抢手货,部队机关食堂有一个菜 “鸡架子炖土豆 ” 蛮不错的。商贩们戏说沈阳鸡架子有百年历史,是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醉爱,这纯属杜撰夸张,这跟张学良和赵四小姐八竿子打不着,沈阳鸡架子距今至少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还是可信的。</p> <p class="ql-block">  一次一位外地朋友曾问我:“你们沈阳特色小吃有什么?” 这下给我问住了,我想很多人回答不全面,因为沈阳正宗版的和改良版的小吃太多了数不胜数,我只能说: 回族系列去回回营;鲜族系列到西塔一条街;满族系列有八大碗,铁锅炖,老院子;江湖系列隐居中街巷子里……,辽菜、川菜、湘菜、江南小厨、淮阳菜、民国四绝菜、九头牛、驴肉城、铁锅炖大鹅、炖河鱼、老菜馆…… 遍布方城内外各个角落,小河沿早市上的小吃只是个毛毛雨……。</p> <p class="ql-block">  导游专家说,小河沿早市已有二百年多年的历史,那是专家们研究的课题,<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无心考究。</span>我所知道的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这里还是一片棚户区,一家挨着一家的低矮的油毡纸简易小房,雨天道路非常泥泞,晚上黑灯瞎火的一片漆黑。夜深人静的时候,仿佛能听到公园里动物的哀嚎声。记得那时候这里有几户烙煎饼,做豆腐,炸油条的小作坊,小时候我曾走过蓝桥到河东买过煎饼和豆腐。改革开放以后,这里从自发的自由市场,到现在逐步规范化管理的早市,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小河沿早市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沈阳旅游业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需求提高,小河沿早市逐步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外地游客的心中,走出了方城走向了全国…… ,如今大沈阳小河沿早市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p> 作者/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