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严溪谭氏中和堂二修族谱序 明·李东阳(转发)

谭氏元科系文化研究会 谭小林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茶陵严溪谭氏中和堂二修族谱序</span></p><p class="ql-block"> 明·李东阳</p><p class="ql-block"> 谭氏,吾茶望族也。唐咸通间,其鼻祖可奕翁携子守禄来茶,衍而为三进,析而为十八宏,分支派别,不可纪极,余宦居京师,去桑梓远甚,未易悉其原委。而余族与谭世姻,固尝谱其系於行人副司,玉瑞又尝谱其系於会服。佥判时中、南宁令时用。一为毗塘全忠之裔。一为西郭全仁之后,皆出自金吾将军进颇公之子宏伸派也。今年夏,余姪坦谭恭武以好义例赐冠带。因严溪谭氏家乘重梓,驰书征文於余。余考其世次,则系出端洁公谭世勣之先,又为颇公孟兄进峰之宏亮派下也。亮嫡嗣仁京,仕至金紫光禄大夫,其孙曰格,任横州别驾,自是而后,谭安之靖州司户,处尧之司空相国。巽之大常博士,纶之大理寺丞。至我朝,由甲榜而擺地官主事者谭隆也,以拔贡而! 出知荔蒲者谭琛也,由进士而任浙江道御史者公望也。累累若若,后先济美诚哉。峰公流派,其发祥之盛,不失为颇翁伯仲后也。且夫峰翁之派凡九宏,亮其一也。宏亮之派最繁,严溪其一也。面显宋宦明,彪炳史志。如此其盛,然则郡族以谭为右。严溪龙谭之翘楚者乎?夫谭,周之茅士也。余当思姬周姓氏,后祚长蕃,生民之诗,尊祖也:绵之计也,美其番衍盛大之积也。原始要终,不有忠厚始謀,何绵昌如是哉,今严溪谭氏,承仁京世防两先暂后,自唐迄今,气习日淳睦族也。风观日厚化敦也,藻瀚日新才聚也。族大世昌.是皆祖功宗德留贻无穷。非直如榜花间发松心,后知仅见其一班片羽已也。以故著之麟经葩经,书其爵,贵其族,以示宗周锡爵之遗。况吾云州为神农少吴柄神之区,谭以顯现高阳后,肇建茲土。显系日增,代有兴者,其殆与闽之林氏、眉州之苏氏相颉頑焉谭氏后裔念之哉。旧泽蒸蒸,新英簇族,名实求孚於前,德业日增於后,縣根余,例流穷源,岂緊陶施繁誇樊饥,终葵徒志。先王遗民夸富庶已哉。恭武其持此以叙严溪谭氏族谱之端。</p><p class="ql-block"> 成化壬辰(公元一四七二)年仲夏日望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译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茶陵严溪谭氏中和堂二修族谱序</span></p><p class="ql-block"> 明·李东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 谭氏家族是我们茶陵的大族。唐朝咸通年间,他们的始祖可奕翁带着儿子守禄来到茶陵,最初只有一支,后来发展成三支,再后来又分化成十八个分支,子孙繁衍,分支众多,已经多得数不清了。我长期在京城做官,离家乡很远,没办法详细了解他们家族的来龙去脉。不过,我的家族和谭家是姻亲关系,所以我对他们家族的世系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之前,行人副司玉瑞曾经为谭家编过族谱,南宁令时用也编过一次。他们一个是毗塘全忠的后代,一个是西郭全仁的后代,都出自金吾将军进颇公的儿子宏伸这一支。今年夏天,我的亲戚谭恭武因为受到朝廷的赏赐,得到了冠带的荣誉。因为严溪谭氏家族要重新修订族谱,他写信来请我为族谱作序。我查了一下他们的世系,发现严溪谭氏出自端洁公谭世勣的祖先,属于进峰公的宏亮派。宏亮的嫡长子仁京,官做到金紫光禄大夫,他的孙子格,担任过横州别驾。从那以后,谭家的子孙代代都有成就:谭安担任过靖州司户,处尧担任过司空相国,巽之担任过大常博士,纶之担任过大理寺丞。到了我们明朝,谭隆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地官主事,谭琛通过拔贡成为荔蒲知县,谭公望通过进士考试成为浙江道御史。像这样的杰出人物,数不胜数,代代都有,真是令人钦佩!进峰公的后代分为九支,宏亮是其中一支。而宏亮这一支的子孙特别多,严溪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他们的名声在宋朝和明朝都很显赫,被记载在史书上。如此兴盛,难道茶陵的谭氏家族不是当地的望族吗?严溪的谭氏家族,更是其中的佼佼者!</p><p class="ql-block"> 谭这个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的茅士。我常常思考,周朝的姓氏为什么能够长久地繁衍下去?《诗经·生民》中赞美祖先的功德,《诗经·绵》中赞美家族的繁衍壮大。从根源到结果,如果没有祖先的忠厚品德和长远谋划,家族怎么能够如此长久地昌盛呢?现在的严溪谭氏家族,继承了仁京和世防两位祖先的遗志,从唐朝到现在,家族的风气越来越淳朴,家族成员之间越来越和睦,家族的教化也越来越深厚,家族的才华也越来越突出。家族庞大,世代昌盛,这些都是祖先的功德留下的宝贵遗产,不仅仅是像榜花一样偶尔出现的荣耀,而是家族整体的繁荣。因此,我将这些事迹记录下来,就像《春秋》中记载的那样,写下他们的官职,彰显他们的家族地位,以此来传承周朝赐爵的传统。何况我们茶陵是神农和少昊的发祥地,谭氏家族在这里显赫,代代都有人才兴起,家族的声望也越来越高,完全可以和福建的林氏家族、四川眉山的苏氏家族相媲美。谭氏家族的后代们,一定要记住祖先的恩泽,让家族的荣耀代代相传,让家族的名声和实际成就相符合,让家族的德行和事业不断增长,追溯根源,传承祖先的遗志,不要仅仅满足于表面的荣耀,而要像先王的遗民一样,追求真正的富庶和繁荣。谭恭武,你一定要把这篇序言作为修订严溪谭氏族谱的开端。</p><p class="ql-block"> 成化壬辰年(公元1472年)仲夏望日</p>