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成都杜甫草堂

孤舟笠翁

<p class="ql-block">《重游杜甫草堂》</p><p class="ql-block">五十八年后,</p><p class="ql-block">重临锦水风。</p><p class="ql-block">柴门迎远客,</p><p class="ql-block">花径掩芙蓉。</p><p class="ql-block">白鹭青天上,</p><p class="ql-block">黄鹂翠柳鸣。</p><p class="ql-block">草堂依旧在,</p><p class="ql-block">诗圣矗心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4年10月,我再次踏上了成都的土地,故地重游杜甫草堂。半个世纪前,1966年的文革大串联时期,我和孙永奎同学从上海二军大经西安到成都,曾一同来到这里,那时的景象至今仍历历在目。当时,正是“轰轰烈烈”的文革运动时期。这里仿佛只有一个孤零零的草堂,似乎也无人问津。人们都投入到运动中去了,没有多少人会对这里感兴趣。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朱德的一副对子:“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却我心依旧,仿佛就在昨天。而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与当年情景大不相同。</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踏入杜甫草堂的大门,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充满诗意的年代。草堂的建筑古色古香,红墙黑瓦、飞檐翘角,尽显历史的厚重感。门口挂着的“少陵草堂”匾额和书法作品,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周围的竹林郁郁葱葱,营造出宁静而雅致的气息,仿佛能听到微风吹过竹叶的声音。</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一条清澈的河流穿过茂密的森林,水面上倒映着远处的传统建筑和竹桥。河岸边的凉亭为游客提供了休憩的好去处,人们或坐或立,享受这片刻的宁静。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光影,整个场景充满了和谐与和平的感觉,仿佛时间在这里放慢了脚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继续深入,一座六角形的凉亭出现在眼前,木制结构覆盖着茅草屋顶,黑色背景上的中文书法大横幅增添了文化底蕴。凉亭周围环绕着翠绿的竹林,木质长椅供游客休息,园林设计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完美结合,让人流连忘返。</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漫步至一个传统建筑入口,上方悬挂着“祠花院”的牌匾,对联表达了主人对这个地方的喜爱之情。墙壁刷成深沉饱满的朱砂色,显得庄重而不乏雅致。走进庭院,一位身着黄色连衣裙的女士正在红墙边拍照,她面带微笑,仿佛沉浸在这一片美景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最后,来到了一片宁静的花园,湘妃竹榭静静地坐落在铺砌小径上,周围是绿色植物和高大的树木。两位游客坐在长椅上聊天,享受这份安宁与和谐。不远处,一条狭窄的小溪流缓缓流淌,两岸被郁郁葱葱的绿树和植物环绕,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杜甫草堂不仅是一个景点,更是一段历史的记忆。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杜甫在此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人民生活的热爱。这次重游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勾起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希望未来还能有机会再来此地,继续探寻那些未完的故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